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C卷.doc
20页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C卷一、 单选题 (共48题;共96分)1. (2分)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 (2分)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 . 若脱笼之鹄 B .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 .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3. (2分)选出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A . 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B .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C . 人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D . ……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4. (2分)判断下面句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句( )。
A . 饥饿的疼痛是剧烈的,它一阵一阵地发作,好像在啃他胃,疼得他不能把思想集中在去狄斯河必经的路上B . 最后,到了漫漫的暮色袭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一个水坑里有一条独一无二的像鲦鱼般的小鱼C . 他已经不再像人那样挣扎了D . 这是一匹病狼,它的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眼睛也昏暗无光,布满血丝5. (2分)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理性上网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B . 步履轻盈 披星戴月 敬畏生命 辛勤耕耘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 . 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又留在了当代作家黄蓓佳的文字和心里解说:“湿雪留在文字和心里”是这个句子的主干D .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解说:这句话有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6. (2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 . 比喻 对偶 夸张 B . 对偶 夸张 拟人 C . 夸张 拟人 借代 D . 借代 比喻 对偶 7. (2分)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判定有误的是( )。
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B . (太阳)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脸,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拟人)C . 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比喻)D . 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引用 比喻)8. (2分)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B .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C . 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D . 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9. (2分)下列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①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②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③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A .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问,排比 ④对偶 B . ①拟人 ②排比 ③反问,排比 ④对偶 C . ①排比 ②排比 ③反问,排比 ④对偶 D . ①拟人 ②排比 ③设问,排比 ④比喻 10. (2分)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A . 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B .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C . 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D .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11. (2分)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
我喜爱夜的柔和、舒缓;我喜爱夜的安宁、静谧;我更喜爱夜使一切浮华和喧嚣退去,让我们重新找到了自己A . 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夜空的明亮、透彻B . 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C . 选段中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D . 选段中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12. (2分)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B .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C . 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D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13. (2分)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 . 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比喻)B .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引用)C .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对偶)D . 它们(森林)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夸张)14. (2分)下列关于复句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并列关系) B . 你去杭州,还是去桂林?(选择关系) C . 我的脚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呢递进关系) D . 他由于肯努力,因此进步很快假设关系) 15. (2分)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B . 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C . 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D .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16. (2分)品析下面选段,选出能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的一项(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励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A . 作者运用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眼泪,只有愤怒B . 作者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凭借雷、电、风的力量,把宇宙毁灭C . 作者运用借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闪电”“风暴”才是“我”和“宇宙”的意志。
D . 作者运川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意志17. (2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 . 说明 拟人 比喻 B . 叙述 拟人 比喻 C . 描写 对偶 拟人 D . 抒情 比喻 拟人 18.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③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④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A . 拟人 拟人 比喻 对比 B . 拟人 对偶 夸张 对比 C . 反复 对偶 比喻 顶真 D . 反复 夸张 比喻 顶真 19.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B . 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例如,“他长得像他的爸爸”就是一个明喻句C .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D . 《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题目;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20. (2分)选出下列诗句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B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21.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 . 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B . 我们从一列电车旁边经过我觉得电车好像扎着白色的花彩C . 濒临死亡本来是沉重的……它轻得像一根羽毛,只要呼出一口气,一切就完了D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2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 那个下午和那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里游魂似的飘来飘去。
B .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C .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D .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23. (2分)结合语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 “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喜爱的姿态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直立的头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牛和掮着犁的人形出现,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