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杜甫文化的草堂博物馆传统展览刍议.docx
8页基于杜甫文化的草堂博物馆传统展览刍议 邓晓松[Reference] 本文从草堂梅花、盆景、荷花展与杜甫文化的渊源关系着手,阐述了杜甫草堂传统展览对杜甫诗歌文化的回应[Keys] 杜甫草堂杜甫文化传统展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也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名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一千多年前,浣花溪畔田畴如秀,阡陌交错,风光旖旎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来到这里,次年在此营建茅屋一间,就有了《卜居》中“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描述草堂经过历代的修葺和园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如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契合,杜甫笔下那种林塘清幽、秀雅无伦的景观得以保持和延续为纪念杜甫,弘扬杜甫文化,杜甫草堂逐渐形成了以梅花展、川派盆景展、荷花展为特色的传统展览这三种展览,均主要围绕杜甫诗歌所表现的意境构思,突出表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一、草堂梅花展1、杜甫与梅花的渊源梅花是最受国人喜爱的名花之一,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合称“国画四君子”。
成为诗人、画家最为常见的表现题材,杜甫当年流寓成都时,梅花不仅给诗人带来喜悦,也常触动诗人敏感的思绪有感于红梅傲雪凌霜的坚韧品格而对之喜爱有加为此诗人创作了不少以梅花为题材的诗作其中《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被后世推为“古今咏梅诗第一”故后来营建草堂园林时,自然不会忽略了这凝聚着诗人情怀的红梅经过历代相传,草堂留下了不少精美的梅艺作品,逐渐形成草堂园林独特一景草堂的梅园也成为了全国著名赏梅胜地2、草堂梅花展的发展简况和对杜诗文化的回应四川是梅花的故乡之一,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也是中国南方园林艺术的胜地,栽植梅花的历史由来已久梅绽初春,每当此时,梅花便凌寒独放,傲霜斗雪、冰清玉洁,倍受人们亲睐放眼望去,满园馨香飘逸,云蒸霞蔚,令人陶醉,引入遐思梅花品性高洁,“一任群芳妒”,但从不与它们争芳斗艳,永远保持着清幽的香气,象征高洁正直的秉性这也与杜甫心怀天下、锲而不舍的坚韧精神以及操守如一的高尚品质和坚贞气质相一致这一点从杜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佐证建国后,草堂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努力,逐步恢复了草堂的园林风貌,有了专门的梅园1958年,草堂又大规模补植梅树三百余株,后经过不断的引种、驯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初具规模,品种近百余种。
草堂梅园成为中国较早的专类梅花园,这对展现草堂园林特色,传扬梅文化,收集和保护西南地区的梅花品种都有积极的作用草堂梅花的集中之地当属梅园和诗史堂两处顾名思义,梅园内的植物以群植梅花为主,间植海棠、玉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在坡地散植数株梅花,倒映水中,疏影横斜冬去春来,登上一览亭,凭窗俯瞰,满园春色关不住但见园内的红梅灿若烟霞,满苑繁花,在一泓碧水的衬映下,更显出无尽的娇娆和妩媚人们陶醉在梅花的世界里,乐而忘返梅园,处处是画,时时为诗,秀雅幽静,确实是一处令人难忘怀的园中之苑除梅园以外,在诗史堂,则采用对称布局,以中心道路为轴线对植两片梅林,用梅花坚韧凛然、圣洁高雅的品格来衬托杜甫一生坎坷不屈的精神,祭奠伟大的诗人在草堂茅屋的竹篱旁也散植了古朴苍健的梅花数株每到隆冬季节,百花凋零、瑞雪纷飞时,于白茫茫一片中显现那些许斑斓绚丽的色彩,才真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而让人叫绝草堂园林的梅花栽植还采取随势而就,不拘一格,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栽植方法在唐代遗址水系边、园林的林边坡地、水塘边、石路两旁、桥边,或三两株一景,或十数株一林,并间以海棠、玉兰、桃、栀子花等乔灌花木,与园内的高大楠木、香樟、竹林相映成趣,季相变化丰富而互补。
草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采用嫁接、压条等方法,短时间形成大型[来自wW]树桩的桩胚,经过草堂园林工作者们的不懈摸索和加工造型,生产出了大量苍劲古朴,颇具自然神韵而又意境深远的树桩盆景在梅桩的造型上,极其讲究古朴自然,刚柔相济,特别注重与传统川派花木、山石的配置应用,创作了宛如自然天成的梅岭、梅竹双清、三友图等大量形象生动、内涵深蕴的作品,并且融合了川派盆景精湛的艺术和中国梅文化的内涵,提高了梅花盆景艺术的品位1974年[来自Www.lw5u.Com],草堂冲破层层阻力,排除当时极左思想对园林审美情趣的影响,举办了首届“梅花桩头盆景艺术展”,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此后每年举行梅展,并逐渐形成了草堂独具风范的艺术品格为纪念诗圣杜甫,同时也为弘扬草堂诗歌文化的梅文化,杜甫草堂广植梅花,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7届梅花展展览于每年的正月初一正式开展,正值梅花绽放时节,草堂满园色彩斑斓,有的皎洁如玉,有的嫣红如霞,有的粉白如雪,再加上大量以杜诗为主题创作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梅花盆景桩头,配以传统的川派花木如贴梗海棠、罗汉松等树桩盆景,结合各种兰花、时令花卉和各种花木造景,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梅花桩艺造型独具风格,姿态万千,苍劲挺拔。
展出的梅花品种有朱砂、绿萼、宫粉等,盆盆神形兼备,朵朵花艳香宜,春风拂过,梅香迷人,引来无数游人漫步其间赏梅、画梅、咏梅草堂梅展在成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成为了成都市民春节传统的游览项目草堂梅花还多次作为成都赛区的代表,数次参加全国梅花蜡梅展并获奖2007年1月份草堂博物馆邀请到了梅花泰斗陈俊愉院士来指导梅花园艺,鉴定品种,并推广宣传,皆极大地扩大了杜诗文化的影响此外,草堂的“梅艺”作品还在国内外进行大量友好交流,向多个省市支援和提供了大量的梅花品种、树桩,为中国的梅花事业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也是对杜甫文化精神的一种弘扬草堂的梅花园林、梅花桩头盆景,已成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园林艺术的名片,普遍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倾情热爱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领袖邓小平同志,曾多次陪同外国友人和中央领导来草堂参观1986年,又专程与家人一道来草堂赏梅,在草堂盆景园梅花树下合照“全家福”一张,可见草堂梅花的名气的确不同凡响二、草堂川派盆景展l、草堂川派盆景展历史川派盆景历史悠久,是传统的三大流派之一(剑南、岭南、江南),起源于蜀汉时期,至唐、宋,逐渐积累了树桩蟠扎技艺和山水盆景造型技巧用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加工制作的山水盆景,在小尺寸的盆景空间中创造出了大容量的艺术境界。
到了明、清,川派盆景艺术进入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川派树桩盆景的蟠扎加工技艺日臻成熟其代表形式如立、斜、卧、悬等各种自然类树桩造型样式,掉拐、对拐、三弯九倒拐等规则类树桩造型样式以及平枝、滚枝等树枝造型样式,清末已经定型,川派山水盆景的加工技艺也日渐成熟清末至民国初年,以蟠扎树桩盆景为生计的艺人家庭在川西地区已有60多户,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当时的川派盆景佳作草堂的盆景由来已久,是川派盆景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近现代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杜甫草堂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政府集中了大量优秀的盆景艺术作品,置于草堂等几个公园内养护,并调入专门的盆景技术人才养护,其中涌现了一大批如李忠玉、甘如才、张远信、杨永木等技艺高超的川派盆景大师草堂的不少盆景作品亦人选《中国盆景名园藏品集》、《中国川派盆景艺术》等书,作品《奔驰》、《活峰破云》均被制作成盆景题材的邮票发行草堂自1973年便举办首届盆景艺术展览,迄今已成功举办37届了每次展出的盆景作品皆是精心挑选,其中不乏历代川派盆景大师亲手制作的佳作,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可以讲草堂盆景是集川派盆景之大成,独具人文艺术魅力2,草堂川派盆景对杜甫诗意真髓的关照盆景将大自然的无穷美景浓缩在方寸空间,让人们从盆景景观形象和盆景植物中,欣赏到浓缩的、逼真的自然山水风景和植物景观,其艺术意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杜甫作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生留下了不少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诗作,如《望岳》等为纪念杜甫,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川派盆景的精髓,表现杜诗意蕴,使游客朋友能更直观理解杜甫诗歌文化,草堂举办的盆景展注意对杜诗内涵的关照沉淀了37届的草堂川派盆景展,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早已成为草堂的传统展览之一每年的金秋十月便会如期举行的川派盆景展,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照展览从命名、题材与地景营造等诸多方面,皆以杜诗为创作的重要源泉比如“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这是杜甫《忆昔行》中的诗句,也是草堂第三十五届盆景展中所展现的地景之一根据杜诗描述将北门布置为了一处流云舒卷,青山如画,翠峰若屏,远山隐约,朦胧如烟,松风阵阵的场景意境幽美,仿佛见到了诗圣杜甫正在驻足观赏美景,吟哦诗篇,令人浮想联翩,悠然神往三、草堂荷花展1、杜甫与荷花荷花,含蓄沉静,风姿绰约,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君子”,自古便受到人们喜爱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就在《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以表现他高尚清洁的品质草堂园林,小桥流水、溪流穿插、水面平静,富有诗情画意。
微风拂过,泛着涟漪的水面上,莲叶田田,红荷亭亭,好一番人间美景草堂植荷,亦源于杜诗的描绘杜甫草堂栽培荷花的历史悠久,杜甫在《狂夫》诗中写道:“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衰红蕖冉冉香”他还在《为农》中写道“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些诗句都表明了杜甫对荷花的热爱在荷花的身上诗人可能看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使他对荷花有一份别样的情怀每到夏日,草堂荷塘内水面涟漪清荡,莲叶轻摇,风荷高举,红蕖亭亭.清香四溢,令人不禁想到杜甫《江村》中的诗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草堂种植的荷花,不禁使人领略到诗人当时的幽栖生活,联想到他的伟大思想与高洁品格2、草堂荷花展对杜甫文化的应和根据杜诗的描绘,草堂环境有林有塘,有树有花,既清且幽荷花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其花叶清秀,花香沁人肺腑具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杜甫的伟大人格在杜甫草堂荷花展上得到形象的表现作为对杜甫人格的呼应,杜甫草堂荷花栽培历史悠久,在本世纪初杜甫草堂就举办了第一届荷花展,至2009年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群众反响良好现已成为草堂每年的传统展览之一草堂荷花展主要是以盆栽荷花为主,其品种是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引进,由草堂园林技术人员栽培,通过精心管护,至今已栽种中国荷花50余个品种。
每年的夏季“红碗莲”、“粉川台”、“娇容醉杯”等数十个品种盛开在梅园水池和各大展区内杜甫草堂博物馆荷花展,以草堂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背景元素,着力营造丰富多彩、情景交融的荷花世界,充分展现荷花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充满了山水性情,饱含自然意趣,立意深邃,造景奇妙,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出了如诗如画的景象,意境深远,韵味隽永为更好地延续、宣传草堂的荷花文化,发扬杜甫的文化精神,草堂将把荷花展继续举办下去,在每年的仲夏之时都会与广大游客见面!杜甫离世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了,但他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伟大品格,以及他沉郁顿挫,富于变化的诗风对草堂的传统展览仍然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草堂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侧面表现了杜甫的诗歌意境、展现了杜甫的伟大人格,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后人对杜甫的理解,这也与我们举办展览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许世荣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