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课件.ppt

1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75614438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徐岱先生说:徐岱先生说:““所谓叙事,也即采用一种特定的言语表达方式所谓叙事,也即采用一种特定的言语表达方式————叙述,来表达一个故事换言之,也即叙述,来表达一个故事换言之,也即‘‘叙述叙述’+‘’+‘故事故事’”’”(《小(《小说叙事学》第说叙事学》第5 5 页)页) 美国浦安迪教授说:美国浦安迪教授说:““简而言之,叙事就是简而言之,叙事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是是‘‘叙事叙事’’这种文化活动的一个核心功能这种文化活动的一个核心功能《中国叙(《中国叙事学》事学》4—54—5页1 1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1)(1)《尚书》时代的叙事《尚书》时代的叙事————书面叙事产生书面叙事产生 (2) (2)经《左传》至《战国策》时代的叙事经《左传》至《战国策》时代的叙事————叙事成熟其中叙事成熟其中就已经有顺叙、部分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艺术方法,白描形象。

      就已经有顺叙、部分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艺术方法,白描形象 ((3 3)《史记》时代的叙事)《史记》时代的叙事————叙事艺术的第一座高峰书中已叙事艺术的第一座高峰书中已经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艺术,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经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艺术,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 由记实文本向虚构文本中的发展由记实文本向虚构文本中的发展————魏晋时代产生的志怪小说魏晋时代产生的志怪小说 2 2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历史散文中就塑造出了秦穆公、先轸、子玉、苏秦、廉颇等生动历史散文中就塑造出了秦穆公、先轸、子玉、苏秦、廉颇等生动的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 诸子散文中也有许多生动的形象和场面,如《孟子》(比喻)诸子散文中也有许多生动的形象和场面,如《孟子》(比喻)《庄子》和《列子》《庄子》和《列子》、、《韩非子》散文中的寓言《韩非子》散文中的寓言。

      形象性叙事与民族思维的关系:形象性叙事与民族思维的关系: 抽象抽象…… …… …… …… 具具 体体 ———— ———— 抽象抽象 ““乐乐” “” “境境” “” “象象””——“——“理理”“”“法法”“”“道道”” 3.1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杨义曾说:杨义曾说:““中国人讲时空往往由巨及微,采取年月日时,中国人讲时空往往由巨及微,采取年月日时,以及郡县乡村的顺序;西方人则往往由微及巨,采取时日月年、以及郡县乡村的顺序;西方人则往往由微及巨,采取时日月年、以及村乡县郡的顺序,二者的思路是对行的甚至叙事作品,神以及村乡县郡的顺序,二者的思路是对行的。

      甚至叙事作品,神魔小说由盘古开天辟地,历史小说由夏商周朝写起,也与西方小魔小说由盘古开天辟地,历史小说由夏商周朝写起,也与西方小说由一人一景的特写镜头写起迥异其趣说由一人一景的特写镜头写起迥异其趣3.2 3.2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说: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明代徐祯卿在《谈艺录》中说:明代徐祯卿在《谈艺录》中说:““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徵,壮士瞋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荆轲变徵,壮士瞋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 司马迁《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书信《报任安书》,诸司马迁《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书信《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等都表现了极强烈的感情葛亮的《出师表》等都表现了极强烈的感情 曹雪芹就说过,《红楼梦》曹雪芹就说过,《红楼梦》““大旨不过谈情大旨不过谈情” “” “满纸荒唐言满纸荒唐言, ,一一把辛酸泪把辛酸泪””。

      脂砚斋谈《红楼梦》中的人物是脂砚斋谈《红楼梦》中的人物是““生为情人,死为情鬼,生为情人,死为情鬼,来自情天,去到情地,岂非一篇情文字来自情天,去到情地,岂非一篇情文字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聊斋志异》作者通过狐妖花魅的故事来表达他的《聊斋志异》作者通过狐妖花魅的故事来表达他的““孤愤孤愤””,,是是““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感概几分感概”” 绿衣馆主人(冯梦龙)谈小说的抒情感染力时说:绿衣馆主人(冯梦龙)谈小说的抒情感染力时说:““说话人当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啼,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决脰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啼,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决脰( (脖脖子子) ),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愚者汗下虽小诵,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愚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3 3.现当代小说对抒情性叙事传统的继承。

      .现当代小说对抒情性叙事传统的继承 方锡德先生曾经指出:方锡德先生曾经指出:““现代小说普遍存在现代小说普遍存在‘‘情胜于理情胜于理’’的现象 现代文学时期的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许地山、现代文学时期的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许地山、浅草社的林浅草社的林如稷、陈翔鹤等如稷、陈翔鹤等 作品如:作品如: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郭沫若的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郭沫若的《喀尔美萝姑娘》、《漂流三部曲》,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缀《喀尔美萝姑娘》、《漂流三部曲》,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网劳蛛》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四四、古今叙事视角的传承及表现、古今叙事视角的传承及表现 1. 1.什么是叙事视角什么是叙事视角? ? 叙事视角又称视点,即一个人看事物所取的视点及他的眼界,即叙事视角又称视点,即一个人看事物所取的视点及他的眼界,即叙事者能够了解和知晓的事物叙事视角不同,叙事的眼界也不同。

      叙事者能够了解和知晓的事物叙事视角不同,叙事的眼界也不同用到文学叙事中来就是指叙述者与他所讲叙的故事之间的关系用到文学叙事中来就是指叙述者与他所讲叙的故事之间的关系 2. 2.古今叙事视角及其传承:古今叙事视角及其传承: ((1 1)全知与限知视角全知与限知视角全知全知””即叙述者对他所叙述的对象,即叙述者对他所叙述的对象,无所不知无所不知限知限知””则是代么述者对叙述对象的所知受到了某种限制,则是代么述者对叙述对象的所知受到了某种限制,有叙事盲区有叙事盲区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2)多层叠加视角所谓多层叠加视角,是指叙事的视角具有大)多层叠加视角所谓多层叠加视角,是指叙事的视角具有大小或上下不同层面的叙事的视角小说视角所处的的层面不同,叙事小或上下不同层面的叙事的视角小说视角所处的的层面不同,叙事者与小说内容的关系也不相同者与小说内容的关系也不相同 ((3)固定视角与流动视角所谓固定视角,主要是指叙事主体没)固定视角与流动视角。

      所谓固定视角,主要是指叙事主体没有变化,所取角度不变,始终由一个叙述者叙述故事有变化,所取角度不变,始终由一个叙述者叙述故事 流动的叙事视角,是叙事者引领着读者与书中人物采取同一视角,流动的叙事视角,是叙事者引领着读者与书中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实行“三体交融三体交融”以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境界叙事视角的主体变了,以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境界叙事视角的主体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4 4))““聚焦视角聚焦视角””与与““辐射视角辐射视角””所谓““聚焦视角聚焦视角””由四周由四周(不见得全圆周)观察一个中心点或多个人物从各方面观祭同一个(不见得全圆周)观察一个中心点或多个人物从各方面观祭同一个对象而““辐射视角辐射视角””正好相反,是由一个中心点观察四周这两种正好相反,是由一个中心点观察四周这两种叙事视角都具有场面的描叙性叙事视角都具有场面的描叙性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四、古今小说叙事方法的传承与发展四、古今小说叙事方法的传承与发展 (一)古代的叙事方法:(一)古代的叙事方法: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曾经说:文概》中曾经说:““叙事有特叙,有类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借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借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截叙,有豫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有截叙,有豫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不同。

      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近代人林纾引用《汉文正典》说近代人林纾引用《汉文正典》说““叙事文有十一种:曰正叙,总叙事文有十一种:曰正叙,总叙,间叙,引叙,补叙,略叙,别叙,直叙,婉叙,平叙;而独未言叙,间叙,引叙,补叙,略叙,别叙,直叙,婉叙,平叙;而独未言插叙林纾《春觉斋论文(林纾《春觉斋论文··用笔八则用笔八则··用插笔》)用插笔》)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二)现当代小说叙事艺术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二)现当代小说叙事艺术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1 1)迷宫叙事:)迷宫叙事:迷宫叙事就好像人走在迷宫里一样,老在里绕迷宫叙事就好像人走在迷宫里一样,老在里绕来绕去,经常在绕了许多条路以后结果又在到了原来的地方找不到来绕去,经常在绕了许多条路以后结果又在到了原来的地方找不到一条通往出口的路这种情形借用来比喻小说的叙事就是指故事的发一条通往出口的路这种情形借用来比喻小说的叙事就是指故事的发展,经过一个过程之后,不是通向结局,而是又通向了开始像走进展,经过一个过程之后,不是通向结局,而是又通向了开始。

      像走进了一个圆圈,由起点回到了起点如格非的《褐色鸟群》、余华的了一个圆圈,由起点回到了起点如格非的《褐色鸟群》、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十八岁出门远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2 2)角度转换的主观叙事:)角度转换的主观叙事: 莫言、李晓、苏童等人小说的叙事则以主观叙述的感觉形态来莫言、李晓、苏童等人小说的叙事则以主观叙述的感觉形态来对名为对名为““历史历史””的材料进行主观的重新组合这种对的材料进行主观的重新组合这种对““历史历史””的主的主观叙事中,叙事者成为情节因素,并与作者合而为一,取消了传统观叙事中,叙事者成为情节因素,并与作者合而为一,取消了传统叙事中第一人称的完全主人公地位作品中的叙事中第一人称的完全主人公地位作品中的““我我””具有双重身份,具有双重身份,因此这样的因此这样的““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事,既有第一人称的叙事,既有第一人称的““亲历性亲历性””,又有,又有第三人称的全知性第三人称的全知性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3)语言组织运用中的)语言组织运用中的“陌生化陌生化”叙事:叙事: 王朔、陈村、余华等作家在叙事艺术上,主要是采用打破传统王朔、陈村、余华等作家在叙事艺术上,主要是采用打破传统的叙述语言,在语言的组织、语词的运用等方面花样翻新,造成一的叙述语言,在语言的组织、语词的运用等方面花样翻新,造成一种陌生的新语感。

      种陌生的新语感 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中的一段叙述: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中的一段叙述:“一间花里呼哨,一间花里呼哨,从外边看像个发廊或彩扩冲印店的临街房内,于观正在和一个胖乎从外边看像个发廊或彩扩冲印店的临街房内,于观正在和一个胖乎乎的、进化得有些不够年头的女同志谈心乎的、进化得有些不够年头的女同志谈心:‘为什么要跟人家一样呢为什么要跟人家一样呢?我觉得女同志要长就应该长出点自己的特点来,物以稀为贵嘛我觉得女同志要长就应该长出点自己的特点来,物以稀为贵嘛你们都眉清目秀,我偏月朦胧鸟朦胧;你们都高低错落,曲线优美,你们都眉清目秀,我偏月朦胧鸟朦胧;你们都高低错落,曲线优美,我不妨浑然一体,让你们闹不准谁是谁我不妨浑然一体,让你们闹不准谁是谁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2.“2.“平视生活平视生活””的叙事 这种叙事通行于许多这种叙事通行于许多““新新””字号的小说中如字号的小说中如““新写实新写实””、、““新新体验体验””、、““新状态新状态””等小说中这些小说尽管分类不同,也确实各有自等小说中。

      这些小说尽管分类不同,也确实各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它们有着叙事视角方面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就是贴身的特点,但是,它们有着叙事视角方面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就是贴近生活的自然真实,或者说原汁原味的真实既不浪漫化,也不典型化近生活的自然真实,或者说原汁原味的真实既不浪漫化,也不典型化尽量客观真实地表现生活尽量客观真实地表现生活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3.“变形变态的叙事法变形变态的叙事法” 叙事主体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形态之中这种叙事法可以大体分为叙事主体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形态之中这种叙事法可以大体分为“分裂式叙述分裂式叙述”和和“病态式叙述病态式叙述” “分裂式叙述分裂式叙述”是指叙事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格或精神分裂为二,一是指叙事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格或精神分裂为二,一个是本体,另一个则是由本体分裂出去的幻影本体与幻影构成两条个是本体,另一个则是由本体分裂出去的幻影本体与幻影构成两条平列的叙事线索,构成不同的行动线索与心理线索这实际上与戏剧平列的叙事线索,构成不同的行动线索与心理线索这实际上与戏剧中的中的“分解形象分解形象”有相似的特点。

      有相似的特点 病态式叙述方法,主要采用借人物病态心理或幻觉表现思想情感病态式叙述方法,主要采用借人物病态心理或幻觉表现思想情感的方式,来叙写对现实生活的看法,表现对现实批判性的主题如宗的方式,来叙写对现实生活的看法,表现对现实批判性的主题如宗璞的《我是谁?》,周大新的《病例》等就是这类叙事璞的《我是谁?》,周大新的《病例》等就是这类叙事 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一、什么是一、什么是““叙事叙事””?? 二、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历程1.1.书面叙事艺术的产生到成熟书面叙事艺术的产生到成熟2.2.由记实文本向虚构文本中的发由记实文本向虚构文本中的发展展三、三、我我国叙事的民族特征及古今传承国叙事的民族特征及古今传承1 1.中国叙事艺术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民族特征.中国叙事艺术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民族特征 2 2.中国叙事具有突出情感性的民族特征.中国叙事具有突出情感性的民族特征 3 3.现当代小说对抒情性叙事传统的继承.现当代小说对抒情性叙事传统的继承第四节:古今小说叙事艺术的传承第四节:古今小说叙事艺术的传承中国叙事艺术的古今传承与发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