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29227732
  • 上传时间:2018-0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作 者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准考证号 成 绩 工作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 职称职务 学 生 邮 编 联系完成时间 2012 年 3 月 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赵倩楠内容摘要:《西厢记》 ,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是元人王实甫所作,被金圣叹与《庄子》 、 《离骚》 、 《史记》 、 《水浒》和杜甫的诗歌相列,誉为第六才子书其语言艺术独具特色,从唱词到道白,无一不是极具戏剧性和个性化的,又结合当时的方言俚语和前人词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成了其文辞优美,诗意浓郁的语言特色,本文将从戏剧性与个性化,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与优美的诗词,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与韵律三个方面来论述《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关键词:语言艺术;戏剧化;口语;修辞《西厢记》 ,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作源自于公元九世纪唐代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金人董解元将其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写成了杂剧《西厢记》 。

      《西厢记》 全书分为五本,各本的标题为: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西厢记》写书生张君瑞路经普救寺,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因老妇人反对未能如愿,侍女红娘竭力相助,二人终成眷属杂剧《西厢记》在语言上注重戏剧性,同时通过语言赋予不同角色以不同的个性戏剧语言的性格化运用,使《西厢记》具有了文采自然,雅俗共赏,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特点 《西厢记》的这种语言特色,在张生,莺莺,红娘和老夫人的一言一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张生是《西厢记》这部才子佳人剧的男主人公他本是一个埋头诗文,一心考取功名的书生,身如蓬转,行踪不定蒲州只不过是他进京应举和探望驻守在附近的友人白马将军杜确的临时落脚点而已以下是他在《点绛唇》和道白中的自叙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混江龙】向《诗》 《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人俗人机,难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在普救寺张生与崔莺莺邂逅相逢,便陷入了追求男女之爱的狂热状态中为了追求莺莺,他赁居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寺警时挺身而出、寄书传情、隔墙弹琴、越墙赴会等,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执著追求与莺莺的婚姻,显得至诚而近乎痴傻如他见了红娘,知道她是莺莺的侍婢,便自报家门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并不曾娶妻这话就让人觉得至诚至痴最终,他以自己的执著,至诚,历尽艰难挫折,如愿以偿这些戏剧语言深刻的突出了人物性格在《西厢记》中,莺莺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个性也展露无疑如写莺莺自从看见张生以后青春意识的觉醒和伤春的情态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春晓,栏槛辞春;粉蝶清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如写老夫人赖婚以后,莺莺对月伤怀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画儿里的爱宠又如莺莺月夜听琴后的反应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东西,尽在不言中又如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她将功名利禄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告诫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并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由此可见,她的叛逆还在于她对门第观念、功名利禄的蔑视。

      自此,一个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红娘是《西厢记》中最为活跃的人物她的热情,勇敢,机智,泼辣和富有正义感的性格,令她热心帮助张生和莺莺,最终促成了《西厢记》的圆满结局在普救寺解围时,红娘邀张生去见老夫人时,张生特意打扮过,让红娘看他打扮得如何,红娘嘲笑道:【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这段极具个性的唱词,语言活泼自然,符合红娘的身份,又刻画出了张生的神态模样,别具趣味在老夫人拷问红娘,追查莺莺与张生私成婚姻之事时,红娘表现了她勇敢,机敏,老练的性格特征,说服了老夫人鬼三台】夜做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着夫人,向书房问候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俩个经今月馀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圣药王】他们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麻郎儿】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侍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幺篇】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起白马将军故有,斩飞抵叛贼草寇络丝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

      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夫人素讲究老夫人是贯穿全剧的角色,她是阻挠莺莺与张生相爱的封建家长,更是封建的门第观念,婚姻制度的维护者她与张生、莺莺和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冲突的主线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老夫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维护家族门第观念和体面所以她一上场,就流露出今非昔比,门庭冷落的哀叹她渴望通过与郑尚书之子郑恒联姻来维持家族体面,重振门第在经历了围寺之难后,毁了莺莺与张生的婚约,最后在不得已承认他们的关系后,仍逼迫张生上京取应,都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与体面如围寺之危时,她最先想到的是“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 ;又如她逼张生赴考,声明“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 , “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又训斥莺莺“我待要经官来,怕辱没了你父亲,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的勾当 ”这些言行都是出于维护家族门楣,门阀婚姻的封建礼教的目的,所以夫人就是一个彻底恪守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制度的封建家长的形象《西厢记》中运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口语,俗语,民间俚语,并且选取了古代诗词中优美韵致的诗句,文辞典雅清丽,情景交融,名句隽语,美不胜收,为后人传诵者至多虽为杂剧,也算的上是最美得长篇叙事诗。

      如《长亭送别》一折中【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支曲辞,是写莺莺送别张生走出普救寺后的所见所感 《西厢记》以语言情景交融,文采风流,形神兼备著称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里,作者选取了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与凄凉的西风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又用“总是离人泪”这样一字一泪的语言抒发离别时哀婉凄绝的感情深秋的萧瑟之景使人物的内心笼罩上一层凄凉哀婉之感,离别的感伤又因景物的烘托而愈显难捱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支曲辞还取自众多名句隽语,如范仲淹词 《苏幕遮·碧云天》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如苏轼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有句:“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这支曲辞经过王实甫的熔铸改造,境界顿高,无论是色彩鲜明,感情浓烈,情景交融,境界优美,还是语言华美、洗练、自然,音韵和谐流畅,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可谓千古佳作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璁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恨迟、怨疾是这支曲辞的主要内容,因为相见恨迟,所以希望“马儿迍迍的行” , “疏林挂住斜晖” ;因为怨归去得太疾,所以要“车儿快快的随” ,又设想柳丝将玉骢系住,以便长相厮守但母命难违,意中人不得不走,自己的车儿不得不行,所以,闻听“去”声,望见长亭,就“松了金钏” 、 “减了玉肌” 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得复杂内心世界莺莺与张生在经历了多少相思之苦后,又被迫分离,她心中充满怨恨又万般无奈语言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感染力和生活气息,能使读者迅速进入剧情,感受主人公的离别凄婉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莺莺在送张生赴京应举的途中,交待张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语言朴素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情真意切,将莺莺送别张生的依依不舍之感,设想的离别后的悲戚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煞】青山隔送行,树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饯别已毕,老妇人先行回程分手的时刻业已迫近,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愁绪万端,不忍遽归两支曲子,便刻画了莺莺这种怅望情景和依依心情作者善于化用名作中的优美名句,也善于提炼现实生活口语曲辞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生活特色,又不失元曲本色又如写莺莺赴约迟迟,张生焦急等待,胡猜乱想的心情,体验入微仙吕·点绛唇】伫立闲阶,夜深香霭、横金界潇洒书斋,闷杀读书客混江龙】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僧归禅室,鸦噪庭槐风弄竹声,则道金佩响;月影花移,疑是玉人来意悬悬业眼,争攘攘情怀,身心一片,无处安排;则索呆答孩倚定门儿待。

      越越的青鸾信杳,黄犬音乖天下乐】我则索倚定门儿手托腮,好着我难猜:来也那不来?夫人行料应难离侧望得人眼欲穿,想的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张生焦急等待,风吹动竹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就以为是莺莺身上的佩环作响,月影照在花上,花影轻移,就怀疑是莺莺来了万般揣摩,千般思量,是来也不来将张生的心理活动描写的体贴入微,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感情,语言自然生动,口语俚语居多,情真意切,极具生活气息,将小儿女的情态描摹的细致传神又如写张生及第在京,相思成疾,想念莺莺时【三煞】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直到烛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我不比游荡轻薄字,轻夫妇的琴瑟,拆鸾凤的雌雄这支曲辞化用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张生用“直到烛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来表达相思,是个痴情人,语言华美,情真意切张生与莺莺之间的爱情,若不是两人执著;若不是红娘相助,恐不能终成眷属两情可比天高地厚,可待海枯石烂,此时这般的思念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什么时候才能朝朝暮暮,永不离分。

      琴瑟相偕,鸾凤和鸣,就是张生的夙愿用典精妙,名句隽永《西厢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及韵律来表现人物性格,场景描摹和心理描写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还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所以,其在表达人物性格,安排剧情上更细致,更全面在采用修辞手法上也更多的随剧情的需要来设置如下面三只曲辞:【天净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