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机场暖通设计.docx
19页一. 设 计说明1. 项目概况与设计内容1.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总建筑面积为 116788m2 (含地下附属工程建筑面积 16823m2),建筑物地下一层、地上共三层(局部有夹层) ,各层主要建筑功能如下:地下一层为与枢纽连接的换乘通道、地下机房及管线共同沟;一层为迎客厅、行李提取厅、行李机房、远机位候机、 VVIP 及站坪用房;二层为到达通道、中转、端头候机区、办公、 TOC 区;三层为办票厅、安检区、候机区、头等舱候机、办公;局部夹层为VIP 候机区1.2 设计内容设计范围为本项目内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消防防排烟系统2.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 年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 DB33/1036-200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 97《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暖通空调•动力》 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一一暖通空调•动力》 2009年版《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某市YQ机场新建航站楼项目消防设计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 2012年12月20日3. 设计内容3.1 设计参数3.1.1 室外空调设计参数夏季:夏季空调干球温度 33.8 ℃ 湿球温度 28.3 ℃ 夏季通风温度 31.5 ℃风速 2.0m/s 风向 C ESE冬季:冬季空调干球温度 1.4 ℃ 相对湿度 76% 冬季通风温度 8℃风速 2.9m/s 风向 C NW3.1.2 主要房间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及相关指标主要房间夏季冬季人员密度照明/设备新风量噪声值温度C相对湿度%温度c相对湿度%m/人W/mm/h.PdB(A)迎客厅255520403.68/1025<50行李提取厅255520403.68/1025<50办票厅255520403.68/2025<50安检区256020401.59/2020<50候机区255520401.89/1020<50到达通道255520403.68/525<50远机位候机255520401.88/1020<50商业255520406.2516/3025<50餐饮256020452.511/1025<50VVIP25552045815/2030<45VIP/头等舱25552045615/2030<45办公2555204059/2030<45注:上述参数为设计计算参数3.2 空调冷热源及水系统3.2.1 空调冷、热负荷除需设置独立空调系统的区域(如移动机房、电信机房、高低压配电室、UPS机房、消防及BA控制室、TOC区域、安检信息机房、 VVIP区域等)外,经计算夏季空调设计冷负荷为 17528kW,单位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52.1W/m2;冬季空调设计冷负荷为 8453kW,单位建筑面积热负荷指标为 73.3W/m23.2.2 空调冷热源形式a.本项目空调冷热源设置在陆侧能源中心(非本项目范围) 。
源自能源中心的空调冷水与热水通过总体管线及位于本项目地下共同沟接至 1~3#热力交换站,各热力交换站的负荷配置情况如下表所列:热力交换 站编号所在区域本期冷负荷本期热负荷预留扩建冷 负荷预留扩建热 负荷总冷负荷总热负荷kWkWkWkWkWkW1#+4.000m 26/D 轴649528901000500749533902#-0.250m 1-11/1-C 轴57102853571028533#-0.250m 2-4/2-C 轴5323271053232710b.对联合设备机房及行李监控机房设置机房精密空调,系统设置考虑采用 N+1的冗余配置,保证系统的可靠性c.对于具有24h运行要求、供冷供热需求与大系统不一致的区域、或无法设置空调水系统的功能用房(如移动机房、电信机房、高低压配电室、 UPS机房、消防及BA控制室、TOC区域、安检信息机房、 VVIP区域等)设置多联机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系统d.鉴于本项目固定登机桥及活动登机桥均采用厂制登机桥的方式, 桥内空调及活动端飞机送空调均为随桥一体配置,故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3.2.3 空调水系统a.空调冷水通过总体管线从能源中心接至各热力交换站,冷水进入热力交换站后利用设置在站内的三次冷水泵组直供至各自承担区域的空气处理末端,三次冷水泵为变频水泵。
冷水系统供回水设计温度为5.5 \13.5 Co每个热力交换站房的总冷水管上设有能量计量装置鉴于采用的是直供系统,用户侧冷水系统的定压与水处理装置设置在能源中心内,系统设计工作压力为 1.0MPab.空调用高温热水通过总体管线从能源中心接至各热力交换站,空调高温热水为 110/70 C,在各热力交换站房通过热水水-水板式热交换器换热产生 60/50 C的用户侧空调热水用户侧空调热水泵采用变频水泵,空调高温热水系统见动力专业的相关图纸用户侧热水系统采用闭式定压装置定压,系统设计工作压力为1.0MPa;用户侧热水系统水处理方式采用自动化学加药的方式b.通过管路切换,用户侧空调水系统为异程二管制系统c.风机盘管采用电动二通阀,并针对对支路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措施;空调箱采用电动调节阀 +自力式压差控制措施的水力平衡方式5.6 空调风系统在充分考虑房间功能需求和可实施条件,系统的舒适性、节能性、经济性以及运行管理的可靠性,对本项目各区域采用的空调系统的形式如下表所述:主要区域空调系统形式气流组织形式备注迎客厅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侧送侧回+顶送侧回可变新风比行李提取厅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侧送侧回+顶送侧回可变新风比办票厅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侧送侧回可变新风比安检区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侧送侧回可变新风比候机区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侧送侧回可变新风比到达通道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侧送侧回可变新风比远机位候机全空气定风量系统顶送顶回可变新风比商业风机盘管+独立新风顶送顶回过渡季增大新风餐饮风机盘管+独立新风顶送顶回过渡季增大新风VVIP多联机空调末端+独立新风顶送顶回VIP/头等舱风机盘管+独立新风顶送顶回过渡季增大新风办公风机盘管+独立新风顶送顶回过渡季增大新风5.7 通风系统各类用房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配置如下表:房间名称排风送风备注换气次数(h-1)方式换气次数(h-1)方式公共卫生间15机械-r自然渗透补风热力交换站房8机械排风的80%机械水泵房5机械排风的80%机械操作间20机械-自然渗透补风大型操作间设空调补风低压配电间风量由热平衡机械排风的80%机械[注1]按变压器容量的1.5%确定计算确定发热量高压配电间8机械排风的80%机械[注1]UPS\EPS 电源 间风量由热平衡 计算确定机械排风的80%机械[注1]按UPS\EPS容量的20%确定 发热量柴油发电机房按样本数值发电机自带排风与燃烧空 气量之和机械风冷型柴油发电机 应急电源油箱间、储油 间、柴发平时6机械5机械风机防爆型钢瓶间5机械-自然渗透补风气体灭火保护 的房间5机械-自然渗透补风灾后排风楼层配电室、 弱电间4机械-自然渗透补风部分发热量大的配电间设有 空调站坪配电间8机械-自然渗透补风隔油间15机械排风的80%机械排风配活性碳过滤吸烟室50机械-邻室补风湿式报警阀4机械-自然渗透补风注1:当机械通风不能满足使用条件所要求的室内温度时,开启空调系统5.8 消防防、排烟系统本项目为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现行消防设计规范无法涵盖其所有内容,因此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分为消防性能化设计和消防设计规范设计二部分内容。
5.8.1 依据消防设计规范设计的范围及内容如下:a.对于无条件实现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合用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二、三层设一个常开风口,前室每层设一个常闭风口机械加压系统送风量保证楼梯间压差40〜50Pa,前室压差25〜30Pa,门洞断面风速大于 0.7m/s为防止楼梯间或前室压力过大,送风系统上 设超压旁通b.对于-6.500m标高的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w 500吊设置,排烟量按每平米60 m/h设计,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风量为排烟量的 50%c.对于± 0.000m、+4.500m、+9.000m标高的办公等区域内的以下部分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w 500m2设置,排烟量按每平米 60 m3/h设计:① 面积超过100R,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②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 20m勺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 60m勺内走道d.当排烟系统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其风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120m/h计算5.8.2 依据消防性能化设计的范围及内容如下:a.对于-7.000m标高的换乘通道,土 0.000m标高的迎客大厅、行李提取厅、行李处理机房、远机位候机, +4.500m标高的到达通道、+9.000m标高的大空间非敞开商业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w2000m2设置,排烟系统风量按照该系统所承担的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确定。
各区域排烟量依据火情设定法确定,具体数值如下表所列:标高具体位置层高吊顶设计火灾规模最小清晰高度单个防烟分区机械排烟量mmMWmm/h-7.000m换乘通道75.52.12.1544000+ 0.000m行李提取厅95.52.92.1552060+ 0.000m迎客大厅95.52.92.1552060+ 0.000m行李处理机房(高跨)9—2.92.594700+ 0.000m行李处理机房(低跨)4.5—2.92.0542000+ 0.0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