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
15页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冯薛 张湘赣 王建(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江西 330013)[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演进过程,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服务业在产业中的地位提高,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产业高科技化、信息化趋势明显针对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具体状况,在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制造业结构升级问题上,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进;调整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劳动力聚集在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阻碍着经济增长加之我国经济结构变动缓慢,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外产业的联系愈来愈密切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世界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与我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联系紧密因此,研究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进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全球产业结构一共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国转移,日本和西德由此加快了产业化进程第二次是 20 世纪 60~70 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这些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能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化水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进行第三次调整发展重点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及其他的企业服务业具体产业结构变化如表 1表 1 世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地区 1980 1998 1980 1998 1980 1998 1980 1998世界平均低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低中收入国际高收入国家7311318352191223838414037-413637-2527252525202921231956304642596138565165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9-2000 年世界发展报告》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52。
注释:(1)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 年世界发展报告》对低、中、高收入国家划分标准,按 1998年人均 GDP 计算,低收入国家人均 GDP 低于 760 美元;低中收入国家人均 GDP 在 761~3030 美元间;高中收入国家人均 GDP 在 3031~9360 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人均 GDP 高于 9361 美元低、中收入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高收入为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2)世界银行按农业、工业(制造业单独列出)和服务业划分为三类产业,这一分类法基本接近国际上普遍的三次产业分类法1. 美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美国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早期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非工业化阶段 1工业化前期阶段是农业占主导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大致从美国建国(1776年)到 1884 年在这个阶段美国由一个建国初期的农业国家,开始发展棉纺织业、制铁业、食品加工业、木材业和机器制造业等1884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比重已超过农业,达到51.95%工业化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时间跨度,大致从 19 世纪末到第二次产业革命,经历了大约 40 年的时间。
这个阶段第一产业下降为 28%左右,第二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占 53%左右,第三产业占 19%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跨度,大致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第三次产业革命,时间大约为 30 年此阶段由于经济危机对工业的打击,第一产业下降到 13%左右,第二产业也下降到 37%左右,第三产业变为主导产业占 50%左右工业化后期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重点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产业,而将钢铁、纺织产业逐步向日本、西德等转移,美国的产业结构开始重点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该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在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三产业在产值份额中就已占 65.5%,其中信息业已达50%以上去工业化阶段(De-industrialization) 该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至今美国的去工业化突出地表现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新技术革命影响下,美国国民经济的重心向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继续转移,即所谓去工业化制造业的重心逐步向高级技术工业转移,并以尖端技术对制造业现有设备进行普遍改造归纳起来,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着如下的规律:第一、美国先后出现了以第一产业为重心,以第二产业为重心,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在工业化阶段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和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变动不大或者稍有上升;而在服务经济化阶段则表现为服务业比重上升和工业比重下降,农业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第二、在整体产业结构循序递进变动的同时,各次产业内部结构也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循序递进的结构变化第三、主导产业及其转换,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2.英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历了战后重建到繁荣发展时期再到长时间的衰退期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的第一、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唯有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1950 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 46.6%,1984 年上升为56.5%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战后,英国的耕地及农业劳动力减少,但生产率不断提高在共同农业政策的影响下,农业的农场经营趋于大型化和专业化,有效地推动了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然而,19 世纪末,英国的制造业(除能源与建筑业以外的轻重工业 )产值占全世界制造业产值的 1/3,1950年约占 1/4,1985 年则降为 7%左右,收缩的趋势十分显著由于制造业工人不断改行转入服务业,因而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 1950-1985 的 35 年中,服务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从 43%猛增为 65%,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比例则从 40%降至 25%在 1976-1986的 10 年里,服务业就业净增加 140 万个,而生产部门的就业减少了 200 万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950 年的 45%增加到 1985 年的 58%从英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发现英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特点:第一、第三产业过分膨胀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物质生产部门密切相关但是相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过分膨胀,经济结构就会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经济就失去了持久动力第二、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中的一些对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的传统工业部门的增长极其缓慢第三、新兴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由于英国不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结果影响了新兴产业产品的竞争力3.联邦德国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到 1989 年,联邦德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时期(1948-1950) 、迅速发展时期(1951-1975)和 1976 年以来的缓慢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1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1850 年至 1870 年,德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纺织业首先成为先进部门,采矿和冶金也有了较大的发展,1870 年,德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13.2%到 1890 年第一产业( 包括农、林、牧、渔等)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 35%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供水、建筑业)的比重为 33%,20 年之后的 1910 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 25%,第二产业的比重为 40%,基本上形成了工业化产业结构其后经历了由帝制转向共和制、30 年代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以及 1945 年之后的国家分裂等事件,对前联邦德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恢复阶段产业结构的演变在恢复时期,前联邦德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变法西斯军事统治经济为社会市场经济,变战时需要的产业结构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首先,大力发展农业,发挥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作用针对居民食品与消费品供应极度紧张的状况,前联邦德国政府系统制定了农业政策法令,以保护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也带动了纺织、食品工业的发展其次,加速发展基础工业和基本设备,努力恢复采矿业。
另外,调整投资方向,以此来调整极度失调的工业部门结构经济迅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演变这一时期.前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高年1参见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P196-22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平均增长率达 9.86%,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首屈一指,在此期间,传统产业得到调整和改造,新兴产业相继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向发展缓慢的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但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农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从 1950 年的 24.6%下降到 1975 年的 7.4%工业生产持续上升, 1951-1966 年平均增长7.8%,在国民生总值中的比重,从 1950 年的 43.4%增长到 1965 年的 46.3%;就业人数迅速增加,从 1950 年的 42.0%上升到 1964 年的 48.5%但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中期,工业生产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工业生产总值 21 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 1965 年的 41%降到 1974 年的 40.7%,就业人数已从 48.5%降到 48.0%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虽在 60 年代初期稍有波动,但它在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两方面都是各产业部门中增长最快的。
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重工业、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发展速度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内部各部门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但其内部结构变化大经济缓慢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演变1973 年底联邦德国爆发战后第二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经济回升一直乏力,接着 1980 年又爆发第三次经济危机,于是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其中经济咨询、管理、通讯、计算机软件等生产服务业发展迅速,有从第三产业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第四产业的可能性社会公共服务事业迅速扩大传统工业迅速调整,新兴工业蓬勃发展化学、有色金属工业、汽车制造、宇航工业、电子电器工业、塑料加工、乐器和食品工业发展很快,石油冶炼、橡胶和石棉工业、木材加工、玻璃制造停滞不前,钢铁工业、通用机械、造船、皮革制造、纤维制品、纸张纸浆、金属制品处于衰退时期然而,德国统一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难题统一后的德国,经济结构开始向合理方向变动,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亟待现代化改造,需要新兴产业予以扶助。
但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并没有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也没有向传统产业提供适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振兴传统产业,无力重振已经失去凝聚力的产业结。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