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原奥林匹克花园--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完整201506.doc
25页1附表一附表一 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 地文物、自然水系、 湿地、基本农田、 森林和其他保护区4.1.1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 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 水塘、水系,是传承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 载体,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 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提供依据,即:《项目选址意见书》 、规划 条件图、场地测量图场地内有何资源或 地形,如文物、自 然水系、湿地、基 本农田、森林、其 他保护区本项目场地比较平整,地形起伏较小经现场调查,一期地表原有建筑物已基本拆除,本项目所在地块场地内无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及其他保护区详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始地形图、规划总平面图控制项(要求全部达标)节地与室外环境2建筑的选址应符合 国家和吉林省现行 的相关安全规定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 涝灾害、泥石流及 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 内无电磁辐射危害 和火、爆、有毒物 质等危险源。
4.1.2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 造成毁灭性破坏,氡、电磁波等对人的健 康也会产生危害;油库、煤气站、有害物 质车间等均有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 的可能,为此,绿色建筑选址必须符合国 家相关的安全规定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提供环评报告场地选址附近是否 有威胁或者危险源, 简要说明避免以上 威胁或危险源的措 施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 地的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和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开 阔,起伏和缓,不存在泥石流、滑 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沿线场地的 周边未发现大型地下水开采井,未 发现场地区域地面沉降等岩土环境 地质及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及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 析,拟建场地不存在影响建筑场地 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详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 估报告、土壤氡含量检测报告、岩 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划总平面图2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低层不高于 43㎡、 多层不高于 28㎡、 中高层不高于 24㎡、 高层不高于 15㎡ 4.1.3人均用地指标是控制建筑节地的关键性指 标,有两种方法控制人均用地指标:一是 控制户均住宅面积;二是通过增加中高层 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在增加户均 住宅面积的同时,满足国家控制指标的要 求。
当局部人均用地指标超过标准要求时, 应提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建筑(群) 所在更大区域规划指标的文件,使其满足 国家控制指标的要求对于“国六条”颁布 实施以前通过审批的项目,参照此条文执 行;对于“国六条”颁布实施以后通过审批 的项目,严格按此条文执行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住宅层数、住区用 地面积、居住人口、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人本项目住宅建筑为 11 层、12 层和 17 层的高层住宅居住用地面积为 169540.54 m2住宅总人数为 14368 人,故人均用地指标为 11.80 m2 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 室内外的日照环境、 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 设计规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 建筑日照标准的要 求4.1.4应正确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关于日照标准要求的有关问题: 1.明确大中小城市的涵义;2.老年人居住建 筑应有更高的标准;3.建设中增设的空调 机、建筑小品、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 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 低4.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 准可酌情降低,降低后的居住日照标准均 “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
此 外,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保障性住 房等各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提交材料:日照分析报告书、采光分析报 告书住区位于气候区, 所在城市,规模, 项目中住宅标准日 最低日照时数,住 区内是否有老年人 居住建筑,冬至日 日照时数,是否为 旧区改建内的新建 住宅本项目位于 严寒 气候区,所在城 市为 松原市 ,属于 大城市 ,满 足不低于大寒日日照 1 小时的标 准,且住区内 无 老年人居住建筑 详见规划总平面图和日照模拟分析 报告3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 和土壤条件的乡土 植物,选用少维护、 耐候性强、病虫害 少、对人体无害的 植物 4.1.5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植乡土 植物可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能 有效减低维护费用同时还应避免高价建 绿,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选用的适宜当地气 候和土壤条件的乡 土植物本项目绿化选取乡土植物,采用乔、灌、地被的复层绿化形式,且乔、灌、地被比例协调,在平面布置上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
乔木:蒙古栎、核桃楸、三角枫、五角枫、银杏、火炬树、紫叶李、金叶榆、拧筋槭、紫丁香;灌木:红瑞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辽东水蜡、铺地柏;地被:五色草、鸢尾、玉簪、时花、混播草 详见景观种植总平面图和苗木 表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 于 30%,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不低于1㎡4.1.6绿地率是指住区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 和占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是衡量住 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类绿地面 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 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 地) ,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 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 绿化,不包括其他屋顶、露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应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 度不小于 8m,面积不小于 400m2,且人均 公共绿地不低于 1m2住区绿地面积、住 区用地面积、住区 绿地率、住区总公 共绿地面积、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住区绿地面积: 59339.13 m2;住 区用地面积: 169540.54 m2;住区 绿地率: 35 %;住区总公共绿地面 积: 12444 m2;人均公共绿地面 积: 1.27 m24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 标的污染源4.1.7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 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饮食店、 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规划 设计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避免超标,同时还 应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地进行 隔离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建筑所在地块或居 住小区内产生污染 源的建筑或设施, 采用何种控制措施 避免排放超标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自居民及配套公建的日常生活废水,室内洗涤废水与卫生间污水合流排至室外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 B 等级的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废气对厨房油烟废气的控制措施是在建筑内预设统一的厨房排气烟道,使烟气经排气烟道高于楼顶集中排放,以避免烟气无组织排放5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噪声: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水泵、风机以及车辆出入停车场的交通噪声其中水泵房设置在地下室内,做全封闭隔声同时进行减振处理,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项目区域内制定车辆管理制度,限制小区内车辆的车速,禁止车辆鸣笛等,可降低小区内交通噪声。
同时树木的减噪作用也很明显,在区内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林带,可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固废: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对 固体废弃物采取集中分类处置每 个楼单元门前都设有带盖垃圾桶, 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 天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详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各专业施 工图及设计说明6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 和暖通空调设计符 合现行吉林省居住 建筑节能标准的规 定4.2.1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判定设计必须通过 施工图审查,建筑按施工图施工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提供材料:节能计算报告书、热负荷计算 书建筑所处城市的建 筑气候分区,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指标比 较结果,能耗计算结 果1:热工性能见建筑专业 2: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均小于吉林 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节能 65%) (2009 年版) 》 DB22/T450-2007 中规定的要求,即 11 层小于 19.4 W/ m2,17 层小于 17.0 W/ m2。
2采用集中采暖和 (或)集中空调系 统的住宅,设置室 温调节和热计量设 施4.2.2设集中采暖和(或)空调系统的项目,此 项参评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图纸及说 明书中有关室(户)温调节设施及分户计 量热量的技术措施内容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简要说明室温调节 手段,热量分户分摊 技术措施本工程利用市政集中供热提供热源, 住宅底商或裙房与住宅分别设置独 立的采暖系统及楼栋热计量装置, 住宅户内采用分户热量表作为热计 量方式每栋建筑均设置独立的楼 栋热计量表节能与能源利用3新建住宅建筑,按 吉林省有关规定应 用太阳能热水系统4.2.3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太阳能热水系统与 建筑一体化是否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 步施工、同步验收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简要说明太阳能热 水系统方案本工程为 11 层以上小高层住宅,按 吉林省政府关于太阳能一体化文件 要求,可不设置太阳能一体化系统, 在楼梯间管道井预留安装太阳能管 道的位置节 水 与 水 资 源 利1在方案、规划阶段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 案,统筹、综合利 用各种水资源4.3.1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内容应包括:1.项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 市政设施情况的说明;2.缺水地区和城市应考虑非传统水源的利 用方案,如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3.项目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方案。
简要说明本系统水 系统规划方案的内 容,包括用水水量 和水质的估算与评 价原则,用水分配 计划、水质和水量 保证方案1:本项目属于缺水地区,生活给水 由市政自来水管道供给 2:本工程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 2009 年版中要求,各用水定额 均按下限值进行计算 3:本项目按节水器具进行选项计算, 给水设备采用微机变频给水技术,7类 别名 称序 号设计要点标准条 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 判定按照方案核查实施情况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按建筑高度分区供水,各区水表集 中设置本区最底层管道井内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管网漏损4.3.2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 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2.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3.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安装率达 100% 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的报告,报告包括小 区/建筑内用水计量实测记录,管道漏损率 和原因分析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简要说明避免管网 漏损的措施,包括 所采用的高效低耗 的设备和避免管道 漏损的措施1:本项目选用硬密封优质全铜或铜 芯铸钢阀门作为给水系统阀门,选 用耐腐蚀的 PE 给水管作为室外给水 管道。
室内给水管道采用耐腐蚀且 刚度较好的给水干管和立管采用内 衬塑型钢塑复合管 2:给水按高度进行分区,满足卫生 器具最低点静水压符合《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 2009 年版中要求 3:本项目给水泵房内一次网进户管、 建筑给水入户井及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