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以调素琴的素]调素琴.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301630419
  • 上传时间:2022-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2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可以调素琴的素]调素琴 【信息简报】 第一篇调素琴:《陋室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闻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奇妙)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4.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四、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参考答案:  一、1.(1)B (2)C (3)A 2.A 3.B  二、略  三、略  四、1.捕蛇者说 西游记 五柳先生传 “友邦惊诧”论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默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5.表明 “惟吾德馨”,默示陋室不陋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子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子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默示陋室不陋  8.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自命不凡、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其次篇调素琴:《陋室铭》重点学问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引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陋室铭中千古流传的佳句,下文是陋室铭的学问点整理与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陋室铭  朝代:唐代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点学问:  1、本文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来宾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进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子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线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扬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8、填空:  ①文章主旨:经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著名天下的缘由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缘由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终又将陋室与古代闻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圆满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闻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子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子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终,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子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子品德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子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子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认为陋室不陋的缘由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子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方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方、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反问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方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制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缘由则是室主子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怄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宠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舒适,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⑼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子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子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冲突,为什么?  答:不冲突。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出众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白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究竟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子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明明是在赞扬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