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壮族认同汉裔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7119720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1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壮族认同“汉裔”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 要】认同“汉裔”现象在壮族社会里极为普遍,对壮族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壮人“汉裔”身份真伪考辨、自称“汉裔”原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学术队伍青黄不接、资料整理无人问津、研究盲点多、成果数量少、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力小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词】壮族;认同;“汉裔”【作 者】邓金凤,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法学硕士桂林,541004G03;C95 A 1004-454X(2009)01-0088-008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Zhuang Identify with Han-descendantDeng JingfengAbstract:In the Zhuangs society,the phenomenon of identifying with Han-descendant is very popular,which affected deeply on the Zhuangs history and culture. Up to the present,scholars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judging the facticity of the Zhuangs Han-descendants figure and discussing its cause,which have obtained some achievements. But also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lacking of scholar and research materials,having too much researchs blind spots,the amount and influence of these papers and books are too small,and the depth and extent of study are not enough. Futures work should settle above problems.Key words:the Zhuang;Identify;Han-descendant;Retrospect;Prospect将祖先追溯为外省迁来的汉人,在壮族地区已有千年之久。

      为便于论述,本文将其称为认同“汉裔”现象这一现象最早见于唐初,明清时期开始流传,到民国时期颇为盛行,至今仍风靡于壮族地区,对壮族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学术界曾予以广泛关注,陆续发表、出版了一批论著,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领域的研究一度陷入低迷,进展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壮族认同“汉裔”现象又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原有成果逐渐丧失解释力认真梳理并反思过往研究,探寻其得与失,将为该领域研究的继续深入提供重要借鉴在此,笔者不揣浅薄,试就现有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述评,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冀得诸位专家学者斧正一、学术界关于壮族认同“汉裔”的过往研究数十年来,国内外有一批学者投身于壮族认同“汉裔”现象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致说来,有如下数端:1.对壮族认同“汉裔”现象的归纳与表述如何归纳、表述壮族这种追溯祖先来源现象?学者们有多种意见粟冠昌先生曾运用“外来说”、“狄部说”来指称土官自称外省随征汉族将领后裔的现象,①这种表述不加雕饰,自然明了谈琪先生将其称为壮族攀附汉族、与汉族“攀宗”,也很直截了当,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又作进一步总结、归纳,用“弃蛮趋夏”一语加以概括。

      ②尔后,有学者将这一现象上升到民族意识的层面上如,龚永辉先生将其称为“‘汉裔观念”,③日本学者松本光太郎称其为“‘汉人后裔意识”④李富强先生则称之为“汉裔情结”,⑤张声震先生在《总序》中亦使用该词,后又为多人沿用应该说,以上表述都没有歧义但是,在表达同一事物时,是直接袭用成说还是将其表象加以抽象概括?如何准确描述、归纳?都有讨论的必要同样说明壮人认汉人为祖,“观念”、“意识”、“情结”等词有无区别?哪一个更加形象生动?哪一个更加贴切?也有待辨析2.关于壮人“汉裔”说的内容有关壮族地区流行的“汉裔”说的具体内容,谈琪先生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汉人后裔说”,最具代表性的如韦、覃、莫姓的改姓传说;二是“到广西平定少数民族反叛有功受封说”,如各姓土官所称其祖由外省随狄青征侬智高而受封于广西的说法;三是“与汉族同宗共姓说”,即依汉族姓氏追溯源流,如壮族黄姓认为其先始于陆终,因受封于黄而以之为姓⑥其实,在壮人的“汉裔”说里,内容并不止以上三种,如有不少土官认为其先祖是汉代随伏波将军马援、明代随王守仁南征而来,还有称因避乱、宦游、经商而来者其所谓的祖先南来传说可谓五花八门,甚至同一姓氏中又有多个不同的版本。

      关于壮族各姓氏的 “汉裔”之说尚无人进行系统地整理,而这项工作对于壮族认同“汉裔”现象的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3.对壮人“汉裔”身份真伪的考辨早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就有不少汉族官员、文人注意到壮人的“汉裔”身份,他们或表怀疑,或示认同,或不置可否,留下一些叙述性的记载,但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自上个世纪前半叶起,方有学者从学术层面探视这一问题,这些研究分别围绕壮族土官及百姓族属的考辨而展开1)壮族土官族属考证作为学者,刘锡蕃是关注此现象的第一人20世纪30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入桂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写出了著名的《岭表纪蛮》遗憾的是,他完全附会土官自撰的族谱,断言“桂省蛮族,则纯粹由中原迁来”,⑦并为此观点列出诸多“证据”刘氏该著作的发表,无疑对壮族地区“汉裔”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原本盘根错节的壮人“汉裔”身份披上了一层难解的神秘面纱当然,大部分广西土官为土著壮族毕竟是铁打的事实,刘氏虽断定其为随狄青南征的将领后裔,但又不得不承认“土酋”当中“冒牌汉人者,其数亦不少⑧1944年,日本学者河原正博对广西左、右江流域“蛮酋”的始迁祖作了论证,认为把随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而活跃的汉人当作本地的知州、知县和将讨伐的功劳记在族谱之中,完全是一种伪说,毫无根据。

      ⑨由此可见,日本学者对此现象的关注比较早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土官“外来”说仍一统天下面对这种局面,已故学者粟冠昌先生历经数十载艰辛钻研,先后发表《广西土官民族成份初探》、《广西土官民族成份再探》、《三议广西土官民族成分问题》3篇论文,指出广西土官除极个别外,绝大多数为壮族上层分子⑩继之,谈琪先生分别对广西岑氏、忻城莫氏、南丹莫氏三土司的族属进行辨析,认为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壮人,而非北来“汉人后裔”[11]随后,日本学者谷口房男与广西学者白耀天先生合力对壮族17家土官的族谱逐一进行考证,认定土官在这些族谱中都“夤援攀附,声言非为土著,以伪乱真,自诧遥遥华胄,故拟南迁,世官广西,虚张勋伐,自抬身价,诬其先而乱其类[12]同时,白耀天先生还就东兰州韦氏土官族属作了翔实考辨,对韦氏“山东邹县韦贤之后说”、“韩信之后说”、“原籍山东兖州府邹县白马街韩氏之后因避祸南来得功而封东兰说”及“原籍京兆说”等一一进行了驳斥[13]本世纪初,白耀天先生又就百色岑氏首领的“汉裔”说进行辩驳,他指出,岑氏煞费苦心编撰的岑氏谱系不足为信,并推测其为北宋“蛮将”岑庆宾之后[14]这些成果的发表,澄清了长期以来在壮族地区流行的壮人为“汉裔”的说法,得出了绝大多数广西土官是壮族土著的结论。

      2)壮族百姓“汉裔”身份辨伪在曾经“举峒纯一姓”的壮族社会里,壮族土官对本姓氏祖先来源的解释,自然会影响到其治下的同姓土民于是,及至民国,自称“汉裔”的壮族百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至今日,壮族民间认同“汉裔”的现象不但没有消退,反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1985年,韦纪科先生在《从韩信的后代说起——关于凤山民族族源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一道趣题:据民国《凤山县志》和东兰县韦氏土司族谱载,当地韦姓是韩信的后裔,且不是壮族而是汉族,但现在却因讲壮话统归为壮族,该作何解释?[15]1989年,龚永辉先生就此作出回应,他考证了韦姓的由韩改韦传说不足为信,并对与之相关的莫、覃的改姓说也予以了否定[16]2006年,侬牧岗先生以《桂、滇壮族农、侬两姓群体不是外来者》为题,对农、侬两姓中流传的“族谱记载论”、“雁门农氏南下论”、“侬后裔论”、“古籍为据论”等外来说的论点进行辨析,指出壮族农姓是由侬姓改变而来,农、侬二姓皆为壮族土著[17] 同年,侬兵先生又详细探讨了壮族侬姓改农姓的历程及原因,并强调其改姓之后依然保持着土著本色,绝非外来“汉裔”[18]最近,覃圣敏先生就广西覃氏祖源作了辨正,指出覃氏族谱中关于先祖为覃怀满,原名谭山耀,祖籍山东的记载均是编造而来的。

      他认为,覃姓的根源在覃怀(地名),原为汉姓,在汉文化的熏陶下,广西许多少数民族跟从了覃姓,但这并不意味着广西覃氏都是外来的[19]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广泛存在于广西韦、覃、莫、农、侬等姓氏群体当中的“汉裔”之说,绝大多数是不可信的4.对壮人自称“汉裔”原因的探析既然上至壮族土官,下到平民百姓都广泛流传着“汉裔”说,其原因何在?学术界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讨论1)民族歧视与压迫的产物多数学者认为,封建王朝实行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是壮族认同“汉裔”的根本原因最早提出此观点的当属刘锡蕃,他曾明确指出“蛮族因叛乱屠杀之惨,为逃生计”而冒充汉人[20]当中所言“叛乱屠杀”指的是少数民族的反抗和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血腥镇压此后,粟冠昌、谈琪、白耀天、覃圣敏、龚永辉、张声震、顾有识、李富强、松本光太郎、韦顺莉等人也纷纷发表类似观点如粟冠昌先生指出,“广西土官伪造家谱蔚然成风,根本原因是,历代封建王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强迫同化政策的结果[21]龚永辉先生也认为这是民族压迫与抗争力量对扭的产物[22]松本光太郎进一步分析道,壮族认同“汉裔”,是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下壮族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手段[23]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正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封建正统观念也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早在民国时期,徐松石先生就指出:“中国人在专制时代和封建时代所传下来的正统观念太深,人人都喜欢说本姓本族是出于中原……他们(指僮族,今称壮族)以为承认是南方土著部族,乃一极失面子的事因此所以有些县志不肯承认本邑有僮人的氏族有些僮人把自己的家谱勉强牵连到一个中原的祖宗”[24]谈琪先生也认为,这种以汉族的中原文化为中心,以封建王朝为代表的正统思想,对壮族,尤其是对其统治者产生较深的影响那些受封建王朝册封的土官,更是以受命于朝廷和朝廷的代理人自居,不承认自己是蛮夷,千方百计标榜自己是汉族,先祖出自中原地区[25](3)向慕汉文化还有学者认为,先进的汉文化也是壮人认同“汉裔”的原因之一如刘锡蕃在壮族地区考察结束后就留下了“土酋羡慕中州文化,倚仗汉人势力,冒牌汉人者,其数亦不少”的记载[26]谈琪先生认为,除民族歧视与压迫、正统观念等因素外,壮族向慕汉族的先进文化也是其自称“汉裔”的原因之一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国内甚至世界各民族都产生重大影响,壮族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吸取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汉人续宗谱追溯祖宗的源流即是壮族向慕汉文化的表现之一。

      [27]韦顺莉女士指出,土属地区的壮族土官,在制度和政治上都存在强烈的崇尚汉文化的需求,加之社会现实让土司们意识到认同汉文化与其实际利益关系密切,因而,吸纳汉文化成为了他们的文化策略,而向慕汉文化则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