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要求.doc
8页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要求一、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各校必须统一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必修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3、各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4、各校图书馆应购置音乐书籍读物、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及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5、各学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这一教育途径,使学生在健康高雅的音乐鉴赏中,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渲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6、各校应结合实际有效利用学校的大小场馆,适时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艺术文化生活 7、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将课外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一)音乐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四个方面:1.声乐基本功2.键盘基本功3.教学基本功 4.德育基本功六种技能:1、歌唱技能: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
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2、乐器演奏技能: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故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地音乐教学活动服务而且器乐学习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故教师应掌握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帮助学生学习器乐,以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的需要 3、识读乐谱技能: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虽然音乐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对识谱教学作了新的规定,降低了识谱教学和音乐基本技能的难度,但这并不等于对音乐教师识谱技能要求的降低相反,音乐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水平。
4、创作技能:音乐新课程增加了“创造”的教学领域,这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不仅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面向每个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5、指挥技能: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很普遍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各种乐队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以适应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队活动的需要,已是音乐教师的努力方向之一6、德育机智: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在歌曲处理时,把握时机巧妙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之中。
(二)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在具备了专业音乐技能以后,教学能力便是检验教师合格与否的又一重要标尺由于音乐不仅仅具有美育学科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时音乐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因此对音乐科学的传授,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四种教法:会教学生唱歌、会带学生听音乐、会在课堂中展示特长、会上特色课即两方面:创造能力和教育才能四种能力:1.全面掌握和合理运用教材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启发学生音乐思维的能力4.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能力音乐课每节都应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感受与鉴赏、歌曲的学唱与表现、演唱与演奏技能的训练以及识读乐谱和创造 五项要素: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2、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4、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5、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结构;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又能开展科研工作,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努力做到教学情感饱满,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语言生动简明,范唱以声带情;板书清晰,设计合理,体现为教学服务。
四、学生(目标达成)总体目标:“四会”会唱歌、会听音乐、会表现、会创造学段目标:(一) 1~2年级关键词:兴趣——感知——体验——自然——表现——创造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7、能够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二)3~6年级关键词:参与——感受——鉴赏——表现——想像——创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6、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7、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8、能够创作2~4小节节奏短句和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