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世界气温地水平分布地特点.doc
8页word★掌握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的特点,根据等温线分布可判读:①特征一: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太阳高度随纬度增高而减小〕解读信息:判断南北半球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②特征四:南北半球气温比拟北半球南半球夏季平均气温℃17.1 ℃冬季平均气温8.1 ℃9.7 ℃年平均气温15.2 ℃13.3 ℃全球为14.3 ℃世界最低温分布在南极地区原因:南极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海拔高,气温低;再加上冰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使其气温很低③特征二:南半球的等温线,无论在1月还是7月都比北半球平直原因:由于南半球的海洋广阔,比陆地面积大得多,下垫面性质比拟均一,热力差异小④特征三:北半球的等温线1月比7月密原因:说明北半球南北的温差冬季比夏季大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受巨大海洋的调节,冬夏的温差没有北半球显著⑤特征五: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表述1:平行于海岸线〕原因:由于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地势的影响解读信息: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世界1月海平面气温〔摄氏度〕的分布世界7月海平面气温〔摄氏度〕的分布1、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半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都是从向递减。
2、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低纬〕弯曲,向〔南、北〕弯曲;海洋相反 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低纬〕弯曲,向〔南、北〕弯曲;海洋相反 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大陆热容量小,冬季大陆比海洋降温快;夏季大陆比海洋增温快3、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有一条闭合的等温线,其数值为多少?理由是什么? 成因:地势高,气温低1、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半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都是从向递减2、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低纬〕弯曲,向〔南、北〕弯曲;海洋相反 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低纬〕弯曲,向〔南、北〕弯曲;海洋相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大陆热容量小,冬季大陆比海洋降温快;夏季大陆比海洋增温快3、非洲南部的地形是,其闭合等温线数值为能力训练: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AC为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BD为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而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夏季正好相反⑥特征六:在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原因:寒流影响。
在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原因:暖流影响能力训练: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读图比拟:等高线与河流〕●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较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即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为暖流●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较低处流向温度较高处,即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寒流⑦特征七:北纬30°—60°亚欧大陆,大陆东部与西部温度差较大的是为什么? 受不同的大气环流、洋流影响⑧特征八:判断地形如果等温线向较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地势较高;判断地势:如果等温线局部闭合-4 ℃<1处≤0℃1处地形为山地、高地4℃≤2处< 8℃2处地形为低地盆地1处与2处相对高度为:根据4℃≤ T <12 ℃计算▲大气降水1 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自然界中降水形成:空气上升后,气温下降,水汽由未饱和〔M1)→正好饱和〔M2〕→过饱和〔M3〕,过饱和水汽形成降水读“水汽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回答:〔1〕空气容纳水汽量的多少,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2〕当气温由30℃降至10℃时,10立方米的饱和空气中将有__________克水凝结出来。
〔3〕a、b、c三种状态中,属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处,属于未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处,属于过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处〔4〕假设空气现在处于a状态,要形成降水还须增加__________或__________〔1〕气温 〔2〕210克 〔3〕bac 〔4〕水汽 空气继续上升冷却2 四种降水类型:〔气流上升原因的不同〕类别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成因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湿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湿润空气前进途中,遇山坡爬升,水汽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冷群团与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特点强度大,历时短,X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焚风持续时间长,X围广,强度小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分布赤道地区常年发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山地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世界上降水最多地区多位于迎风坡;内陆降水多以地形雨多分布于中纬地带,冷暖气流频繁交汇形成于热带洋面上,多影响低纬大陆东岸3 降水多少的分析: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风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如西风带〕――多雨;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风从海洋吹来――多雨;风从大陆吹来――少雨。
暖湿的风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干旱地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4 降水的时间变化: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稍多〕;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夏雨稍多5 降水的空间(纬度)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位置年降水量成因降水季节变化赤道附近2000mm以上赤道低气压控制,多对流雨全年多雨两极附近200 mm以下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全年少雨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500 mm以上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台风影响夏季多雨大陆西岸500 mm以下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响海洋全年少雨中纬度内陆200~500 mm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全年少雨东岸500~1000 mm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多雨西岸500~1000 mm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常年湿润受控气压带与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为主很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下沉气流为主西岸和内陆降水少,东岸受夏季风、台风影响降水较多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东西两岸降水较多,内陆降水少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东风带下沉气流为主最少,但蒸发微弱,仍为湿润地区〔1〕图10为全球降水量和蒸发量随纬度分布图。
请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在原图上补绘一条折线,表示出全球水量盈余和亏损区域的纬度分布,并标注出水量盈余区和水量亏损区〔盈余为+,亏损为-〕〔2〕从图示看,全球最缺水的纬度带是,原因是〔3〕北纬20°—30°大陆东岸地区的降水量大约为,造成该地带降水的主要原因是〔4〕南半球40°—60°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降水较〔多/少〕,原因是〔1〕如图〔2分〕〔2〕南纬20°—30°地区〔2分〕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4分〕〔3〕750mm〔2分〕该地区大陆东岸的夏季风〔或来自海洋的气流〕带来大量降水〔2分〕〔4〕多〔2分〕洋面宽阔,水汽来源充足,降雨量大〔3分〕贝尔格气候分类理论:表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表现自然景观各要素的整体性学说上划分标准不一样、过渡带名称不一,所以过渡带考查只要求描述特征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与分布气候类型成 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湿季干季交替400-1000mm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中部、巴西、澳北部和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终年高温,旱雨季清楚1500-2000mm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200mm以下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中西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枯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非洲、南北美、澳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400-800mm北纬35°~50°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00-1000mm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除非洲南极洲外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日温差大,年温差大,干旱少雨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南北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北纬50°~70°;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寒带苔原气候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冰原气候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1、影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的因素〔1〕纬度*,太阳高度*〔2〕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3〕气候〔天气〕,晴天多〔4〕日照时间〔昼长等〕〔5〕大气污染程度〔工业等〕地面辐射加:下垫面因素〔反射率〕2、影响气温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天气〔2〕地形〔地势、坡向、对盛行风的影响〕〔3〕海陆热力性质〔季节性〕〔4〕洋流〔5〕盛行风〔冬季风、盛行西风等〕〔6〕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3、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影响 气温年较差 日较差〔1〕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随纬度增高而减小〔2〕海陆 陆地大于海洋 陆地大于海洋〔3〕气候〔天气〕 晴天大于阴天 晴天大于阴天〔4〕地形 平原大于山区 平原大于山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