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学奥赛练习题2.doc
9页学生准备初赛文件1、设数据结构(D,R)由数据结点集合D={di | 1< i <7 }及其上的关系R组成当R={
4、4、6、2、5)A: ①个数、类型 ②个数、顺序 ③个数和、格式、顺序 ④个数、类型、顺序B: ①线性表 ② 队列 ③堆 ④下推栈C~E:① 子程序首地址 ② 调用记录首地址③参数地址 ④寄存器地址 ⑤ 返回地址 ⑥开始地址3、计算机的发展已进入了网络计算的新时代Internet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互联网如此多的各种计算机之所以能通过Internet相互通信,是因为它们遵循一套共同的Internet协议这套协议的核心是__A__,在其上建立的无连接的运输层协议是__B__,万维网WWW上超文本传输遵循__C__,电子邮件传输遵循__D__, Ethernet与Internet连接时要用__E__2、6、10、9、5)A~E: ① TCP ② IP ③ EDIFACT ④ HDLC⑤ ARP ⑥ UDP ⑦ FTP ⑧ ICMP⑨ SMTP ⑩ HTTP 以上题目摘自一九九七年度高级程序员级上午试题(4,7,11)4、从供选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设W为一个二维数组,其每个数据元素占用6个字节,行下标i从0到8 ,列下标j从2到5 ,则二维数组W的数据元素共占用_A_个字节。
W中第6 行的元素和第4 列的元素共占用_B_个字节若按行顺序存放二维数组W,其起始地址的字节号为100,则二维数组W的最后一个数据元素的起始地址的字节号为_C_,数据元素W的起始地址号为_D_,而数据元素W的起始地址与当W按列顺序存放时数据元素_E_的起始地址相同A: ① 480 ② 192 ③ 216 ④ 144 B: ① 78 ② 72 ③ 66 ④ 84C: ① 310 ② 311 ③ 315 ④ 314 D: ① 179 ② 178 ③ 184 ④ 185E: ①W ② W ③ W ④ W (3、2、1、3、4)5、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 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2、3、1、1、4)调运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算法的计算工作量大小和实现算法所需的存储单元多少,分别称为计算的_A_和_B_编写程序时,_C_和_D_是应采纳的原则之一_E_是调试程序的主要工作之一A、B:①可实现性②时间复杂度③空间复杂度④困难度⑤高效性⑤计算有效性C:①程序的结构化②程序越短越好③尽可能节省存储单元④尽可能减少注解行D:①使用有实际意义的名字 ②使用长度短而无实际含义的名字③表达式中尽量少用括号 ④尽量使用化简了的逻辑表达式E:①调度 ②证明程序正确 ③人员安排 ④排错6、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人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 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3、6、7、10、11)1. PC 总线 _A_ 2. 输入设备 _B_3. 网络技术 _C_ 4. CPU _D_ 5、汉字技术 _E_ 供选择的答案A~E: ⑴ EISA、PCI、DMA ⑵ 键盘、光笔、显示器⑶ EISA、ISA、PCI ⑷ P5、80386、DRAM ⑸ 路由器、网桥、PowerPC ⑹ 触摸屏、摄象机、鼠标器 ⑺ Internet、TCP/IP、Gateway ⑻ CD-ROM、ISA、MPC ⑼ 国标码、外码、MPC⑽ PowerPC、Pentium、SuperSPARC ⑾ 内码、GB2312-80、字模 ⑿ X.25、PCI、数据压缩技术7、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 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设在机器中浮点数格式如下:1514 121110 0阶符阶码尾符尾数浮点数的基为2,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原码表示若有一个十进制数一63.75, 则对应规格化浮点数表示的机器码为_A_若有一机器码,它的最高位为0,其余位全 是l,表示规格化浮点数,其对应的十进制真值为_B_。
该机器规格化浮点数能表示的 最小十进制真值为_C_,此时的机器码为_D_3、4、2、1、8)该机器规格化浮点数能表示的非 0十进制最小绝对值为_E_A、D:① 1111111111111111 ② 1111111111111000 ③ 1110111111111000 ④ 1010111111111000 ⑤ 1001111111111000 ⑥ 0110111111111000⑦ 0000111111111111 ⑧ 0000011111111111B、C、E: ①(1-)× ② -(1-)× ③(1-)×④ -(1-)× ⑤(1-)× ⑥ -(1-)×⑦ × ⑧× ⑨ -× ⑩ -× ⑾× ⑿×以上题目摘自一九九八年度程序员级上午试题(1,3,8,9)8、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准确的解答,把编号写在答案对应栏内1、3、3、2、4) 设二维数组F的行下标为1至5,列下标为0至8,F的每个数据元素均占4个字节在按行存贮的情况下,已知数据元素F[2,2]的第一个字节是1044,则F[3,4]和F[4,3]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分别为_A_和_B_,而数组的第一个数据元素的第一个字节和数组最后一个元素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地址分别为_C_和_D_。
对一般的二维数组G而言,当_E_时,其按行存储的G[I,J]的地址与按列存储的G[J,I]的地址相同供选择的答案A: (1)1088 (2)1084 (3)1092 (4)1120B: (1)1092 (2)1088 (3)1120 (4)1124C: (1)1004 (2)1044 (3)1000 (4)984D: (1)1183 (2)1179 (3)1164 (4)1187E: (1)G的列数与行数相同 (2)G的列的上界与G的行的上界相同 (3)G的列的下界与G的行的下界相同 (4)G的列的上下界与G的行的上下界相同9、树是结点的集合,它有_A_个根结点二叉树有_B_个根结点,按一定的规则,任一树都可以转换成唯一对应的二叉树二叉树的查找有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二类,深度优先包括_C_当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分别是HGEDBFCA和EGBDHFAC时,其后序序列必是_D_,层次序列为_E_.(1、3、1、2、3)供选择的答案A: (1)且只有1 (2)1或多于1 (3)0或1 (4)至少2A: (1)且只有1 (2)1或多于1 (3)0或1 (4)至少2C: (1)前序遍历 后序遍历 中序遍历 (2)前序遍历 后序遍历 层次遍历 (3)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层次遍历 (4)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层次遍历D: (1)BDEAGFHC (2)EBDGACFH (3)HGFEDCBA (4)HFGDEABCE: (1)BDEACGFH (2)EBDGACFH (4)HGFEDCBA (5)HFGCDEAB10、多媒体技术中,图形格式一般与二类,即_A_和_B_.具体的存储方式有许多种,通常用图形文件的后缀名来区分,如以_C_为后缀名的,则是以ASCII方式存储的图形;而_D_则不是图形文件的后缀名。
多媒体中的视频信息是指_E_2、3、1、4、3)A: (1)灰度 (2)位图 (3)函数 (4)高分辨率B: (1)彩色 (2)场 (3)矢量 (4)低分辨率C: (1)DIF (2)MPG (3)JPG (4)BMPD: (1)DIB (2)WMF (3) TIF (4)WAVE: (1)屏幕图象刷新频率 (2)图象扫描输入频率 (3)动态图象 (4)静止图片11、数值数据在机器中可采用原码、反码、补码(又称增码)来表示若n位机器码用来存放定点数,则在_A_表示方式中真值0的机器码是唯一的且全为“0”;在_B_表示方式中最高位为"0"表示负号而为“1”表示正号;采用反码、补码和移码来表示小数点固定在符号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定点数时所可表示的真值X的范围分别为_C_、_D_和_E_A: (1)原码 (2)移码 (3)反码 (4)补码(4、2、1、3、3)12、计算机总线在机内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在同一时刻_A_系统总线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_B_2、3、2、3、1) 早期的微机,普遍采用ISA总线,它适合_C_位字长的数据处理为了适应增加字长和扩大寻址空间的需要,出现了_D_总线,它与ISA总线兼容。
目前在奔腾机上普遍使用,数据吞吐量可达2Gbps的局部总线是_E_总线 A: (1)可以有多个设备发数据,多个设备发数据 (2)只可以有一个设备发数据,一个或多个设备收数据(3)只可以有一个设备发数据,只可以有一个设备收数据 (4)可以有多个设备发数据,只可以有一个设备收数据B: (1)运控总线、存贮总线、显示总线 (2)电源总线、定时总线、接口总线 (3)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 (4)串行总线、并行总线、运算总线C: (1)8 (2)16 (3)24 (4)32 D: (1)STD (2)MCA (3)EISA (4)VESAE: (1)PCI (2)S-100 (3)ATM (4)RS-23213、计算机指令系统往往具有多种寻址方式操作数就是指令的一部分称为_A_寻址,操作数地址在指令中称为_B_寻址当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中,就采用_C_寻址方式假设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为2000H,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为03A0H,指令的地址码部分为3FH,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所在地址为2B00H若采用相对寻址方式,则数据实际地址为_D_若采用变址寻址,并考虑基址,数据的实际地址为_E_。
3、1、3、3、1)A: (1)直接 (2)运算器 (3)立即数 (4)指令B: (1)直接 (2)间接 (3)堆栈 (4)内存C: (1)直接 (2)寄存器 (3)寄存器间址 (4)变址D: (1)23A0H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