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导游词黄鹤楼.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20171830
  • 上传时间:2022-1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3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导游词黄鹤楼篇一:湖北黄鹤楼导游词一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节,非常荣幸与您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今天,我将陪同您走进千年文化名楼—黄鹤楼,一起去领略她的楚风神韵 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经过鹅字碑,归鹤图,崔颢题诗壁、搁笔亭,最后到达黄鹤楼的主楼好了,现在就请您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黄鹤之旅”吧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是素有“九省通衙”之称的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您是乘船漫游于万里长江之上,还是乘车经过京广铁路线,一抬眼便可以看到这座巍然耸立于蛇山之上的千古名楼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造就了这座山川美与人文美相辅相成的文化名楼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武汉地处中原,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黄鹤楼就坐落于长江南岸的蛇山之上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由孙权依山而建的一座军事扫所演变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现代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1985年落成的。

      您看,主楼共五层,高51.4米,黄瓦红柱,金碧辉煌,而且全部楼体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它既不失黄鹤楼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雄伟壮观,故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一来到黄鹤楼,您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这座楼为什么取名黄鹤楼呢?别着急,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先走进它的一楼大厅,然后听我慢慢说来 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这幅《白云黄河图》了壁图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您看,画面上有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有的把酒吟诗,有的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世之意,底下还盛开着许多梅花,由于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想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而其楼阁的得名还得从它的神话传说谈起 湖北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历史800年,建都湖北的历史就有400多年,所以黄鹤楼作为楚文化的载体,自然而然便产生了众多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传说明代《报恩录》里就曾记载;一位老道在一个叫辛和的人开的酒馆里喝了半年酒,却没付一分钱临别时,他用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辛和,只要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从此,辛和的酒馆因为有了这只黄鹤,生意十分红火。

      辛和为了感激老道,在原地盖起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数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而实际上,黄鹤楼名的真正由来,主要是因山得名,因为黄鹤楼最初建在蛇山的第一座山峰黄鹄矶上,古代的“鹄”与“鹤”是通义字,所以人们常称黄鹄矶为黄鹤矶,黄鹤矶上所修的楼自然被称为“黄鹤楼”了但在历史上,人们更愿意相信因仙得名之说,因为这一说法满足了人们精神超越的需求,也更符合楚国人可以追求浪漫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黄鹤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追求浪漫的楚国人编织了美丽的黄鹤楼神话,那么勤劳智慧的楚国人,则创造了黄鹤楼的建筑奇迹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历代黄鹤楼在建筑形制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清代黄鹤楼恐怕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了1868年,也就是清同治年间,是清王朝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为安定民心,清政府耗资三万两白银,动用千余名工匠,花费尽10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座清代最后的楼阁楼阁的建筑数理非常讲究您看,楼体分为三层,以应天、地、人三才;第一层的十二个角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第二场的十二个角应一年有十二个月,而顶层的二十八个角则应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清楼因山下房屋失火,于1884年化为灰烬。

      清楼的毁灭,似乎也预示着清王朝的没落,此后的100年间,这座千古名楼一直未能再现江城直到1981年,我们现在这座黄鹤楼的破土动工,才结束了这段“有诗可悼,无楼可登”的历史 古人说;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这句话对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走进黄鹤楼诗词的大观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平时崔颢的诗流于旖旎做作,而独独在黄鹤楼上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七言律诗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来到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当他看到崔颢这首后,便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离去了从此以后,在文坛上留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 一代伟人毛.,也特别钟爱我们的黄鹤楼,1927年春,他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时,曾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可以说,上下数千年,洋洋洒洒千百首诗,构成了独特的黄鹤楼文化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楚文化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登上黄鹤楼的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之上,隔江对岸的是汉阳方向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形成龟蛇锁大江的独特地貌。

      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也与汉水上的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一体难怪毛.盛赞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今天的黄鹤楼,不仅以它雄伟的身姿、厚重的文化,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朋友,更像是武汉的保护神,庇佑着武汉的繁荣与昌盛2021年中秋节,.电视台在黄鹤楼前举办了“江城月,中华情”中秋双语晚会,并对全球华人进行了现场直播那天,远远的中秋月,微微的黄鹤楼,勾起了无数海外华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台晚会还在第3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影视节上荣获电视文艺类最高奖——“白金奖”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黄鹤之旅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海涵美丽的黄鹤楼期待与您再次相逢最后,预祝您旅途愉快,万事如意篇二: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们接下来游览的是武汉市最有名景点、全国60个5A级景区之一的黄鹤楼在这里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背景雄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开始是吴国出于军事目的在此建军事嘹望台,50多年后,吴为晋所灭,失去了作为军事目的作用。

      成为人们登监游憩的场所其间,屡毁屡建,仅清代就遭到三次严重火灾,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被焚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在198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现代黄鹤楼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有灰鹤、白鹤、丹顶鹤,唯独没有黄鹤那么咱们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为黄鹤楼呢?一、以神话传说命名,由于我国从未发现过黄鹤,加之历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尊,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鹤必定是仙人所乘之鹤,黄鹤楼不由得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究竞是什么神话传说呢?这些谜底等我们进入黄鹤楼去揭开二、以地命名(大多趋向于因山而名),即因山得名黄鹤楼所在的黄鹄山是蛇山七座山峰中的一座,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通音,所以又中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三、以“图腾”命名作为华夏文明南支的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凤翥文明湖北属楚,民间向有尊凤崇鸟的历史,凤又日渐演化为九凤、九头凤、九头鸟、黄鹄、黄鹤等,尤其是黄鹤与九头鸟,最终衍生为武汉民间的两大图腾而由凤—黄鹄—黄鹤所衍生物化的那座千古黄鹤名楼甚至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乡愁的载体,情感的托物,灵魂的归宿。

      白云黄鹤”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代名词 现在从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公园南区的鹅池1986年修建此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建池现在里面还有三五成群的天鹅在嬉戏,这可不是当年王羲之养的那群鹅,而是从澳洲引进的天鹅品种看完鹅池,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鹅”字碑鹅”字一笔挥成,民间广泛传说为“书圣”王羲之说书,但据清同治年间编传的《黄鹄山志》记载该碑为清人门镇国所书,并非王羲之真迹同样,这个亭子,也因为“鹅”字碑而被称为“鹅”碑亭了 向前继续走,现在来到白龙池,它与鹅池紧紧相连为什么叫白龙池呢?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带火灾频繁,百姓不堪火灾侵袭,有云游方士献策,居民在此建池,注江水供奉白龙池镇火神,果然很久都没有发生火灾后来人们将它称为“白龙池”现在的白龙池是1986年重新挖掘的,水面200多平方米白龙池上方,看到的是《九九归鹤图》,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是在1990年6月20日建成的,全长38.4米,高4.8米,用343块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全图共有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

      为什么是99只呢?因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公元1884年,建成时间是1984年,中间刚好有99年没有黄鹤楼;另外99加上黄鹤楼本省刚好是100,寓意“百年归来”的意思 亭.有一块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两首有关黄鹤楼的词北面是1927年毛泽东登临蛇山黄鹤楼故址时写的《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当时,大革命处在失败的前夕,毛泽东住在黄鹤楼下的督府堤,游览黄鹤楼时,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那年的八月七号,党召开“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决定武装反击,从此革命找到了出路南面是1956年6月毛.畅游长江后写的《水调歌头 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当时,毛泽东在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心潮澎湃,联想到未来可能要修建的三峡工程,更是豪情万丈,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词亭的对面,有两个大字,这两个字是李白所写,我们可以看出是“壮观”二字,也可以看到“壮”多了一点,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奇石馆。

      1990年建成,原称文苑,是书画作品展览场所1997年改为奇石馆,馆内陈列奇石262块,分别来自.、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奇石大致分类为山形石、像形石、天外石、文字石、工艺石、矿物标本石等10余类说到石头呢?可能有个人比我们更加痴迷,谁呢?就是我们眼前的米芾了他是北宋书画家,字元璋,号襄阳漫士、海岳山人米芾拜石的典故源于世人传说:说无为州有块奇丑无比的巨石,米芾见后非常高兴,拜它为兄因此“米芾”又有“石痴”之美名,一生收集了许多奇石米芾”拜石铜雕就是根据这一典故创作的这种石头就是有名的太湖石了 看完米芾拜石后,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座石照壁形成的浮雕就是崔灏题诗阁说到崔灏就不得不提到他那首著名诗篇《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是开元时期的进士,比李白稍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经有入道的念头他早年诗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转为慷慨豪迈,他这首诗,由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文词流畅,景色明丽,虽有乡愁却不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