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x
112页基础护理学第四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酒泉 职 业技术学院 孙慧峰学习目标•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消毒原则• 熟悉各种物理、化学 灭菌方法•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 的主要 因素及预防措施 , 各种隔离的种类• 能正确使用常用化学消毒剂 ,能 完成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和 隔离技术操作• 具有无菌和隔离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工作认真、求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点难点重点• 各 类 清 洁 、消毒、 灭 菌的方法•无菌技 术•隔离原 则难点• 医院感染的判断及 预 防• 各 项 无菌技 术• 各 项 隔离技 术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医院感染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第三节 无菌技术第四节 隔离技术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二、医院感染 发 生的条件三、医院感染 发 生的促 发 因素四、医院感染的 预 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HAI),医院内感染• 狭义上常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广义上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医生、护士及病人家属,但主要是住院病人。
• 若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 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爆发一、概述医院感染的内涵1.发生地点: 医院内2.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对象 --住院患者3.表现: 出现感染的症状 医院感染的分类•致病菌来自于 环 境或其他疾病病人 ,如医 护 人 员 手、血制品、病人与病人之 间 、病人与医 务 人员 之 间 直接感染或通 过 水、空气、 污 染的医 疗 器械 间 接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携 带 ,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 损时 ,体内的正常菌群失 调 或移位而引起的感染,如皮肤、口咽、泌尿生殖道、 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外来的定植菌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感染链易感宿主感染源传播途径特点: 同时存在 相互联系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感染源病人自身已感染的病人及病院携带者环境贮源:如铜绿甲单胞菌在潮湿环境存活和繁殖动物感染源:鼠类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感染源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如艾滋病、母婴间风疹病毒 间接接触传播,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务人员的手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如飞沫、菌尘,如肺结核排出的结核杆菌飞沫传播:如 SARS、白喉、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饮水、饮食传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甲单胞菌在肠道定值,增加感染机会生物媒介传播: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手术时间长者,住院时间长者易感宿主婴幼儿及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营养不良者、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主观因素医务人员对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无菌和消毒隔离 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客观因素医院感染机制不完善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易感人群增多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建立体系 --三 级监 控加 强宣 传教育健全、落 实规 章制度布局设 施科学加 强教育,履行 职责( 一 ) 建立分级监控体系院感管理一级 病区护士长和兼职 监控护士二级 科护士长三级 级 护理部主任( 二 ) 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对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配餐员、卫生员、护工等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三 )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1.管理制度:如病人入院、住院和出院三个阶段的随时、终末和预防性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物品消毒管理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2.监 测制度:对感染高发科室,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等消毒卫生标准的监测3.消毒质量控制标准:如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各种管道装置消毒等四 ) 医院布局设施合理电 梯合理分布,设置污物运送和无菌物品、人员运送的专用电梯,做好探视者和陪护着的管理等五 ) 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责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2.掌握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病例,及时送检,控制蔓延,及时报告5.参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预防锐器刺伤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一、概 念二、清 洁 法三、消毒 灭 菌的方法四、医院日常的清 洁 、消毒、 灭 菌五、消毒供 应 中心(室)一、概念用物理的方法去除物体表面的 污 垢及部分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 去除和减少 微生物而非 杀灭 微生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 除 细 菌芽 孢外的各种 病原微生物 的 过 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 所有微生物包括芽 孢 的 过 程 .• 清洁• 消毒• 灭菌特殊污渍的处理• 碘酊污渍 --乙醇或维生素 C• 甲紫污渍 --乙醇或草酸擦拭• 陈旧血渍 --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后洗净• 高锰酸钾污渍 --维生素 C溶液或 0.2%~ 0.5%过氧乙酸溶液二、清洁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2.光照消毒法 (辐射消毒 )3.电离辐射灭菌(冷灭菌)4.等离子体灭菌法5.空气净化6.微波消毒灭菌法7.超声波消毒法三、消毒灭菌的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 原理: 利用热力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直接损伤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 分类:干热 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湿热 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 适用 :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某些金属和搪瓷类物品,在 急用 时也可用之• 分类:1.焚烧法2.火焰烧灼法3.酒精燃烧法( 1)干热消毒灭菌 —— 燃烧法( 1)干热消毒灭菌 —— 干烤法• 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 适用对象:(耐高温不耐湿)玻璃、金属、搪瓷类物品、材料器械、油脂及各种粉剂( 2)湿热消毒灭菌法 —— 煮沸消毒法• 特点:将水煮沸,经 5~ 10min可达到消毒结果, 1 ~ 3h可达到灭菌效果• 消毒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时• 海拔每增高 300M,应延长煮沸时间 2分钟1.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清洗干净2.物品一般不超过消毒容器容量的 3/43.玻璃器皿冷水或温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4.有轴节的器械和有盖的容器应先打开5.消毒物品的各面都应该和水接触6.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加入物品从第二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2)湿热消毒灭菌法 —— 煮沸消毒法 • 原理:利用高压及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 压力 102-137KPa,温度 121-126℃• 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 2)湿热消毒灭菌法 —— 压力蒸汽灭菌法常见压力蒸汽灭菌器原理:在灭菌前先抽出灭菌器内冷空气,形成负压,再输入蒸汽使蒸汽迅速透入物品结构:除高压蒸汽灭菌器装置外另加真空泵灭菌条件:蒸汽压力可达 105Kp,温度达 132 ℃ ,时间 4~5min( 2)湿热消毒灭菌法 —— 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A、物理监测法B、 化学监测法C、 生物监测法 物理监测法将温度计汞柱甩至 50度以下放入包裹内 灭菌后检视其读数达到灭菌温度达到灭菌温度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效果可靠否否灭菌效果不可靠灭菌效果不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放于物品包中央取出指示管(卡)取出指示管(卡)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判断是否达到灭菌灭菌灭菌特点特点 :为:为 最可靠最可靠 的监测法的监测法原理原理 :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生物测试法( 1)日光暴晒法( 2) 紫外线消毒2.光照消毒法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他液体的消毒方法 :空气 --距离不超过 2M, 时间不少于 30min物体 25-60cm,时间不少于 30min3.电离辐射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4.等离子体灭菌 法灭菌器 高频电磁场等离子体过氧化氢活性基 团自由基 HO 蛋白质核酸物质 直接氧化 氨基糖微生物死亡l自动模式下运行l时间 短, 不超过 1小时l适合紧急手术时器械的准备菌体产生特点5.空气净化通风空气过滤器净化室内空气 细菌尘埃6.微波消毒灭菌法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 的消毒灭菌 使菌体蛋白凝固、 变 性干 扰细 菌 酶 的活性抑制 细 菌代 谢 和生 长破坏 细 胞膜的 结 构改 变 渗透性干 扰细 菌的生理功能原理三、消毒灭菌的方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灭菌剂l高效消毒剂(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l中效消毒剂(消毒剂)能杀灭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l低效消毒剂(抑菌剂)只能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分类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 1)应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2)浸泡消毒前,物品要洗净擦干去除油脂及 血浓;浸泡时,打开器械的轴节或套盖,管 腔要灌满药液,使物品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 浸泡中途添加物品,需重新计时 (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 使用方法,使用新鲜配置的消毒液 ( 4)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 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 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消 毒液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消毒液应加盖, 以保持有效浓度 ( 5)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用无菌生 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 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以免刺激 组织 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因这 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从而降低消毒效力 ( 7)消毒后物品应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 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四、 医院 常用 的清洁、消毒、灭菌预 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1.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如餐具的消毒2.疫源性消 毒 :指对医院内存在或曾经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1)随时消毒:应根据病情做到 “三分开 ”: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 “六消毒 ”: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床单、消毒病人居室、消毒生活用水和污物。
2)终末消毒:如医院内的感染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四、 医院 常用 的清洁、消毒、灭菌环 境消毒1.环境空气消毒:从空气消毒的角度将医院环境分为四类I类,层流洁净手术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