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知名大学校长的比较研究(下).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427817
  • 上传时间:2021-1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外知名大学校长的比较研究(下) (二)我国知名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今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必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高校的管理体制,就其本质而言,它体现为权力在管理的各阶层和高校内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以及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关系这种分配的模式和作用关系,即构成权力结构因此,未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便是关于高校内部权力结构的再调整  1.高校权力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典型结构模式[12]从权力的性质分析,人们通常认为,高校的权力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所谓行政权力,严格地讲,它表现出“科层化”特征正如韦伯所认为的,科层化的权力属于法定的权力,它以效率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因此又可称之为“制度化”的权力高校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3个等级、即学校、学院、系,三者间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维持着高校的日常运作当然,高校权力除上述两种以外,还包括其它方面的权力,如一般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的权力等等如果说行政权力的主体是高校管理部门的官员及其辅助人员,学术权力的主体是大学教授(在部分国家包括副教授),那么一般教师和学生的权力主体则属于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

        (1)以学术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如德、法和意大利以及日本的一些国立大学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素来被人称为“国家大学”,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资源分配以及学历认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如在法国和德国,高校的学科设置、资源分配乃至教师的聘用等,都往往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控制这种控制机制一方面使政府成为高校的监护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直接介入,大学层次的行政权力无形中波大大削弱大学的领导者虽然属于高级官员,但他们的领导和指挥作用却微乎其微,“处于既没有权力和条件,又无意过多介入的境地而在基层,如德国的讲座教授却拥有强有力的权力,他们不仅有权决定手中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甚至也掌握一定的人事权在法国,虽然实行的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但中央集权削弱的往往是大学层次的权力,而在学部和基层、教授的活动域比较宽泛,自由度很大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欧洲学者治校的传统目前仍为人们所极力推崇,而德国洪堡倡导的“学术自由”至今依旧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对大学的管理以至形成这样一种认识:“越是尊重教师自主权,强调个性和区别对待,道理就越容易接受”;二是政府意志虽然强大,但由于有上层的缓冲,基层所受到的影响就变得极其微弱。

      除了在基层拥有强大的权力外,教授在学校和学部的决策活动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如法国大学的理事会和学部理事会,德国的大学评议会和学部理事会,其组成人员几乎为教授所包揽  在日本,国立大学的权力结构与德国大学有些相似在大学和学部层次,最高权力机关是教授会,教授会的职权包括“确定校长的遴选条件;选举校长;决定校长、学部长任期;评价校长工作业绩;推荐、任免、处分教员及有关人事事项;批准和废止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确定概算;确定学生定员,学生管理;决定课程设置;管理学校的设施等等,校长负责总管学校的事务,但学校的一切重大事宜均需由教授会和教授会下设的分委员会讨论和决定事务局在校长的领导下处理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但在管理上同样也必须接受文部省和教授会的双重领导在基层与法、德大学一样,国立大学的讲座教授拥有强有力的权力  (2)以行政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该模式以美国的一些巨型知名大学为代表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高度的分权和对个性化的刻意追求,使美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呈现出丰富多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征因此,对美国高校的权力结构特点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共同的外部生成环境和机制,往往会塑造出一定的共性美国的一些大学特别是多元化巨型知名大学在权力结构上的共同点便在于: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使高校的行政权力得到大大加强。

      现以美国的加州大学为例,按伯顿的划分标准,加州大学的权力结构在层次上分为4个等级:联合大学(在此我们称之为大学)、大学(我们称其为分校)、学院和系在大学层次上,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它负责委派各主要管理组织成员、分校负责人,掌管和审核大学的财政分配和使用等校长是大学的执行首脑,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而各级管理人员包括校长办公室人员、各分校校长等,都直接通过某种组织渠道向校长负责负责教学的常务副校长,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学校管理工作,如教学科研计划、政策制订和总结、图书馆工作、专业人员的人事政策和调整等等大学中虽设有学术委员会,但只要是在大学的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要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具有其它相应职位的职工,都可作为其会员,因此教授在其中很难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各分校中,分校校长是管理组织系统的首脑,他由校长任命并直接对校长负责,分校的学术管理运作方式与大学基本相似在学院层次,学院的院长、常务副院长和行政副院长由分校校长委任,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加州大学的管理属于严格的等级管理,下级必须对上级负责,权力的重心明显向上偏移,董事会和各级行政官员处于支配地位相比之下,学者的权力则显得较薄弱,即使一些学者的集体性代表机构、如学术委员会、评议会、其权力的范围也极其有限。

      美国的大学也是植根于欧洲的传统,但其大学的权力结构与欧洲大陆国家却有实质性的不同,带有明显的科层化特征之所以会这样:一是美国多元化巨型大学的发展,使大学内部事务变得日益纷繁复杂,在千头万绪的管理面前,传统的学者治校的管理方式已很难应付这种局面,这也是为何近些年来美国大学出现专业化管理趋势的原因所在;二是美国是一个典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国家,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直接推动了大学发展的多样化,而且也为大学的运作带来许多负面的效果,如学科专业数量膨胀、设置混乱、课程过于细化、科研项目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等等,实行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既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也是保证学术质量的客观要求  (3)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均衡的权力结构模式英国的传统大学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英国传统大学的权力结构一般分大学、学部和系3个层次,在大学层次,通常包括4个权力结构单元:校务委员会、理事会、评议会和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形式上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职能上很大程度上是仪式性的而理事会通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权力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筹划经费,制订计划和维修设备.批准教师任命等评议会是一个由大学教授组成的管理机构,它具体负责对学部和系的学术事务管理,因此,它实际上拥有制订大学学术政策的全部权力。

      理事会和评议会分别作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代表机构,它们彼此间的协调通常由大学中的“首席学术和行政官员”组织实施,而副校长的人选本来就是理事会和评议会协商的结果因此,在英国,大学副校长往往扮演着“行政首脑”和“学者观点的主要代言人”的双重角色这种独特的角色和地位,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交汇点,并构成两方均衡之势在学部和系,部务委员会和系务委员会为各自的权力机构,它们都是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的混合体,因此无论是学术权力还是行政权力都难以占据绝对的优势  以上简单地归纳了高校权力结构的3种模式,必须说明这3种模式只反映出一些国家大学权力结构的基本特征,彼此间很难作非常具体的界定和区分,而且即使同一国家,不同的大学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如美国私立的传统大学,教授会的学术权力很大,与行政权力机构董事会间形成一定的制衡机制,因此具有均衡模式的特征;而日本的许多私立大学、董事会拥有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带有以行政权力为主的模式的特征;此外在加拿大,各大学的权力结构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呈现出复杂而多样化的权力结构特点  2.我国未来高校权力结构调整的思考  (1)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现状看,我国高校的权力结构属于行政权力模式。

      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的人选或者由主管部门直接指定,或者由学校内部通过一定范围内的民主测评产生,但必须经组织部门审查、主管部门认可和委任校长作为强有力的行政长官,代表主管部门来行使权力,校党委通常把握的是学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在学校的具体行政和学术事务上很少干预此外,一些高校常常是党政不分、书记、校长一身兼,因此校长不仅是学校的最高行政权力代表,而且是学术权力的核心大多数高校通常在校长之下设立几位副校长,甚至还配备教务长、秘书长、总务长、校长助理,分管教学、科研、行政以及后勤等工作因此,在学校层次上,除个别领域,如职称的评审、学位的授予由学术性组织——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负责以外,高校的学术权力很大程度上为行政权力所取代在学校以下设系,大部分学校也存在中间层次——学院,但学院与系的主管由党委考察确定(有的学校系一级学校不再任命,只是备案),校长委任,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必须对校长负责因此,在校、学院和系三者之间形成了严格的等级,权力中心明显向上偏移在基层,教授一般很少有机会介入各个层次的决策过程即使是对学术事务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尽管系主任常常是学术上的权威,但他通常是作为校长在基层行政权力的执行代表,不大可能全面地关注教授的意见。

      我国高校的这种高度集中的校长管理负责体制,有利于学校贯彻政府的意志,提高政策实施的绩效;严格的等级管理,在机构运行良好的条件下,有助于达成上下一致,提高管理的效率但不足之处也很多,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权力过于向行政管理偏移,势必削弱了学术权力的发挥,高校学术人员特别是教授在决策中的权威作用受到忽视;权力过于向上集中,形成倒金字塔式权力结构,使基层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因而抑制了基层创造性的自我发挥;校长的任命受到多种干涉,因此不能独立的行使法人资格应有的职权,导致实质性的地位难以确立,使高校中各种利益性群体的权力,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些集体性代表机构或组织,如教代会的职能还有待从制度上加以界定此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老问题依然严重,科层化的效率很低  (2)我国高校权力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与一些非制度性因素有关,如人们的心理倾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但制度性的因素是关键,特别是权力结构的不尽合理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僵化、积弊太多的主要症结所在为此进行权力结构的再调整,应是今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何调整我国高校的权力结构?我们认为,盲目套用任何现成模式都是不足取的,只有立足现实,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建立具有我国和各校自己特色的多样化的权力结构模式,才是合理的选择。

      因而,在此我们无意也无法为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调整设计一个统一的模式,而仅尝试着提出有关权力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1)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西方各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都是有所分离的,只不过在分离程度上存在差异实行两者适当分离,并不意味着就是倡导教授治校;西方大学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已足以表明教授治校作为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传统,尽管还富有魅力,但由于它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效果不甚理想而早已呈衰微之势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高校学术活动的内部逻辑又决定了教授在高校学术事务中具有优先的权力和权威教授参与管理,无疑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权威作用,提高管理的绩效,同时有利于创设高校学术自由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者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提高了学校决策特别是学术性政策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国目前高校的学术权力基本为行政权力所取代,学者很少有机会介入高校的管理活动,更不用说决策过程因此,今后实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适当分离,应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提高学术权力在权力机构中的地位,关键是要建立正式的教授组织和机构,并从法规和制度上维护该组织的合法权力至于权力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域,而权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