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化学易错题10.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6482255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考化学易错题10.....精品文档......中考化学易错辨析:水的组成易错点一:水的组成实验对电解水的实验,常出现如下错误:对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上各产生什么气体,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多少,记忆不清记住两极产生的气体,避免张冠李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只需将“负极产生氢气”采用谐音记法为“负氢”,口中默念几遍即为“父亲”在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时,常易混淆,因此要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推出正负极实验内容给水通直流电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负极上产生气泡速率快液面下降快正极上产生气泡速率快液面下降慢负极与正极试管中产生气休体积比为2:1气体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原因有:(1)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2)氧气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能与电极发生反应,从而消耗部分氧气注意: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做该实验时,常常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自然界的水都是以液态存在的C、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氢气和氧气 D、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B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而误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而错选A。

      可能是生活中“水都是以液态存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少的同学常会误认为液体中就一定有水而错选B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硬水是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含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因此都是混合物答案: C例2.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B.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C.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易错分析:错选A其原因是认为在负极收集到的气体应该是氧气,而氧气恰好又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错选B、C是没有记熟电解水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乱猜答案记住两极产生的气体,避免张冠李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只需将“负极产生氢气”采用谐音记法为“负氢”,口中默念几遍即为“父亲”在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时,常易混淆,因此要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推出正负极答案: D易错点二 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是中考常考的内容在掌握单质、化合物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题给条件进行分析、推理,就能巧妙地判断物质的分类。

      但此类题中有的物质极易混淆,容易出错,现举例说明例3.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A.液氧 B.空气C.二氧化碳(CO2) D.高锰酸钾(KMnO4)易错分析 错选B是认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经常说氧气、氮气是单质,没有考虑氧气、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故错选;错选C是认为O2和CO2有相同部分,故错选;选D是对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混淆不明白乱猜而选D;因认为液氧中含有水和氧气两种物质,对液氧是氧气的液态不明白而漏选A解析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物质的组成上分析,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且只含有氧气元素,故为单质而空气是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化合物答案 A例4.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_____,属于混合 物的是 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易错分析 认为氧气和液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错误地认为A属于混合物;错选B为单质是由于认为氧气是单质,臭氧也是单质,那么两者合在一起也应是单质;错选C为化合物是认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都含有相同的碳、氧元素,而错误地认为二者是同一种物质;错选D为混合物是认为冰水为两种物质;错选E为化合物是认为过氧化氢和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受化学式的影响。

      解析 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且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和臭氧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因此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物质;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且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过氧化氢和水均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物质答案 A B、C、E D 例5.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易错分析 错选A是因为对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不明确,错误地认为混合物包含纯净物;错选B是没有很好地建立物质分类的图式知识结构错选D是因为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没有很好地地界定,在前面的学习中,红磷、铁丝、木炭、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而错误地认为两者属于并列关系解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体系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均属于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而根据化学反应分类情况分析,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在不同标准下对化学反应所得的反应类型,二者之间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 C 巩固练习: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 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右下图表示,则X是A.混合物 B.金属氧化物 C.化合物 D.单质 3.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石墨、熟石灰、石油5.(2012重庆)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括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硫酸铜 C.空气 D.铜6.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2O2)。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物的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单质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可以将(4)(5)(6)(9)(11)称做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 参考答案1.C2.C3.A 4.A 5.C 6.(2)(3) (4)(5)(6)(8)(9)(10)(11) 有几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7) 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