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丙烯项目资金结构优化比选分析【范文】.docx
52页泓域/聚丙烯项目资金结构优化比选分析聚丙烯项目资金结构优化比选分析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2二、 必要性分析 4三、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特点 5四、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10五、 公允价值估值方法 16六、 并购融资方式 21七、 比较资金成本法 29八、 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 31九、 项目概况 32十、 投资计划 35建设投资估算表 3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8流动资金估算表 3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2十一、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4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1一、 产业环境分析当前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并存,时和势总体有利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十三五”仍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重构经济主导权。
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增速在整体放缓中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酝酿重构,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博弈更加复杂激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为质量效率集约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虽然发展中不协调、不平稳、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当前,国家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聚丙烯树脂(PP)是一种高结晶性热塑性树脂,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薄聚丙烯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可在110℃-120℃下连续使用,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包装用品、家具、农用制品、建筑制品等领域。
工业聚丙烯具有多种合成工艺,包括石油制法、煤制烯烃法、PDH、外采丙烯/甲醇等多种合成工艺根据卓创商品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聚烯烃的生产工艺构成比例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石油制聚丙烯总产能占比达到55%聚丙烯树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合成材料,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合成材料产品,从需求规模来看,2020年,在公共卫生时间影响下,由“口罩”行情带动的聚丙烯纤维料表现抢眼,纤维消费占比从2019年的9.62%提升至2020年的16.09%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4.2%,达到3159万吨自给率81%从聚丙烯消费结构来看,包装、汽车、家电等行业是聚丙烯最大的消费市场,编织制品、注塑制品、BOPP薄膜等是聚丙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2020年,编织制品占比约29.80%,注塑占比约36.64%,纤维占比16.09%2020年中国聚丙烯产能扩能持续推进,国内聚丙烯产能达2816万吨,较2019年增长15.13%国内聚丙烯产量在2554.44万吨,较2019年增长14.30%2020年国内聚丙烯全年开工负荷率在90.71%,较2019年小幅下滑0.66个百分点虽然聚丙烯纷杂多样的下游应用使得需求方面有着较大的弹性,但行业积极扩能所带来的供给压力,势必将使聚丙烯从业者面临一定挑战。
从竞争情况来看,目前,根据聚丙烯市场上市公司企业年报数据统计,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合计产能占据半边江山2020年,中石化拥有聚乙烯产能最多,占比达33%,中石油聚丙烯产能占比达18%二、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三、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特点(一)资产证券化概念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依据已有信用记录可预期其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使得在市场上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在经过中介机构(一般是证券公司)一定的构造和转变后,再打包分销成为在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流通的资产支持证券通过投资者的认购来最终实现资产融资的过程。
最初的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有两种形式:抵押贷款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前者多见于消费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资产证券化也是最易操作的一种;而后者,资产证券化ABS是随着MBS领域的证券化金融技术发展起来之后,将其应用到其他更广阔的资产领域并加以完善而形成的资产证券化类别进行资产转化的企业或公司即原始权益人(即要求将目标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的所有人),在资产证券化中被称为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发起人把由其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收费权等,通过分类、整理以及目的匹配式的结构化安排,整合为一批批的资产组合(基础资产池),出售给特殊目的实体(SPV),再由SPV以这批金融资产向潜在投资者做担保或质押,以公募或私募的形式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以收回购买基础资产支付的资本金,受托人管理的基础资产所收益的现金流用于支付投资者回报,而发起人则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自身业务的资金最初的资产证券化多限于信贷资产,比如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购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等,但精明的金融机构是不会将这一能产生持续现金流、有效放大资产效益的融资工具就局限于这一领域的,之后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逐步积累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证券化的资产品和开始从信贷资产扩展到实物资产,种类日益扩大。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基本上只要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有足够的可控性,就可以将它证券化并推向市场,资产证券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急剧扩大了因此,从可证券化资产的范围上来讲,狭义的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也需要扩展资产证券化更新的定义是对于被证券化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各种资产,通过将资产中风险要素与收益要素进行隔离并进行结构性重组,进而将其转换成为能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可见,资产证券化不仅仅是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资产流动性与风险管理的工具,也为广大非金融性工商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一条更贴合其现实状况的有效途径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1.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支持融资在银行贷款、发行证券等传统融资方式中,融资者是以其整体信用作为偿付基础而资产支持证券的偿付来源主要是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与发起人的整体信用无关当构造一个资产证券化交易时,由于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资产转移给SPV实现真实出售,所以基础资产与发起人之间实现了破产隔离,融资仅以基础资产为支持,而与发起人的其他资产负债无关投资者在投资时,也不需要对发起人的整体信用水平进行判断,只要判断基础资产的质量就可以了2.资产证券化是结构融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成立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机构SPVSPV是以资产证券化为目的而特别组建的独立法律主体,其负债主要是发行的资产支持债券,资产则是向发起人购买的基础资产。
SPV是一个法律上的实体,可以采取信托、公司或者有限合伙等形式2)“真实出售”的资产转移基础资产从发起人转移给SPV是结构性重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资产转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转移必须是真实出售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基础资产与发起人之间的破产隔离,即发起人的其他债权人在发起人破产时对基础资产没有追索权3)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进行重组基础资产的现金流重组,可以分为转手型重组和支付型重组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支付型重组对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重新安排和分配以设计出风险、收益和期限等不同的证券;转手型重组则没有进行这种处理3.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在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资产转移而取得的现金收入,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栏目中而由于真实出售的资产转移实现了破产隔离,相应地,基础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栏目中剔除这既不同于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权性融资,相应增加资产负债表的右上角—“负债”栏目;也不同于通过发行股票等股权性融资,相应增加资产负债表的右下角—“所有者权益”栏目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方式,且不会增加融资人资产负债的规模三)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一是有效的风险隔离利于各方利益保护。
资产证券化利用信托制度,进行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等结构安排,可以同时实现对现金流和资产双重控制目的,达到基础资产所有权和信用与主体资产所有权和信用的隔离二是多样化的基础资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不仅可以包括信用风险相对较小、拥有优质资产的融资主体,还可以包括众多的信用评级较低、基础资产结构复杂的中小企业、地方融资平台融通各类型基础资产于一体,将有利于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三是多层次的融资对象促进信贷资产流动资产证券化促进了不同业态、市场之间的竞合协作,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基金、期货等在内的机构都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受益资产证券化使得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变成了具有高流动性的现金,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成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重要渠道四是流动性的盘活有助于发起人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证券化的融资可以在期限、利率和币种等多方面帮助发起人实现负债与资产的相应匹配,对缓解银行资产负债表压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四、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为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引导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发展,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中都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持一定的鼓励态度。
实际上,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对于盘活存量PPP项目资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提升项目稳定运营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盘活存量PPP项目资产PPP项目中很大比重属于交通、保障房建设、片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设期资金需求巨大,且项目资产往往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流动性相对较差如果对PPP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可以选择现金流稳定、风险分配合理、运作模式成熟的PPP项目,以项目经营权、收益权为基础,变成可投资的金融产品,通过上市交易和流通,盘活存量PPP项目资产,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2.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通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建立社会资金在实现合理利润后的良性退出机制,这一创新性的PPP项目融资模式将能够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