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9631049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2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一第二章鲁迅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基本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活动情况掌握鲁迅代表作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以及艺术 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掌握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表现 手法,了解鲁迅杂文、散文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色第一节概述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思想与创作过程家道中落的身世使他从小便体味到世态炎凉早年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较深 1902年赴日学 习1906年受幻灯片事件的影响弃医从文 在东京期间由版《域外小说集》发表《文化偏至论》 ,提由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 《摩罗诗力说》赞扬和介绍了众多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品留日期间形成以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1909年回国作文言小说《怀旧》1912年,到教育部 工作1918年,参与编辑《新青年》同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 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五 四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1924- 1926年,战斗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支持学生运动,发起和领导了语丝社、 莽原社、未名社等新文学团体 因时代的剧变而进人苦闷、彷徨期。

      1926年南下,和共产党联系,开始实现从进化论到阶级 论、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飞跃 1927年定居上海, 阅读并翻译了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左联, 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形成战斗写作的第三个高峰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评价了鲁迅,指由鲁 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呐喊》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收入 15篇作品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狂人日记》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旨在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狂人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 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呐喊中的农民形象与农民问题的提由写农民物质上的 病苦,更侧重写农民精神上的病苦《阿Q正传》的思想艺术成就未庄是旧中国农村的缩 影赵老太爷是剥削者压迫者的典型 阿Q则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 法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根源 阿Q悲剧在客观上也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彷徨》中的妇女形象祥林嫂、爱姑、子君的悲剧一 方面说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与重压,一方面又说明离开 社会改革,妇女个人的抗争与奋斗是徒劳的《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涓生、魏连殳、吕纬甫是 近代社会的先觉者,作品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奋斗中的孤独, 另一方面也显露他们的自私颓废《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的典型化方法;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风格; 浓郁的乡土风情; 结构形式的创新;简洁、生动的语言《呐喊》、《彷徨》取得的现实主义成就如实描写深人 批判了旧制度旧文化的弊害;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改革国 民劣根性的良苦用心《故事新编》中塑造了众多感人形象《故事新编》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交融; 古今交融;戏曲艺术的运用第三节杂文鲁迅一生的杂文集共有 17本鲁迅杂文产生的时代及作家主体的原因急遽剧烈的社 会斗争和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鲁迅杂文的内容丰富广博鲁迅前期杂文的特点 对封建性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 探索和研究国民性问题,暴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参与社会 斗争鲁迅后期杂文的特点政治斗争和时评文字增多;对旧 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人的批判; 对革命文学的重要见解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文体 的多样性语言的简练隽永、鲜明生动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野草》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主体的思想状况黑暗 势力浓重强大,作家进入一个探索和彷徨期。

      《野草》的思想与艺术既有彷徨、苦闷、寂寞情绪, 又着重表现了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艺术表达上 以象征主义为主,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式来表现复杂的内心 感受语言精致,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强烈的反封建精 神和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评艺术上融 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文笔朴实优美重点内容提要】1 .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主题2 .阿Q形象分析3 .分析精神胜利法及其形成原因4 .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5 .分析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贡献6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