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
19页姓名:胡根生 性别:男 出生年云:1971.5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图像处理 2. 智能信息处理 个人简历 2003年6月获江苏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 学术成果 1. 基于支持向量值轮廓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 电子学报. 2. 具有多分段损失函数的多输出支持向量机回归. 控制理论与应用. 3. 多输出支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具分段损失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 在研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云层去除新方法(批准号KJ2010A021)》姓名:孙玉发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电磁学及应用 2. 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3. 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个人简历 1988年、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7月—1998年8月,安徽大学讲师;1998年9月—2003年8月,安徽大学副教授;2003年9月至今,安徽大学教授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无线通信中心做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6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科学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微波毫米波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第二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3项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6篇,主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 获奖情况 曾获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彭荫刚奖学金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首届优秀论文奖和安徽大学董事会优秀教学奖等 在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大尺寸多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的频域计算方法研究”和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电大尺寸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异向介质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阶辛算法的时域电磁散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姓名:王贵竹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9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机网络通信 2. 移动容滞网络 3. 网络安全 个人简历 1987年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信号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通信网、信息安全、电路与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三项; 在国际会议、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姓名:吴先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5年8月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2. 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3. 计算电磁学及应用 个人简历 1982年2月在安徽大学无线电学系毕业获工学学士 1985年7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 学术成果 1. 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微波分会理事,安徽省软件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电子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2. 出版专著2部, 3.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Journal of Computation Physic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Chin. Physic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上发表论文158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
获奖情况 1.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5•1”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处津贴 2.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科技进步类)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万元)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6万元) 4.国家烟草专卖局科研项目(120万元)姓名:许先璠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12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高频通信电子技术 2. 电子测量技术 3 仪器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 个人简历 1977年2月就读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1年2月就职于合肥无线电三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1987年和1993年两次公派在日本国日立电子株式会社研修;1995年就职于安徽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任物料部经理、总工艺师;1998年1月至今:就职于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曾兼任安大电子检测设备厂总工程师、厂长。
学术成果 主持过电子工业部部优产品,安徽省优质产品 “DC4322双踪示波器”的设计;负责“世界第一种安徽万燕VCD”的三个型号产品的生产与工艺设计;作为主设计之一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型杂质探测仪”和04年科技部科技创新项目 “远距离非接触IC卡读写系统”、07年中国烟机科技项目“片烟结构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项目第1人承担2002年安徽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 “利用激光图像识别材料”项目的研究第1人承担2006年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特定目标图象的动态识别分类系统”的研究;作为项目第1人承担2006年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物流动态识别分类系统”的研究,国家科技部资助经费40万元; 获奖情况 获安徽省优秀新产品设计三等奖、安徽省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姓名:章权兵 性别:男 出生年云:1977年9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信号处理 2. 模式识别及应用 3. 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个人简历 1994.9-1998.7 安徽大学数学系,本科; 1998.9-2001.7 安徽大学数学系,硕士; 2001.9-2004.7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 2004.7-2011.1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2011.1 至今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学术成果 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及多个横向项目的研究。
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获奖情况 1.多视图几何理论及应用,200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面向实际的数学素质教育,2005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基于双语教学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6年国家一等奖、2007安徽省一等奖、2008年国家二等奖、2009年国家二等奖、2010年国家二等奖; 5.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8年国际二等奖、2010年国际二等奖 在研项目 1.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9.1-2011.12,主持; 2.光相位计算与全息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2106),2009.1-2011.12,参与姓名:陈明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10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2. 小波信号处理 3. 稀疏微波成像姓名:宋开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电磁场数值计算 2.电磁散射与逆散射 3.天线分析与设计 个人简历 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 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9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1996年进入安徽大学电子系工作至今,现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九五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SCI、EI收录5篇 获奖情况 2003,省级科技成果奖(基于辛几何理论的散射场焦散区计算方法的研究); 2004,省级科技成果奖(智能型杂质探测仪); 2005,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三等奖; 2008,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智能型杂质金属探测仪) 在研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09A53),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931002),主要参与人姓名:唐俊 性别:男 出生年云:1977.6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 2.计算机视觉 3.虚拟现实 个人简历 2003年获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方向硕士学位,2008年获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9月任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学术成果 [1] Jun Tang(唐俊), Dong Liang,Nian Wang,Yi-Zheng Fan, A Laplacian Spectral Method for Stereo Correspondence,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7,28(12):1391-1399(SCI收录); [2] 唐俊,王年,梁栋,范益政,贾兆红,一种使用TPS变形模型的Laplace谱匹配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8,20(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