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学定义有关观点.ppt
25页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关于档案的本质及其关于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的主要学术观点定义的主要学术观点档案的定义:档案的定义:v档案档案: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积累作用的固化信息v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不仅是档案去吧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档案学界不同学术观点档案学界不同学术观点v“社会记忆社会记忆”说说v“归档保存归档保存”说说v“积累物积累物”说说v“副产品副产品”说说“社会记忆社会记忆”说说(一)概念定界:(一)概念定界: “社会记忆社会记忆”说认为,档案是承载与传递社会记忆的工具二)相关论文和主张:(二)相关论文和主张:v档案是承载与传递社会记忆的工具;v参与社会记忆建构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和重新富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和重新提取的过程的总称提取的过程的总称.(三)参考文献(三)参考文献1.《浅谈社会记忆理论视角下综合档案馆发展》,来源于中国论文联盟,作者:蒋冠2.《社会记忆:档案的本质属性》,来源于档案界3.《档案学理论探索与创新》,作者丁华东,上海大 学档案系编4.《信息与传播 研究分野与交融》作者:张锦5.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系 薛真真《档案与社会 记忆构建》6.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许典礼 《刍议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7.《社会记忆论》孙德忠著8.《论档案编研与社会记忆的构建》 卫奕9.《铭记未来——档案建设社会记忆中的作用》加拿 大 JT库克(四)观点小结(四)观点小结 社会记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创造性和依赖性、历史阶段性与活动连续性的统一。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档案馆正是以其社会记忆的工具价值而存在的,以档案为物质基础和工作对象而建立的档案馆的工具价值,在于保存和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记忆材料,参与社会记忆的建构 “归档保存归档保存”说说(一)概念定界:(一)概念定界: “归档保存”说认为,档案即是经鉴定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由专人按照一定程序归档整理后以备考察的各种文书材料文书材料二)相关论文和主张:(二)相关论文和主张:1.我国社会科学界著名档案学家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盖公文档案,本为一物收到之公文.正在办理,尚未完结而未归档者,为公文及办案结束归档储存者,方可称档案也2.1960年第11期《档案工作》杂志社论对档案的定义这样阐述:“档案是本机关在工作和生产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并且经过立卷归档,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各种文书材料(包括技术文件、影片、照片、录音带等等)”3.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编《档案管理学》讲义对档案定义进一步作了阐述,认为“档案是机关(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下同)在工作和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按照一定归档制度集中保存起采的文件村料(包括技术图纸、影片、照片、录音带等)。
4.29世纪30年代出版的何鲁成所著《档案管理与整理》说:“档案者,乃已经办理完毕归档后汇案编制留待参考之文书(三)参考文献(三)参考文献1.伍振华、贾燕华:《再论“备以查考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管理》2008年第3期2.任汉中:《“归档”理论内涵和意义》,《档案管理》3/2010总第184期3.陈忠海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档案本质属性与档案属概念的对应关系——对档案本质属性的思考》4.王敏超、王影 辽宁大学《档案的定义发展和演变》5.吴宝康主编. 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2.6.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7.英国档案学者迈克尔·库克《档案信息管理》(四)观点小结(四)观点小结1.观点产生原因:档案学术界关于档案定义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他们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已经理论研究方向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乃至争议2.发展现状:目前正在逐步发展中,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学说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但相对于其他学说来看还是属于主流方面的理论 3.学术争议: 归档是否是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归档是否是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
例如:何嘉荪认为归档是文件划为档案部门或人员监督管理的行为或过程.它实质上是人们正式承认文件的档案价值开始对其施行更进一步科学管理的行动百思特认为现行文件即使归档后也不是档案.仍是现行文件,只有当它成为真实的历史记录时才可能成为档案.文件转化档案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化,更是本质上的转化归档不是文件进案阶段的标志“积累物积累物”说说(一)概念定界:(一)概念定界: “积累物”说认为,档案是文件的系统积积累物累物——此种文件为某一机构或个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由该机构或个人为实现其政治、法律或文化上的目的而保存(二)相关论文和主张:(二)相关论文和主张:v1.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意大利档案学家卡萨诺瓦指出,档案是“文件的系统积累物文件的系统积累物,此种文件为某一机构或个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由该机构或个人为实现其政治、法律或文化上的目的而保存”v2.新中国成立后,“档案是文件材料有条件转化来的”我国档案学者明确指出:档案“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以上观点在全世界得到公认。
(三)参考文献(三)参考文献1.卡萨诺瓦,邹家炜,董俭,周雪桓中国档案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2.档案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3.来自《广西档案信息网》,转引自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8页4.陈兆、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6页5.陈兆、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3-14页“副产品副产品”说说(一)概念定界:(一)概念定界: “副产品”说认为,档案是社会活动过程 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或“分泌物”(二)相关论文和主张:(二)相关论文和主张:1.档案只是人们在实施各种社会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种手段,就某一特定的档案而言,都是为某一特定的社会活动服务的所以,就这两个结果(人们所祈望的结果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形成、并经归档保存起来的档案这个结果)的关系来看,档案只能是一种副产品副产品2.档案只是文化产品中的一个部分只是文化产品中的一个部分,而且是称不上主体的部分3.在《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一文中提到“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它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同时也使人们有意识行为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带有人为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档案不能自然形成4.“档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伴生物、副产品档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伴生物、副产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所称的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既概括了档案作为原生信息的价值,也包含了档案自身的物质形态出自顾珍的《也谈电子文件》(《山西档案》1998年第三期) 5.“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并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的思想、思想、过程、和结果过程、和结果出自《档案资源性及其辩证认识》—徐宏6.“档案是人们处理事务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副产品,它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三)参考文献(三)参考文献1.严永官的《论档案产品的“主”与“副”》2.《再论档案定义的界定——兼与持传统主流观点的同仁商榷》—朱益祥)《档案学研究》)3.《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王新才,吕元智)《图书情报知识》2003年2期4.顾珍的《也谈电子文件》(《山西档案》1998年第三期5.《档案资源性及其辩证认识》—徐宏(四)观点小结(四)观点小结v产生原因产生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档案定义和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对档案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相关学术观点不断涌现。
v发展现状:发展现状:档案是“副产品”一说,目前还是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主产品”有学者认为是“副产品”,但是目前赞同“副产品”一说的还是主流v学术争议:学术争议:王英玮先生在《档案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一书中,对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指出:“在我们看来,档案并非是一种‘副产品’,而是一种主要文是一种主要文化产品化产品档案不但不应被看作是一种副产品,而是必须被视为人类活动中所制作、创造的一种关系到社会存在和发的重要的‘主产品’并进而断定“将档案看作是一种副产品,是十分错误的综述综述1.主流观点的分类:(1)“归档保存”说、“积累物”说是属于直观描述型;(2)“社会记忆”说、“副产品”说是属于抽象揭示型2.档案定义多样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v一是人们对档案这一客观事物认识的角度导致了定义的多样化;v二是档案这一客观事物自身的变化发展导致了定义的相对性3.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综上所述,档案定义具有相对性和绝对变化的辩证关系,只有既符合当前实际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档案定义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界对档案本质的认识和对档案定义的探讨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小组分工:小组分工:v““社会记忆社会记忆””说说 —— —— 吕淑洁吕淑洁 潘玲玲潘玲玲v““归档保存归档保存””说说 —— —— 杨静杨静 苏冉苏冉v““积累物积累物””说说 —— —— 徐艺徐艺 徐诺徐诺v““副产品副产品””说说 —— —— 夏婷婷夏婷婷 谢国彩谢国彩v文本整合与文本整合与PPTPPT制作制作—— —— 夏雪夏雪 夏曼秋夏曼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