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布森报告对我国在线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docx
12页巴布森报告对我国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 唐孙茹++陈中全Summary 巴布森报告《开放课程: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是全美首个聚焦高等教育中开放教育资源(OER)应用的调查报告,具有机构权威、院校参与面广、参与人数多、数据透彻的特点基于其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是了解和掌握美国高等教育中OER的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对我国的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Keys 开放课程;开放教育资源;教育资源G642.3 :B:1671-489X(2017)10-0149-04Revelation of Babson Report to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TANG Sunru, CHEN ZhongquanAbstract Babson Report Opening the Curriculum: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S. Higher Education, 2014 was the first surveyfocus o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in US higher education.This report released by authority investigators and obtained broad participation of U.S. universities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 d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first, help u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n OER in U.S. higher education, the seco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Key words open courses;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1 前言自2002年聯合国教科文组织(UNNESCO)正式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概念以来,经过10余年的持续发展,OER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
风起云涌的OER实践项目则实质性地推动了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共享值得一提的是,OER的深入发展直接催生了MOOCs的产生,由此,全球性大课堂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教育新景观横空出世在OER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大学是众多典型OER项目的创建者,由MIT等一流大学发起的OER典型项目受到世界瞩目,引领了OER的发展潮流2014年,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巴布森(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联合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 Ltd.)对美国高等教育中OER发展现状进行了大范围调研,并于同年10月发布调查报告《开放课程: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ing the Curriculum: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S. Higher Education, 2014)(本文所有数据图表均源于此报告)这一报告的主持机构权威,院校参与面广,参与人数多,数据透彻全面本文拟以该报告为基础,深入解析美国高等教育中OER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2 美国高等教育中OER发展状况调查基于科学的抽样设计,面向全美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学人员。
最终有全美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2135名教师参与了调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样本量,可以较好地代表美国高等教育中教师对OER的认识和使用的情况与态度报告的主要发现概括为:教师并不是非常了解OER概念;教师赞赏OER的理念;知悉与否并不是教师采用OER的必要条件;教师认为OER的资源品质与传统的教育资源大致相当;教师察觉到对更多采用OER而言,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寻找和评估相应资源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自身对OER的采用具有决定权以下再就调查中的一些关键数据进行解析教师对OER概念的知晓度 调查之所以做出OER知晓度低的结论,是由于近2/3的教师不知道OER的概念教师非常知晓OER概念的只占调查人数的5.1%,知晓的为15.2%,有点儿知晓的为13.8%;不知晓的比例则高达65.9%,接近2/3的教师不知道OER是什么这一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OER概念已逾10年,并在OECD等国际组织的参与下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推广,但由于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在支持OER发展方面并没有明晰的公共政策,这就使得这一概念显得与普通教师关联不足由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资助的开放教育质量项目(Open Educational Quality Initiative,简称OPAL)对欧盟国家大学的较大范围的调查显示,欧盟国家教师的OER知晓度稍高(这可能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法国的直接影响,及其相关文本多为英文,较少语言障碍)[1]。
而中国等亚洲国家则知晓度较低[2]而当被调查者认为OER所具有的特性时,前三位的是“可以免费获取”“可以进行混合或改编”“容易和其他材料结合”选择这三者的人数都超过50%而排在末尾的则是“知识产权的协议”这表明人们希望OER在使用时应当具有较少的使用限制或没有限制人们在使用OER时确实也不用过多地关注知识产权的问题endprintOER的使用状况 与OER概念较低的知晓度相比较,教师使用OER的比例接近50%,尽管许多人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同时调查还发现,OER的使用与学科的关联度并不大,且年龄较大的教师反而更多使用OER就使用的OER的类型而言,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教师最常使用的OER资源类型排在前六的分别是图片、录像、讲座或导学视频、家庭作业的练习、电子书、开放的教科书或部分教科书章节这一结果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从这一调查结果看,排在前三的都是图像类资源,这说明这类资源最可能被使用而整门完整课程的使用排在第八,使用人数据少于30%这也说明网络教育资源由过去早期的文本为主向图像化、可视化转变的必要性,也间接地证明了视频公开课、MOOCs、微课等资源当前更受师生的欢迎再一点,人们在使用OER时希望资源本身可以按自身的需要被重用或改造,大而全的网络课程并不受欢迎,这就提示教育资源开发要重视其可重用性。
国内黎加厚提出的“积件”思想[3]及欧盟国家所重视的“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理念都重视资源的可重用性[4],此类构件(com-ponent或对象Object)能够在多种情境下重复有效地使用,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同时,看到开放的教科书也有较高的利用率(约45%),这一数据也说明在美国推进开放教科书项目的必要性在教科书价格比较昂贵的美国,开放教科书既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负担,也符合日益数字化的资源使用方式同时还注意到,PPT类的课堂展示课件使用率最低(低于10%),这说明美国教师更愿意自己动手制作这类资源由于美国大学教学比较重视实现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在以多元为特征的美国高等教育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这就一定程度降低了他人提供的此类资源的可利用性使用OER的主要障碍 由图2可见,教师使用OER的主要障碍是资源分类不清晰,因此要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费时费力可以说没有建立清晰的分类框架是OER使用时常遇到的问题因为涉及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时,分类和检索信息不足,教师就无法找到对应的资源,也会影响使用效率。
再一个,OER资源的学科分布也很不均衡,一些大众化的学科开放资源比较丰富,教师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就容易找到,但一些相对小众的学科资源就相对不足,且这些资源教师并不知悉被置于何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许多对OER有较高知晓度的学术领袖认为OER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但期待能成立一个全美统一的开放教育资源数据交换中心(single clearinghouse)笔者认为建立这样的数据交换中心确实非常重要,它可以成为一个汇集和交换已有OER信息的中心,可以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索引,方便用户找到对应的资源当然,由于这样的信息中心具有公益性,只能由政府或公益基金来资助这类平台的成立对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类信息中心不乏成功范例,如美國著名的ERIC(The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即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其于1964年成立,迄今已有50余年的运营历史ERIC一直以来致力于提供教育类研究文献的开放检索,它为教育研究人员检索研究文献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大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快速分享和研究的繁荣ERIC的成功经验使人们有理由对此类信息中心的建设充满信心。
使用OER的未来趋势 在对于OER使用的未来趋势调查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未来3年你会使用OER吗?从数据看,回答会(30.9%)和可能会(46.6%)的总比例达到77.5%,而回答不感兴趣的则仅为6.2%,回答不知道的为16.2%由此可见,OER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未来还会进一步普及这也说明OER作为一种开放共享教育优质资源的理念和实践,其意义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OER概念之初所强调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意义,同样的,OER也能服务于提高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质量这也是欧盟国家发起众多OER的初衷显然,OER可以使教师免于许多重复性劳动,避免从头做起,更带来“站在卓越者的肩膀上”的教学创新便利其实即使从全球范围看,尽管OER的发展面临资金、版权、质量、政策支持等问题和挑战,但其仍然有一个乐观的发展前景[5]3 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报告》的数据看,教师最常使用的OER资源类型是图片、视频和微视频,这与欧盟一项OER调查报告的结论类似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OPAL对欧盟国家大学使用OER的状况及开放教育实践(OEP)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数据表明,教师在使用OER的类型方面,使用他人教学资料(如个人网站、文档、视频等)的比例超过50%,近30%的使用者使用课程资源的某些部分,使用完整课程的比例仅略高于10%[1]。
这说明在资源类型方面,具有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理念十分重要在建设教育资源时资源未必要大而全、系统而完整,在符合资源标准的情况下,“积件”既方便用户检索,又方便教师将其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材料中,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统一数据交换中心的必要性 美国的学术领袖所期待的OER数据交换中心其实是欧盟等OER项目较多国家的共同经验如前文所述,教师在寻找适合的资源方面花费太多精力的原因有可能是资源本身的匮乏,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中心,教师不知道自己所需的资源有没有?在哪里?通常教师借助搜索引擎查找资源时效率并不高,而且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为此,可以建立类似的资源中心,及时将大量的开放资源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资源建设者也可以及时将其信息提供给统一平台,使更多的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更多更新的资源而对一些小众化的学科而言,这样容易产生“长尾效应”(长尾理论,The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