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科研素质包括哪些方面.docx
2页教师科研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其他素质提高的基础,那么教师的科研素质都是由哪些成分构成呢? 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作品、少年读物、时事新闻科技信息等,其中属于方法论的书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最优化原理》等 一般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 1、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 2、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能 1、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
2、预测设计能力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 3、信息筛选能力 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 4、实施操作能力 即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 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于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讲求坚持真理,用于探索、事实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用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