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科学与魔术碰撞……浅谈“魔术”在科学课中的运用 萧山区高桥小学张.doc
6页当科学与魔术碰撞……——浅谈“魔术”在科学课中的运用萧山区高桥小学张青青一、学习中思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 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 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科学课程,将细 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 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 打下基础我翻阅了小学3-6年级科学教材,如标准中所述教材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 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动手探究欲望的题材,如三年级上册中的《动物》、《我们周 围的材料》单元,四年级下册的《食物》单元,六年级上册的《工具和机械》单元 等,都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一些事物与现象,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教材内容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题材,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 行探究活动,如四年级下册中的《屯》单元,五年级下册中的《沉与浮》、《热》单 元等,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 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探究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和体验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所以科学课具有其特殊性,而且教师在上科学课的过程中,总会为如何导入,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理解知识点,如何总结,如何延伸 等问题烦恼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的科学课既“好上” 乂 “好听”呢?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魔术,它不仅与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 征完全契合,能够让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即“好听”,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烦恼,即“好上”魔术,这看似玄妙神秘的艺术,其实它的 背后是蕴藏着科学原理的,它是科学的结晶又是科学的先导如果把课本中的一些 知识以魔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我们身边的事物有更清楚、深刻 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为此,寓科学教育于魔术中,让学生认识“神奇”的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 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使科学教学再次掀起波澜,同时可以使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神奇魅力二、思考中实践(1) 导入 吊人胃口 案例(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师播放小魔术视频:一个大汉卷起袖子,双手用力搓了搓,然后将手放在一个正在火上煮的锅子上,锅子里还冒着气泡,突然间他将手放到了锅子里,但是当 他把手拿出来的时候却一点事也没有,难道他有神功?科学揭密:其实问题就在这个油里,它并不全是油,下面半锅是白醋,白醋和 油不会溶解,并且油会浮在白醋的上面,又因为白醋的沸点低于油,所以我们看到 的其实是白醋在沸腾,油是没有煮沸的,所以手放到上面的油里是不会被烫伤的。
科学课的导入是直接影响学牛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因素每一节科学课导入 都要有新意,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就得精心设计与探究有关的导入方式,提出一 些学生感兴趣、有需要的问题,让学生一开始就有疑惑,有好奇,有质疑这个小 魔术的引入就能起到这样一个效果,教师巧设悬念,让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学习本节 课的知识来揭示魔术的奥秘2) 探究一一步步深入案例(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师:同学们觉得纸做的船放在火上烧会破吗?生:当然会破,马上会着起来的……师:我今天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让这个纸船在火上烧但不会破!教师表演小魔术:拿出准备好的酒精灯、纸船、水等道具,把水放到纸船里, 让纸船里装满水,然后把纸船放在水上烧,奇迹出现了,纸船安然无恙,没有着起 来师:同学们觉得这个魔术神奇不神奇?想不想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奥祕?生:想!师:那么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科学揭祕:这个小魔术其实利用的是热传递的科学知识,当纸船放在酒精灯上 烧的时候,其实酒精灯的热量没有直接被纸船吸收,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 了纸船中的水,所以纸船不会烧破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该向 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 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得科学知识。
所以要求教师带领学牛对 一些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究,让学生体验这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小魔术《烧纸船》就 给本节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题材,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个小魔术的奥秘进行分析、思 考、探究,步步深入,最后得岀本节课的知识点:热是怎样传递的利用这样一个 小魔术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进行探究,也更能够更好的体验探究中的 成功与喜悦3) 解惑一一化难为简案例(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小魔术“小鱼的沉浮”:教师左手拿着一个盛满水的瓶子,里面有一个“小鱼” 状的物体,右手往瓶子外一摸,说:“沉下去”,“小鱼”乖乖的往下沉,教师右手再往瓶子 外一摸,说:“浮上来”,“小鱼”果真乖乖的往上浮科学揭密:“小鱼”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祕密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教师用 的“小鱼”其实是一个在橡皮泥上插上笔帽的小道具,当它在瓶中的上下浮动的时候, 重量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它体积表演时教师有左手在后面用力挤压瓶子,笔帽中的 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笔帽,导致“小鱼”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 它就下沉了:反之,当教师松开手,水的压力减小,笔帽里的空气体积增大,“小鱼”排 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来了。
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需要通过做实验,然后对实 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实验的设计尤为重要《橡 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中主要讲到了一个“排开的水量”的科学概念,并且分 析了它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利用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得出这个结论 有点难度,不是很直观利用这个小魔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题,“小鱼” 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它的排开的水量也直接可以用眼睛进行观察,非常简单明了 所以在做完课本中的实验后,再表演这样一个小魔术,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 时更好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4) 体验一一身临其境案例(三年级下册《做一个指南针》):教师表演小魔术:把一根较大的铁钉放在一堆小铁钉上面,让同学们检验有没 有磁性(当然是没有磁性的),接着老师双手合起来,装模作样地念一句咒语:“XX X X X”,再次让学生检验,铁钉有磁性了!科学揭密:其实教师的左手中藏有一个磁铁,当教师双手合起来的时候,右手 拿铁钉在磁铁上划,这个时候铁钉被磁化了,所以当教师再次用铁钉去吸小铁钉的 时候铁钉就有磁性了引导学生表演魔术:①让每位同学拿来出大、小铁钉,并让他们检验大铁钉是 否有磁性;②动作轻快地把大铁钉与自己准备的磁铁磨擦一下;③把大铁钉再次接 触小铁钉,就可成功表演魔术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讲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 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 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个小魔术简单易行,教师通过示 范、讲解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表演这个小魔术,让他们在动手的快乐中 学习更多的知识5) 总结一一信心十足案例(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师:这是一个平底烧瓶,里面放有一些水,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玻璃管 下端插入水中,下面我用烧杯往烧瓶上倒热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啊!是美丽的 喷泉此时同学们惊奇的叫起来生:老师,我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没等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便纷纷举手)生:这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胀大的缘故师:老师把水浇在了烧瓶上面生:这是因为空气受热体积增大,空气不能跑出去,就把水挤出来了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教师表演第二个小魔术)师: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玻璃管插入烧瓶的部分为尖嘴),把烧瓶放在 热水中,过一会儿,把烧瓶倒过来,让玻璃管浸入水中,仔细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生(齐声):又是一个小喷泉此时学生更是精神饱满)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生:这是因为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跑岀一部分,把玻璃管浸入水中,烧瓶里 的空气受冷,体积缩小,水就进入烧瓶,形成了喷泉。
这个两个小魔术主要安排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日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知识 之后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表演完这两个小魔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每个学生都 希望用自己的智慧来揭示魔术的奥秘,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后,他们会感到一种满足, 毕竟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自然对科学课充满了热情与 期待6)延伸一一无奇不有案例(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师表演小魔术“烧不破的手帕S教师拿岀事先准备好的“清水”和手帕,用手 帕在“清水”中浸湿,用镶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边烧边摇动,燃烧片刻后,熄灭火焰, 会发现手帕仍完好无损没有烧坏科学揭祕:这个魔术的秘密在这个水中,这个“清水”其实是用2体积酒精和1体 积水混合而成的这样的混合溶液在点燃时,酒精和水同时逐步蒸发成气体,由于这种 气体中含有不能燃烧的水蒸气,从而降低了可燃的酒精蒸气的浓度,使其燃烧时并不很 剧烈,放出的热量也不很多由于有不能燃烧的水存在,一部分热量还要供水的汽化和 水蒸气的升温,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这样,手帕的温度升得并不高,以致于达不到 它的着火点,显然手帕也就不会被烧着了其实就是手帕的热传递给了水,燃烧的酒精 又吸收了水的热,所以手帕不会烧破。
这就是一个热传递的运用这个小魔术中的科学知识有些复杂,其中的一个科学原理是运用了热传递的知 识,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有点困难,但是表演这个小魔术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让他们深刻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世界无所不有,在感受科学神奇魅力的同时 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以上只是我对魔术在科学课中如何运用的简单分析,其实魔术在科学课中的运 用方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勤于思考,细心设计,你就会发现魔术的魅力是 多么的大三、实践中反思(一)、激发兴趣揭示科学知识中的新奇之处,可让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当学生对 学习发生兴趣时,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斥此不疲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 教材内在的吸引力,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科学事物和现象,创造科学意境,把学生带 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就是这 样一座桥梁上述案例中小魔术的运用,都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于科 学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让学生对于科学课永 远充满“期待”,充满“惊喜”二人勇于质疑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O学习质疑问题的过程是积极主 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牛所具有的良好的质 疑意识,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所以科学教学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牛不断地质 疑,培养他们一种质疑的精神魔术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如小魔术“烧不破的手帕”中, 学生对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产生了疑惑,“手帕是湿的! ”、“手帕里藏有不怕火烧的东 西! ”、“这块手帕是用特殊材料做的! ”很显然,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被转化为强烈 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行为引导学生在而对一个现象甚至一个社会问时,会用质疑的眼光 去审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学会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 学习的日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魔术正为我们养成探究这个好习惯提供了素材用 我们学习的知识对小魔术去分析,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对 现象作出解释,这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