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工程》word版.doc
33页第十二章 价值工程原理12.1 价值工程基本原理12.1.1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又称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称VA),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美国创始人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负责物资采购工作的电气工程师麦尔斯(L.D.Miles)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生产国,军事工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各种资源都非常紧张为保证军工产品的生产,急需解决短缺物资的供应问题在物资采购工作中,麦尔斯不像其他采购人员那样为采购短缺物资四处奔波,而是对短缺物资的功能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努力寻找与短缺物资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且货源充足、价格较低的材料作为代用品,以取代短缺物资这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即满足了生产需要,又使生产成本降低,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个著名的事例就是“石棉板事件”当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需要大量的石棉板,而石棉板却供应紧张,价格昂贵对此,麦尔斯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需要石棉板?二是它的功能是什么?经过调查得知:根据美国《消防法》的规定,该类公司在给产品喷刷涂料的时候,把它铺在地板上,避免玷污地板,引起火灾。
麦尔斯针对“防污”和“防火”功能进行思考:“还有没有与石棉板具有同样功能的其它材料呢”?经过调查,终于找到了具有同样“防污”和“防火”功能的一种不易燃烧的纸,不仅货源充足,而且价格只有石棉板价格的四分之一,经过消防部门的认可,成功地用这种不易燃烧的纸替代了石棉板,顺利地解决了石棉板供不应求的问题麦尔斯用替代品的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公司很快推广起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麦尔斯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的支持,并拔专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麦尔斯经过综合、整理和归纳,使其方法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并于1947年以“价值分析”为题在《美国机械师》杂志上公开发表,这就标志着价值工程已经产生了此后,经过麦尔斯等人的潜心研究,价值工程的方法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在世界各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普遍的应用在美国,1959年,成立了全国性学术组织“美国价值工程协会”(SAVE)1952年~1956年美国海军、空军、陆军相继引进价值工程,并应用到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去,1959年美国国防部修订的军需采购条例专门作出了应用价值工程的规定,即武器承包商应用价值工程所节约的费用,可以按一定比例提成1964年美国国防部制订了美国军用标准《价值工程规划要求》(MIL-V-38352),并命令美国陆军、海军、空军和后勤部门使用。
1981年又重新制订了美国军用标准《价值工程规划要求》(MIL-STD-1771)并要求国防部所有各部和局使用从1971年开始,美国应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开始推行以成本为设计参数的定费用设计(即Design to Cost 简称DTC法),并把成本从生产成本发展为寿命周期成本(即Life Cycle Cost 简称LCC)在美国国防部大力推行价值工程的同时,民用工业、卫生、教育、福利、退伍军人管理等部门也相继引进、应用了价值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6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104~106号公共法令该法令强调,不仅是国防机构,而且在联邦政府的其他部门都要应用价值工程,这是美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价值工程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据美国全国纳税人联盟测算:从1995年开始,由于价值工程的系统应用,每年节约额为20.19亿美元据美国核算总局分析,价值工程一般可以节约计划费用开支的3%~5%日本是应用价值工程较早且富有成效的国家之一1955年开始引进价值工程,到了20世纪70年代,价值工程在日本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1983年和1984年两次价值工程全国大会的调查,日本企业界应用价值工程在多数情况下都有降低成本的目标。
1983年调查的结果为56%,1984年为60%,每个价值工程者一年中降低成本的目标:1983年最低为11万日元,最高为5亿日元;1984年最低为15万日元,最高为10亿日元平均每人取得的实际成绩是:1983年为0.38亿日元,1984年为1亿日元1965年日本价值工程协会在东京成立,在日本价值工程协会的大力促进下,价值工程的应用渗透到电子、机械、化工、建筑、钢铁、食品、金融、服务等各行业、部门,应用的范围也从产品扩展到工程、组织、预算等领域欧洲各国推行价值工程的特点是把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制订成整套的标准,或采取行政干预的办法,发指令、提号召、做决定等,应用相当普遍,且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价值工程是1978年引入我国的1985年创刊了我国唯一的价值工程专业刊物《价值工程》,1985年,全国政协通过了第1378号提案“迅速推广价值工程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消耗”,并建议国务院交国家经委研究办理1987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价值工程方面的国家标准GB822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进一步促进了价值工程的应用和研究,标志着我国价值工程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已初步成熟和规范。
1988年5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价值工程研究会正式成立,199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价值工程代表大会,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了价值工程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如上海市是我国率先应用价值工程的地区之一,从1979年到1989年推广应用价值工程10年来,据上海市373个企业的580个较大项目的统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2.5亿元12.1.2 价值工程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局198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822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中的定义:价值工程是指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来获取研究对象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价值工程的对象泛指一切为获取功能而发生费用的事物,如产品、工艺、工程、服务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等价值工程的定义中,涉及到价值工程的三个基本概念,即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1.价值(Value)价值工程中“价值”的概念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一般属性。
价值大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取得该项功能的寿命周期成本之比,即功能与费用之间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 V=F/C (12.1)式中:V——研究对象的价值;F——研究对象的功能;C——研究对象的成本上式表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和费用,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价值与功能成正比,即功能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价值与成本成反比,即成本越低,价值就越大;成本越高,价值就越低2.功能(Function)价值工程中的功能是指研究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亦即某种特定效能、功能或效用如建筑产品中住宅的功能是提供居住空间,基础的功能是承受荷载等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往往会有几种不同的功能,为了便于功能分析,需要对功能进行分类,一般可有以下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1)必要功能(Necessary function)和不必要功能(Unnecessary function)必要功能是为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功能;不必要功能是对象所具有的、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无关的功能。
2)不足功能(Insufficient function)和过剩功能(Plethoric function)不足功能是指对象尚未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必要功能;过剩功能是对象所具有的、超过使用者需求的功能不足功能和过剩功能具有相对性,同样一件产品对甲消费者而言,可能功能不足,而对乙消费者而言,功能却已过剩了3)基本功能(Basic function)和辅助功能(Supporting function)基本功能是指与对象的主要目的直接有关的功能,是对象存在的主要理由;辅助功能是指为了更好实现基本功能而附加的功能一般来说,基本功能是必要的功能,辅助功能有些是必要功能,有些可能是多余的功能例如,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使用者的通讯要求,辅助功能有游戏等功能,通讯是的必要功能,游戏功能对于没有游戏机的用户来说是必要功能,但对有专门游戏机的用户来说就是不必要功能4)使用功能(Use function)和品位功能(Esteem function)使用功能是指对象所具有的、与技术经济用途直接有关的功能;品位功能是指与使用者的精神感觉、主观意识有关的功能,如贵重功能、美学功能、外观功能、欣赏功能等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品位功能往往是兼而有之,但根据用途和消费者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侧重。
例如,地下电缆、地下管道、设备基础等主要是使用功能;工艺美术品、装饰品等主要是品位功能价值工程通过对功能进行分门别类地分析,可以区分研究对象的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不足功能和过剩功能、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和品位功能,从而保证必要功能和基本功能,消除不必要功能和过剩功能,补充不足功能和辅助功能;并且改进研究对象的使用功能,严格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3.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从被研究开发、设计建造、投入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称为寿命周期成本,亦即产品或作业在寿命周期内所需的全部费用一般,寿命周期可分为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价值工程是以经济寿命来计算和确定研究对象的寿命周期一般来讲,寿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生产成本是指发生在生产企业内部的成本,包括研究、开发、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费用;使用成本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使用耗能、日常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的费用寿命周期与寿命周期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12.1所示 寿命周期研究开发设计建造用户要求(功能)满足用户要求 寿命周期成本投入使用直到报废图12.1 寿命周期与寿命周期成本关系图生产成本C1使用成本C2寿命周期成本(C)=生产成本(C1)+使用成本(C2) (12.2) 寿命周期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与产品的功能有关,具体关系如图12.2。
成本C使用成本生产成本寿命周期成本P0F0F2C03C2C1F1图12.2 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关系图P1P2功能F从图12.2可以看出,随着产品功能的增加,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使用成本越来越低,它们的变化规律决定了寿命周期成本随着产品功能的增加,先下降,然后上升当产品的功能成本处于P1点时,产品功能较少,此时虽然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使用成本较高,因而寿命周期成本较高;当产品的功能成本处于P2点时,虽然使用成本较低,但由于存在过剩功能,因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样寿命周期成本也较高;只有当产品的功能成本处于P0点时,产品功能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又使得寿命周期成本比较低,体现了比较理想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亦即产品的价值比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寿命周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