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惠州水东街骑楼建筑形态探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325348
  • 上传时间:2022-07-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2.6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惠州水东街骑楼建筑形态探析    摘 要:惠州骑楼是在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通过多元文化交融形成的特色建筑本文以惠州水东街骑楼为研究对象,其建筑形态和艺术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的方法,对骑楼整体街区和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立面的上段、中段及下段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对于梳理岭南地区骑楼建筑发展,以及保护惠州历史传统建筑具有重要意义Key:骑楼;建筑立面;艺术特征;惠州水东街一、骑楼1.骑楼的形成《辞海》中对骑楼的定义是:“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地区,将建筑下层部分设成遮阳蔽雨的柱廊式人行道,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的一种临街建筑”骑楼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最早出现,骑楼是通过东南亚国家传入我国,我国骑楼大多分布在两广、海南以及福建和台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骑楼成为岭南地区城市住宅较为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1912年的《取缔建筑章程和施行细则》,最早提到骑楼一词[1]新加坡、吉隆坡国家曾将骑楼叫做“五脚基”(five foot way)2.惠州水东街骑楼在《惠州市城市建设志》中记载:"1928年经过改建的水东街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且整齐划一的骑楼建筑惠州的水东街与码头紧密衔接,依靠得天独厚的码头水路优势条件,吸引珠三角区域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造就多元文化碰撞,客家、潮汕以及广府文化在这条周长 730多米的水东街兼容并蓄,交融渗透 ,由此孕育出了骑楼建筑文化。

      惠州水东街骑楼建筑群,东到东江沙路,西起东新桥桥头(即新建的合江楼处),南至上塘街、下塘街,北以东江为界,至今为止己有300多年历史,于北宋元丰年间初形成,发展于清朝雍正年间,繁盛于清末民初,[2]但在抗战初期,200多间骑楼店铺被日军严重破坏,并于1941年再次遭受损坏(图1)二、整体街区研究1.街区平面基本形态管子主张“因天时,就地利”的城建思想水东街骑楼街区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文经济等要素的影响,形成了灵活自由,可调节性强,且因地制宜的沿江平行横向分布的街区平面基本形态水东街与沿江路平行呈“一字形”延展,同时沿着东江水流呈“带状”分布的基本形态水东街骑楼沿街分布的单体建筑,从整体上看由单体组合而形成线性道路,再经发展演变成面状形态,因而其发展路径是一个由单体建筑向线性街道再过渡到面状街区的过程2.街道、城市空间关系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跟街道宽度(D)与建筑高度(H)的比例关系相关当 D/H=1 时,给人以均衡之感;当D/H1 时,会给人距离之感水东街骑楼街道宽度大体协调统一,水东街骑楼骑楼建筑多为2层,小部分为3层,大致为 15 米以下的高度,街道在紧凑之中而富有导向性,同时兼备均衡,给人一种轻松舒适之感。

      建筑与城市街道有着较为明确的空间界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街道入口或拐角缺失过渡性空间,因而建筑与街道之间难以联结连贯但水东街骑楼附属的连廊空间使其与临近建筑联结成线状整体,让开敞的廊道发挥了与街道自然过渡的作用这就产生了“建筑—骑楼—街道—城市”的层次联系,也因此营造了适宜的空间模式三、建筑形态1.平面布局水东街骑楼平面布局,来源于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形式的旧式竹筒屋其平面布局呈梳式布局,形式狭长,进深大,开间面小,前后直通,两侧封闭,无其他出口一户大多数为一个开间,室内布局为“串联式”连接,功能为“下店上宅”“前店后宅”天井和过道连接前后空间,利用天井、过道以及厅堂解决通风采光,平面布局前半段为开敞式空间,后半段保持传统民居的院落式内向性的特征2.建筑形式骑楼是一种兴起于近代中国的商住结合建筑形式其作为商业的建筑形式,在建筑外观造型上模仿西方建筑风格,"东西合璧"的惠州水东街骑楼是在西洋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丰富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建筑风格主要有仿哥特式、南洋式、中国传统式骑楼以及现代式惠州水东街骑楼的构造主要是一楼一顶式,屋顶将西洋营造与我国传统建筑的"金"字瓦顶进行融合。

      其建筑楼层一般为3层,结构方式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木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腐蚀,强度大,但维修复杂且繁琐;砖木混合结构耐久性弱、抗腐蚀差,易损坏剥落和受虫蛀损坏3.功能特点《惠城文史资料》中有记载曾经的水东街有百家余商号,清末民初,商贾云集的水东街商业发达,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造就了辉煌兴盛的场面水东街骑楼之间因为互相共用侧墙,由此而形成联排的空间布置形式,因此形成了骑楼廊道空间与骑楼街道骑楼单体的功能构成是“上居下店”式,而骑楼街集合了商贸经营、生活居住、避雨遮阳、人车分离、以及休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功能空间从其建筑形式和平面布局可以总结出主要功能特点1.人车分流,避免意外事故骑楼过道使人行通道与车道相互独立,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对楼上坠落物品起了很好的防范作用2.遮阳避雨,通风防热惠州夏季炎热多雨,骑楼空间有效减弱阳光的辐射热,开阔的廊道空间不仅利于通风散热,而且能避风挡雨3.营造城市美感,充分利用使用面积底层廊道与上层建筑立面对比强烈,空间层次感强,丰富城市街道艺术美感;廊道上方为居住空间,合理利用空间四、建筑艺术特征构成惠州水东街骑楼为"三段式"的垂直立面构图,上段为楼顶,中段为楼身,下段楼底,这与西方的三段式是一致的。

      骑楼建筑立面构成的楼顶主要是女儿墙,中段为窗户和阳台,下段为柱廊(图2)1.女儿墙骑楼顶部的栏杆就是女儿墙,其造型形态多样丰富,受西洋和本土文化的影响,是骑楼作为特色建筑的典型形态[3]惠州水东街骑楼女儿墙(图3)装饰构件有扇形花窗、浮雕、简洁的欧式线条,搭配栅格式的简形罗马柱、菱形线框、拱形顶方线框而组成;装饰结构分为矩形栅格式,实墙式,西洋式,混合式;装饰样式主要为曲线形、直线形;女儿墙上的洞口和镂空结构式样是为减少台风对骑楼风荷载的处理,经发展演变成功能与装饰结合的形态水东街骑楼女儿墙装饰简洁,更加平面化,省略了多种元素,线脚层次明显减少,装饰纹样置于中央,简单直接更具现代化,体现了岭南人兼容并蓄,勇于創新的思想2.窗戶骑楼窗户主要作用是采风与通风,其实用性大于装饰性惠州水东街骑楼窗户(图4)通常为透明玻璃,材质主要为木材质,造型主要为方形,少量采用拱券窗,拱券窗由上方的弧形窗棂与下方的方形式窗而构成部分方形式窗的上方运用拱券式线条进行加饰,与拱券窗互相呼应;拱券窗线条优美,部分拱券窗不设窗户,形成封闭式拱券窗的假象,同时利用方形欧式线条互相搭配,丰富建筑立面装饰效果3.阳台骑楼建筑的阳台分为“凸阳台”、“凹阳台”和“凹凸结合”三种,一般“凸阳台”应用较多。

      而惠州水东街骑楼大部分并不设阳台,主要利用线脚或是外凸的图案装饰在窗户下,在造型上丰富骑楼立面装饰(图5)小部分骑楼会设向外出挑五六十公分的阳台,阳台为曲线式造型,与楼层的线脚互相搭配,独特且具有欧式风味骑楼建筑中的栏杆作为常用构件,一般应用在山花、窗台和阳台等位置阳台靠平面形式和栏杆,渲染了空间造型效果,阳光下的阳台阴影,让骑楼建筑营造了独特的动态景观4.柱廊骑楼也叫“有脚”骑楼、檐廊式建筑,“脚”和廊指的是柱体骑楼立面下段为柱廊,柱廊主要分为拱券式与梁柱式两种,而水东街骑楼大部分为梁柱式柱廊(图6)拱券式柱廊由立柱和古罗马半圆券组成;梁柱式柱廊由横梁、额枋线脚、檐口线脚、立柱组成,二者的立柱都是由柱头、柱身与柱础组成[1]梁柱式的柱头和柱身为方柱,一开间多以双柱并列,柱体材质为砖材和混凝土柱,对防水防潮具有良好作用,骑楼廊间进深不大,因此柱体相对较长,处理上利用平面意象化的处理方法,弃舍古典装饰处理;部分骑楼柱体是带拱形或弧形的方柱檐口线脚装饰追求简约五、结语本文描述了惠州水东街骑楼的历史发展,街区平面基本形态,骑楼与街道、城市空间关系,骑楼平面布局,建筑形式以及功能特点,其次对立面艺术造型,细部装饰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水东街骑楼建筑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近代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适应岭南气候与人文环境的建筑类型,其建筑形式糅合了中西方的特质,在继承岭南传统装饰符号中,又保留了西方装饰语汇,在装饰风格上摒弃繁复的特征,保留简洁的风格式样,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的特性Reference[1]姜丽,于洋.梧州骑楼建筑立面形态特征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5.[2]蔡仕谦,曾辉鹏.东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以惠州水东街骑楼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3]甘冠蓝.钦州骑楼建筑空间形态探究 ———以中山路为例[J]城市论坛研究,2016.0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