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激素的阅读答案.doc
7页环境激素的阅读答案篇一: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生科院食科31102班 陈文武 202104764摘 要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又一大世界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环境激素的来及其特征,揭示其严重的危害性,强调了控制环境激素污染的紧迫性环境激素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向环境释放的以及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对人体或动物内自身的激素分泌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也叫环境荷尔蒙,是外性内分泌干扰素环境激素”一词是日本学者1977年提出来的 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美国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在199年所著的《被夺去的未来》一书中再次提出来,此书向人们展示了化学合成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从而带来的令人震惊的问题由此“环境激素”一词名声大噪,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1 环境激素的种类环境激素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到目前为止, 已经列入环境激素的化学物质有70 多种1.1 农药除草剂: 甲草胺、杀草强、莠去津; 杀真菌剂: 苯菌灵、多菌灵、六氯苯、烯菌酮; 杀虫剂: 林丹、氯丹、硫丹、三嗪、甲萘威; 杀线虫剂: 滴灭威、呋喃丹、二溴氯丙烷(DBCP)等1.2 工业化合物重金属: 铅、镉、汞; 树脂原料: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苯乙烯; 药物: 他莫昔芬、己烯雌酚、演萘酚; 绝缘油; 多氯联苯; 界面活性剂: 壬基酚; 其他: 二恶英〔主要指2, 3, 7, 8-四氯二苯对二恶英(TCCD) 〕、五氯酚等。
1.3 植物雌激素广泛存在于豆类植物、茶叶、三叶草等400 多种植物中,如拟雌内酪、芒柄花黄素、异类黄酮、香豆雌酚等2 环境激素的特性环境激素分布广,且很难降解,最长的能在环境中存留几十年至上百年,具有很高的环境滞留性此外,大多数环境激素还具有亲脂性和强蓄积性的特点,即使环境中的浓度很低,也可以在生物细胞中积累,并可沿食物链逐级传递进行富集,最后以极高的浓度进入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积蓄在脑和性腺等组织中3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目前,关于环境激素影响生物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3.1 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环境激素与人体或动物体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3.2 产生阻碍作用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类固醇类物质,它可能抑制类固醇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类固醇不能合成3.3 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作用 使其他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等4 环境激素的危害4.1 环境激素残留在农产品上, 被人类直接食用; 含有环境激素的牧草及添加激素的配合饲料被畜禽利用, 给人类提供含有激素的肉、蛋、奶。
4.2 含有环境激素的生物体经腐解后, 再次进入土壤、水体,植物在含有激素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再次提供含激素的产品4.3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进入水体,抑制微生物活动,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使毒素发生积累,污染水4.4 焚烧垃圾和塑料制品, 释放出二氯化物或二氧化物, 易与空气中其他离子形成环境激素类物质,通过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再次形成危害焚烧产生的二氯化物、二氧化物对人类生殖系统有直接影响4.5 环境激素通过植物、动物等食物链, 进行生物浓缩,进入人体,尤其是在母体脂肪中残留,体内残留浓度数十倍增加,通过胎盘传递给子女4.6 植物雌激素: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含有“植物雌激素”, 如豆科植物及白菜、卷心菜、芹菜等植物人们食用豆科及上述植物后, 改变了人体的激素平衡5环境激素的预防5.1 从头抓起, 堵住环境激素产生和排放的头, 如禁止使用DDT、PCB s, 减少使用会产生二恶英的产品5.2 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食用的管理, 提高对环境的监测水平和医疗水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①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 是泡沫苯乙烯制品, 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环境激素②不用聚氯乙稀包装材料在微波炉中加热。
环境激素物质双酚A 会在高温中渗出③不购买塑料制婴幼儿用品在聚碳酸酯制奶瓶中倒入开水后检测发现, 水中双酚A 的含量达到311~ 515 Lg?k g另外, 目前大部分玩具也使用了聚氯乙稀为了使聚氯乙稀变软而使用的柔软剂邻苯二甲酸化合物, 是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激素④避免食用近海鱼小鱼和微生物摄取了海中的化学物质,由于食物链的作用, 大型鱼类体内浓缩的化学物质非常多在日本通过食物摄取的二恶英总量中, 约60 来自鱼类⑤慎用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原本是人造雌激素, 这种物质从服用者的尿中排出流到河川后, 造成的激素作用是双酚A 的1 万倍⑥严格监控乳品中的激素含量一些配合饲料中含有激素, 直接危害人体⑦尽量不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尽量不用合成洗涤剂⑧大量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因为糙米、芥菜、菠菜、萝卜、小米、黄米和元白菜等是容易使二恶英从体内排出的食物同时, 注意保持食物多样性,用平衡食物方法, 分散环境激素的危险性 结语环境激素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环境激素的危害既然污染的根本对策是不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但实际上短期内是不可能做到的鉴于此,我们应该找出已有的和潜在的环境激素,有效的控制环境激素的产生。
篇二:内环境及激素调节习题第一、二章单元习题一、单选题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2.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3.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5.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6、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7.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8.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9.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0.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二、非选择题11.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免疫的应答1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分解,抑制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13.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 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 部位发生了病变2)下丘脑的 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接受信息CDACACDADD11、(12分)(1)传出(1分) 融合(2分)电位变化(2分)(2)B细胞(1分) 化学信息向电(2分) (3)造血干细胞(2分) 体液(2分)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2)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放递质,导致肌膜(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