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教育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14页四川教育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点的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学生甲:女子不从事生产劳动学生乙:男子取代女子的支配地位学生丙: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学生丁: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A . 学生甲 B . 学生乙 C . 学生丙 D . 学生丁 2. (2分)图3是上古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C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A . 象形文字、金字塔 B .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 . 种姓制度、佛教 D . 甲骨文、青铜器 3. (2分)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成为雅典首席将军,继续推行民主改革,这一年距今(2015年)( )A . 1571周年 B . 1572周年 C . 2457周年 D . 2458周年 4. (2分)历史图片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图反映的是( )A . 印度种姓制度 B . 西周分封制 C .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D . 日本封建等级制 5. (2分)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_______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西罗马帝国 C . 东罗马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6. (2分)与“圣诞节”的由来有关的宗教是( )A . 佛教 B . 道教 C . 伊斯兰教 D . 基督教 7. (2分)假如你生活在13世纪的欧洲想了解东方的物产、文化、风俗等情况你应该翻阅下面那本书(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马可·波罗行纪》 C . 《荷马史诗》 D . 《俄狄浦斯王》 8. (2分)被誉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匠的人是( )A . 达•芬奇 B . 哥白尼 C . 布鲁诺 D . 但丁 9. (2分)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 . 非洲环境恶劣,大量人员外出 B .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 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 .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10. (2分)英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因素是( ) A . 掠夺殖民地财富 B . 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 C . 具有优越的海外贸易地位 D . 拥有强大的军队 11. (2分)在美国的某小镇有一块独立战争纪念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个小镇是( )A . 波士顿 B . 来克星顿 C . 萨拉托加 D . 约克镇 12. (2分)下列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②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③是具有完全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④是导致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3. (2分)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 ) A .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 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 . 拿破仑颁布《法典》 D .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4. (2分)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两段诗歌表明( )A . 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 . 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 . 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 . 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15. (2分)下列重大发明与发明者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 瓦特——珍妮机 B . 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C . 卡尔·本茨——汽车 D . 爱迪生——碳丝灯泡 16. (2分)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A . 华盛顿 B . 玻利瓦尔 C . 章西女王 D . 尼赫鲁 17. (2分)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提倡文明开化 C .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 . 努力发展教育 18. (2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不包括( )A .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 . 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 都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19. (2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 巴黎公社成立 B . 英国宪章运动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新航路的开辟 20. (2分)一部外国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0多名公社战士与数千政府军展开激战,最后退到一堵墙边,高呼“公社万岁”的口号,全部壮烈牺牲。
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五月流血周” B . 英国宪章运动 C . 二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21. (2分)对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的评价,共同之处是( ) A . 都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B . 都使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C . 都是封建王公 D . 都壮烈牺牲 22. (2分)下面是一组关于“三角贸易”的图片图片反映了( )猎捕黑奴 黑奴装船 黑奴抵港A . 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B . 三角贸易的全过程 C . 非洲人口过剩的状况 D . 三角贸易的血腥性 23. (2分)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建郴州民用机场机场建成后郴州人远行将有一种更告诉、便捷的选择,请问人们能乘坐飞机出行得益于( )A . 莱特兄弟 B . 卡尔•本茨 C . 富尔敦 D . 史蒂芬孙 24. (2分)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
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场战役是指( )A . 索姆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科索沃战争 D . 诺曼底登陆 25. (2分)“它引发了人们脑子里的一场地震,它改变了人们的世界,它打败了无敌的神,它开始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物种起源》 B . 《战争与和平》 C . 《英雄交响曲》 D . 《美国的悲剧》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5分)26. (15分)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观察下面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河南的哪一座城市?(2)图片中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3)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其它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请举出一例27. (25分)宣言是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摘自《人权宣言》材料三: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材料四: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发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人权宣言》中“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针对什么制度提出来的?(3)材料三中宣言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科学理论的诞生?(4)材料四中宣言的发表成为了哪一场战争的转折点?(5)阅读以上几个宣言后,你认为宣言往往具有什么特点?28. (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英国的农业工业比重图项目生产能力情况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10倍(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对什么事件的评述?这场变革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变革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列举出一例英国在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二中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证明 (4)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的? (5)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29. (30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而习近平曾在《世界邮报》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40年452011121870年321023131913年1453616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