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聆听和洗礼的盛宴——走进音乐节的世界(修改版).doc
9页那些聆听和洗礼的盛宴 -----走进音乐节的世界 音乐节(Festivals)一词源于拉丁语Festivus,意味着“欢乐”指每隔一段的时间在同一地点举行的连续性的一种或几种艺术的庆祝聚会音乐节通常是指在特定的地方用统一的内容,例如民族音乐、现代音乐或发扬某一杰出作曲家的作品,举行连续性的演出,音乐节意指持续数天和数周的、一种或几种艺术的庆祝聚会其中大多数每隔一段的时间并通常在同一地点举行 音乐节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是为了纪念某位音乐家而举办,如“巴赫音乐节”、“贝多芬音乐节”、“梅纽因音乐节”“聂耳音乐节”;二是为当代音乐作品举行,如“多瑙厄申根音乐节”;三是以地域命名的综合性音乐节包括多种艺术项目,如“萨尔茨堡音乐节”(歌剧、音乐剧、芭蕾舞、戏剧) 历史悠久的经典音乐节1、“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 捷克共和国是个拥有童话般城堡、森林、河流、中世纪小镇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堡的国度,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盛产古典音乐、电影和伟大的文学作品,波西米亚人骨子里有着艺术的天分和内敛的性格正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片土地一次次遭到周围强敌的侵略和占领,见证过几个世纪以来波米尼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一次次王朝更迭。
首都布拉格更是欧洲最美丽、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之一它保留了相当完整的中古世纪建筑,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达2000多处,难怪她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城市 如果说捷克人有什么信仰,那么这个信仰就是音乐,音乐已经渗入到每个捷克人的骨髓难怪民谚有说:每个捷克人都是乐师布拉格是欧洲首屈一指的音乐和戏剧之都这里一年365天,音乐、戏剧不断最负盛名的乃是1939年首创,1946年正式举行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这是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音乐盛会世界著名音乐家赫特尔、马泽尔、卡拉扬、罗斯特罗波维奇、伯恩斯坦、鲁宾斯坦、布伦德尔等等,都曾经出现在这个音乐节的舞台上它已成为全世界音乐家、乐评人和乐迷们衷心向往的节日 “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于每年的5月12日开幕,为期三周这一天也是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斯美塔那逝世纪念日从1952年开始,音乐节以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作为开场曲目,经年未变,每年,都有人在这雄伟的曲目中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最让捷克人感到骄傲的是1968年8月20日的夜晚,苏军攻占布拉格,整座城市到处是枪炮声,而在捷克大剧院里却依然响彻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这时包围了大剧院的苏军士兵破门而入,但剧场内3000名观众没有一个人离开现场。
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每年都有不同主题,最大特点就是民族色彩鲜明与本土血脉相连的音乐家德沃夏克和雅纳切克的作品,以及与布拉格渊源颇深的莫扎特的曲目都是音乐节上永恒的主旋律莫扎特在布拉格旅居期间创作了包括交响曲《布拉格》在内的多部名曲,还有多部歌剧(如《唐璜》)首演,捷克人历来以此为荣普通演出的票价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人民币)不等,对于当地生活水平算得十分便宜,可见欣赏艺术是极为大众的事儿音乐节的重头戏还是交响乐和各具特色的室内乐,盛会期间,几乎每天都可欣赏到不同乐队、不同风格的高水平表演,多数曲目专业度很高,称得上“发烧”级别,平时可不易听到使用管风琴的宗教音乐专场也不少数,多被安排在著名的教堂内举行看演出正装出席自不必说,剧场里只提供自助式玻璃杯饮料,节目单详细得好像百科书2、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er Festspiele] 它是世界水准最高、最富盛名的音乐节之一其前身为1877年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奥地利萨尔茨堡举行的莫扎特音乐节,当初是专为演奏莫札特作品而设立的音乐节庆1922年改为萨尔茨堡音乐节二战时中断,1946年恢复主要演出莫扎特的作品,但也上演其他德奥系统的作品以及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
李斯特、马勒、R.施特劳斯、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温格勒、伯姆、阿拉扬等曾在此指挥演出卡拉扬曾亲自领导与指挥音乐节长达30多年,使得萨尔斯堡音乐节名气扶摇直上,每年7月底至9月初音乐节期间,音乐节大厅、莫札特音乐学院、州立剧院、米拉贝尔宫都有音乐活动 它是由三位音乐家共同筹划的音乐活动,之后,每年固定在7月至9月举行,邀请当今最炽手可热的音乐家到萨尔斯堡表演由于萨尔斯堡音乐节本身历史悠久、名声不坠,能够被邀请入列,绝对是音乐家的最高礼赞,表演内容绝对是国际水准,每年总是吸引数百万人次前往观赏 表演的内容包括意大利歌剧、话剧、电影、音乐会、芭蕾舞等项目其中,萨尔斯堡音乐节的传统主秀,一是莫札特的音乐会,一是名为Jedermann的话剧表演,这是一种流行于15、16世纪的道德劝说话剧,每年固定在萨尔斯堡旧城的大教堂前面表演,平常这个教堂广场是开放的,但在表演当天,会场四周都会封锁,只有持票者才能进去话剧表演结束前,是一声凄厉的“Jedermann”这一个鬼哭神号的声音必须响彻全城而话剧团会开放一个名额给当地“尖叫冠军”,这位“大声王”便可以与一流的话剧团一起表演3、拜鲁伊特音乐节 [Bayreuther Festspiele] 在拜罗伊特歌剧院举办歌剧节的气氛在世界乐坛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年瓦格纳在位于巴伐利亚美丽的洛可可镇建造这座宏伟的歌剧院,是为了实现他毕生的雄心壮志1876年剧院以上演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开场这座带有梦幻色彩的歌剧院,融会了十九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和希腊风格的建筑特色,这也正是当年古典作曲家们强调个人主义和权力至上的真实写照拥有环形剧场的拜鲁伊特歌剧院,其观众席间没有预留过道,因而观众往往要等到这排人全部到齐后才能安然入座演出开始之后剧场所有的门都被关上,在昏暗的灯光下,观众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来自乐池里的橙色光束乐池是根据瓦格纳的设想建造的低陷的乐池使观众无法看到乐手甚至指挥,其目的在于营造瓦格纳歌剧中那独特、深沉的音响效果但是,坐在这座充满十九世纪美学观点氛围的古朴的剧场里,观众也不得不做些妥协,欣赏瓦格纳歌剧的观众常常觉得无法忍受没有空调和扶手的硬座席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既便如此,拜鲁伊特音乐节的观众仍从世界各地蜂拥前来朝圣拜鲁伊特音乐节聚集了世界名流,瓦格纳歌剧协会成员和资深音乐评论家等等早期的拜鲁伊特音乐节主要上演著名的作曲家和不少青年音乐改革者的作品如布鲁克纳(Bruckner)、柴科夫斯基(Tchaikovksy)、贝尔格(Berg)、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和巴托克(Bartok)等。
然而近年来,音乐节风气渐趋保守和僵化例如歌剧节上演期间,由富有改革精神的德国导演克利斯多夫•施林根席夫(ChristophSchlingensief)执导《指环》(坦克雷德•多斯特创作),演出期间,从观众席上频频发出尖锐的口哨和吹嘘声这场景引起不少音乐界人士的深思评论家指出,拜鲁伊特音乐节正是需要像克利斯多夫•施林根席夫这样具有时代气息,敢于向“神圣”的瓦格纳作品和保守的剧场文化传统挑战的导演不仅如此,参加拜鲁伊特音乐节观众的思想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瓦格纳那些“空虚”、“怀旧”的歌剧意境中 历史上四个重要的摇滚音乐节 也许没人能明白,为什么人们会蜂拥而至千里迢迢,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消耗大量精力从全国各地赶去参加摇滚音乐节其实归根截底还得从摇滚本身说起摇滚演出现场比任何一处MTV上的镜头都能容易蛊惑人心,其盛况足以把摇滚内在潜藏的魔力发挥到极点它的魔法能让人们骨子里残存的那些疯狂的欲望剧烈燃烧,能彻底挖掘人类原始人性的狂野,更能激发人们毫无顾及蜕去平常伪装的壳子展示真实的自我1、蒙特里国际流行音乐节(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 1967年6月16日至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里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摇滚音乐节。
主办者的创办思想是筹集用于慈善活动的善款 这场以“博爱”为主题的音乐节聚集了大约5万名摇滚乐迷,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它展示出的摇滚乐的力量令世人震惊,当时音乐节里某些乐队的演出还被拍成电影的若干花絮蒙特里国际流行音乐节也由此成为众多摇滚音乐节的根源2、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 Music Festival) 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由4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投资者举办,为了顺应美国民众反战的情绪采用“和平与音乐”作为主题在举办者的精心策划下,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大城市的报刊、杂志都刊登了音乐节的广告,宣称“在伍德斯托克能找到真正的自由”1969年8月15日,首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美国纽约附近的贝塞尔开幕,吸引了数十万名嬉皮士恶劣的天气和拥挤的人群使现场变成一场盛大的嬉皮聚会,充满叛逆、向往理想与自由的嬉皮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当时两场意外的特大暴雨好像是一个天意,给疯狂的年轻人更多发挥的空间和表演的道具首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狂欢一直持续到1969年8月18日清晨,它最终成为60年代嬉皮运动象征的标志之一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与1994年、1996年、1999年继续举行了三届,但口碑都远远逊与1969年的首届音乐节。
3、瑞丁摇滚音乐节(Reading Rock Music Festival) 瑞丁摇滚音乐节是英国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广泛的音乐节之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那时音乐节主要邀请爵士及布鲁斯音乐家,但从1963年起滚石乐队等开始相续在音乐节上露面瑞丁音乐节每年一届,于8月份举行,为期3天1971年,主办者将音乐节举办地点永久确定为英国瑞丁市的里斯费尔德广场1984年及1985年,由于政府征用场地,音乐节被迫停办了两届进入90年代后,瑞丁音乐节的影响力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摇滚音乐人汇集到这个距离伦敦仅有40公里的小城市里来4、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 Music Festival)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音乐节,位于英国阿瓦隆岛农场主迈克尔.艾维斯与吉恩.艾维斯与1970年创办首届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为期两天,1500名到场歌迷在第二年急剧扩张到12000人,主办者开始销售少量门票,并以手脚架搭建起标志性的金子塔形舞台70年代,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主题以嬉皮文化为主,进入80年代后,它吸聚了更广泛的文化内涵,规模也积聚膨胀起来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在90年代初期经历过短暂的混乱和暴力,但是在30年的历史中,它始终呈现出一中积极、热情的状态,其独特的音乐氛围深得摇滚乐迷的喜爱。
2003年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举办得非常成功,共售出入场卷10万多张在音乐节期间上百个来自英国本土和欧洲其它国家乐队和歌手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其中包括欧洲的民间音乐、爵士、布鲁斯、印地、摇滚和流行音乐,而REM、电台司令和戴维.格雷等知名乐队和音乐人的出席更给音乐会增添了光彩 音乐节在中国1、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前身是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之春音乐舞蹈月和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这两项活动于2001年正式合并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每年举办一次,地点设在上海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和平、友谊、交融、和谐”为宗旨,并对参赛节目进行评选,设有“金编钟奖”2012年4月28日晚,第2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大剧院隆重开幕 音乐节主要活动包括:音乐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上海地区群众性合唱邀请赛;国际广播音乐节目“金编钟”奖展播及评选颁奖活动;国内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大赛;国际及国内音乐;舞蹈祝贺演出;国际音乐学术报告会;全国部分地区新民乐汇演暨研讨会;《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评选颁奖演唱会;国际音像制品博览会等项2、北京国际音乐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