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的设置原则及选用.doc
5页电梯的设置原则及选用10.2.1 下列建筑应设电梯:1住宅七层及以上(包括底层为商店或架空层)、或者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高度超过 16m时;2六层及六层以上的办公建筑;3四层及以上的医疗建筑和老年人建筑、图书馆建筑、档案馆建筑;4宿舍最高居住层楼面距入口层地面高度超过 20m5 一二级旅馆三层及以上、三级旅馆四层及以上、四级旅馆六层及以上、五六级旅馆七层及以上;6 高层建筑1022 电梯设计的一般要求1电梯应尽可能地集中在一个区域布置, 以达到乘客对电梯的均匀化分布 电梯厅的位置应与主要通行线相邻并明显易找2电梯厅附近宜设置楼梯,以备不乘电梯时就近上下楼梯,但电梯井不可被楼梯环绕3单侧并列成排的电梯不宜超过 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 8台(4台X2)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 邻布置4成组的侯梯厅应紧凑布置,以便迅速搭乘到达的空梯候梯厅的最小深度见下表:表10.2.2-1 候梯厅最小深度电梯类别布置方式候梯厅深度住宅电梯单台> B多台单侧排列> B*乘客电梯单台>1.5 B多台单侧排列>1.5 B*,当电梯群为4台时应> 2.4m多台双侧排列>相对电梯B之和、并w 4.5m病床电梯单台>1.5 B多台单侧排列>1.5 B*多台双侧排列>相对电梯B之和注:本表规定的深度不包括穿越候梯厅的走道宽度。
B为轿厢深度,B*为电梯群中最大轿厢深度,供轮椅使用的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 1.5m5建筑高度超过75m和层数为25层及以上高层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奇数、偶数层)停靠,或按低区、 中区、高区,分区进行6病床电梯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额定载重量为1600kg和2000kg的电梯,轿厢能满足大部分疗养院和医院需要;额定载重量为2500kg的电梯轿厢能够将躺在病床上的人连同医疗救护设备一起运送;设有电梯的门诊楼或病房楼,电梯的配置应包括客梯和病床梯,且电梯台数不得少于 2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电梯7载货电梯应靠近货流岀入口,以免水平运输距离过长货流、人流宜分开,尽量减少交叉前后开门的轿厢只能在工艺流程必需时采用,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造价10.2.3 乘客电梯的配置台数需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层数、每层面积、人数、电梯主要技术参数等因素 综合考虑方案设计阶段可参照下表:表10.2.3-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标准建筑类别数量额定载重量(kg)和乘客人数(人)额定速度(m/s)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级住 宅90~100户/台60~90户/台30~60户/台<30户/台40063010000.63,1.001.60,2.505813旅 馆120~140客房/台100~120客房/台70~100客房/台<70客房/台6308001000125016000.63,1.001.60,2.50办公按建筑面积6000nV 台5000 m2/ 台4000 m2/ 台<4000 m2/ 台10131621按办公有效使用面积3000 m/台2500 m/台2000 m2/ 台<2000 m2/ 台8按人数350人/台300人/台250人/台<250人/台医院住院部200床/台150床/台100床/台<100床/台1600200025000.63,1.001.60,2.50212633注:1、本表的电梯台数不包括消防和服务电梯。
2、 旅馆的工作、服务电梯台数等于 0.3〜0.5倍客梯数,住宅的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合用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 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4、 医院住院部宜增设1~2台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5、 超过3层的门诊楼设1~2台乘客电梯10.2.3 电梯速度和轿厢容量与建筑的规模、层数有关规模小、层数低采用速度低、容量小电梯;反之采用高速度、大容量电梯电梯速度和轿厢容量同时也与建筑物内人员密度和活动频繁程度也有关住宅和公寓一般采用低速度、小容量电梯大型多功能、多机构使用的办公楼采用高速度、大容量电梯来提高 运行效率电梯从底层直升至顶层的理论运行时间一般以不超过 30s为宜通常将电梯速度小于 2.5m/s的称为低速电梯,将速度在 2.5m/s起至5m/s之间的称为中速电梯,5m/s至10m/s的称为高速电梯办公楼或宾馆电梯运行速度一般为: 6〜15层为1.5m/s〜2.5m/s ; 15〜25层为2.5m/s〜3.5m/s10.2.4 电梯主要技术参数和规格尺寸各国标准和电梯生产厂均有所不同,作为协调,国家制定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GB/T 7025.1〜7025.3 - 1997,根据本标准配置的土建尺寸能满足所有符合ISO相关要求的产品安装。
参见表 10.2.4-1电梯井道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与额定速度和额定载重量有关,方案设计阶段可参照表 10.2.4-2 ,具体工程设计时,应按供货厂家土建技术条件确定表10.2.4-2 电梯井道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额定速度(m/s)底坑深度P顶层高度Q(mm乘客电梯额定载重量(kg)住宅电梯额定载重量(kg)病床电梯额定载重量(kg)载货电梯额定载重量(kg)630800100012501600400630100160020002500630100016002000300050000.63P14001400140016001600140014001400160016001800————14001400Q38003800420044004400360036003600440044004600————430045001.00P140014001600160016001400140014001700170019001500150017001700——Q380038004200440044003700370037004400440046004100410043004300—-1.60P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90019002100—Q40040004200440044003800380038004400440046002.50P—2200220022002200—22002200250025002500Q—5000520054005400—50005000540054005600注:本表内容摘自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GB7025- 1997,该标准等效采用《电梯的安装》ISO 4190。
10.2.5 常见的电梯拖动方式为电力驱动、以上机房的形式最为普遍,运行速度较高,调速平稳,技术成熟下机房(机房在井道底侧)曳引方式带来的问题是钢丝绳过长,绳耗大、传动不良,速度受到限制无机房电梯将曳引机设在井道顶部,不另设机房无机房电梯在最大提升高度、速度和载重量方面有一定 的使用限制,但对住宅和多层建筑比较合适液压顶升式电梯机房需与井道底毗邻,独立封闭,机房平面尺寸约 1.9mx 2.1m目前液压电梯轿厢的最大行程为12m一般的电梯均设在封闭的专用井道内,将井道对门一侧的维护体敞开就产生了观光电梯观光电梯的轿厢 配重安置在井道的侧面建筑设计也有将透明玻璃作为电梯井道的维护体,借助电梯的上下运动产生动感这种做法对钢结构和设 备另有美观上的要求,成本相对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