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疱疹及其他病毒ppt参考课件.ppt

15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68302350
  • 上传时间:2024-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70MB
  • / 1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疱疹病毒黄病毒 出血热病毒12024/7/24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Herpes Virus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科:         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双链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病毒其致病特点为:其致病特点为:         能引起潜伏感染(能引起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能引起先天感染能引起先天感染 (congenital infection)          与某些肿瘤关系密切与某些肿瘤关系密切22024/7/24 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型别型别         名名 称称致致 病病1型型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 型型 HSV-I唇疱疹等唇疱疹等2型型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I型型 HSV-II生殖器疱疹等生殖器疱疹等3型型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VZV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等带状疱疹等4型型EB病毒病毒 EBV传单、传单、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鼻咽癌等鼻咽癌等5型型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 CMV巨细胞包涵体病等巨细胞包涵体病等6型型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 型型婴儿急疹等婴儿急疹等7型型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7型型急性玫瑰疹急性玫瑰疹8型型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型Kaposi肉瘤肉瘤猿猴疱疹病毒猿猴疱疹病毒脑炎脑炎分类分类32024/7/24 宿主范围42024/7/24 概述•疱疹病毒:球形,外被包膜,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120~300nm,双链线性DNA。

      已发现100余种,广泛分布•人类疱疹病毒:球形,包膜,二十面体,双链线性DNA除EBV、HHV-6、7、8外,能在人二倍体细胞增殖,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感染类型:显性、潜伏、整合、先天52024/7/24 共同特性共同特性1、、150~200nm 球形颗粒,球形颗粒,            核心:为线性双链核心:为线性双链DNA,有,有71~208个基因个基因            衣壳:为衣壳:为162个壳微粒组成的个壳微粒组成的20体立体对称体立体对称            内膜:位于衣壳与包膜间一层非对称性结构内膜:位于衣壳与包膜间一层非对称性结构            包膜:来自于核膜,有糖蛋白刺突包膜:来自于核膜,有糖蛋白刺突2、能够编码多种蛋白和酶,参与病毒的增殖,也是抗病毒、能够编码多种蛋白和酶,参与病毒的增殖,也是抗病毒药物作用的靶位药物作用的靶位3、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至邻近细胞、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至邻近细胞                          感染细胞可与邻近未感染细胞融合,感染细胞可与邻近未感染细胞融合,                                                    形成多核巨细胞形成多核巨细胞     62024/7/24    4、病毒感染细胞,可表现为、病毒感染细胞,可表现为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破坏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破坏      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病毒不增殖,其病毒不增殖,其DNA稳定持续于细胞核内稳定持续于细胞核内             基因表达受抑制,但激活后可转为增殖性感染基因表达受抑制,但激活后可转为增殖性感染      先天感染: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先天感染: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      整合感染:病毒基因与细胞整合感染:病毒基因与细胞DNA整合,细胞转化整合,细胞转化5、依靠细胞免疫控制、依靠细胞免疫控制HHV感染感染72024/7/24 病病               毒毒潜潜 伏伏 细细 胞胞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Ⅰ型型 (HSV-1)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细胞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Ⅱ型型 (HSV-2)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SV)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细胞EB病毒病毒 (EBV)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 (CMV)      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7 型型淋巴组织淋巴组织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型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疱疹病毒的潜伏细胞疱疹病毒的潜伏细胞82024/7/24 (一)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92024/7/24 (一)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α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

      血清型HSV-1/2•传播:HSV-1接触传播,HSV-2性传播•潜伏:HSV-1在三叉神经节,HSV-2在骶神经节 102024/7/24 HSV Viral Structure•Composed of a dsDNA (152kbp) nucleoprotein core•Core is surrounded by an icosahedral protein capsid112024/7/24 生物学特性•增殖周期短,组织培养细胞裂解感染(CPE),敏感神经节潜伏感染•HSV-1和HSV-2基因组DNA 40%左右同源,是血清学抗原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122024/7/24 生物学特性132024/7/24 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基因:双链线状基因:双链线状DNA,(长片段,(长片段+短片段互相连接)短片段互相连接)            可形成可形成4种不同的排列(异构体)种不同的排列(异构体)分型:根据包膜糖蛋白分型:根据包膜糖蛋白gG抗原性抗原性不同不同            分为两种血清型:分为两种血清型:HSV-1、、HSV-2培养: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培养: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                原代兔肾细胞、人胚肺细胞、地鼠肾细胞等原代兔肾细胞、人胚肺细胞、地鼠肾细胞等            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病变表现为                肿胀、变圆、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肿胀、变圆、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142024/7/24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或健康带毒者传染源:病人或健康带毒者传播途径:亲密接触与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亲密接触与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亦可经飞沫传播亦可经飞沫传播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HSV-1  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HSV-2  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152024/7/24 感染类型感染类型原发感染原发感染HSV-2 生殖器疱疹等生殖器疱疹等 (脐以下部位)(脐以下部位)HSV-1 口腔等处疱疹(脐以上部位)口腔等处疱疹(脐以上部位)龈口炎、角膜结膜炎、龈口炎、角膜结膜炎、皮肤疱疹性湿疹、疱疹性脑炎等皮肤疱疹性湿疹、疱疹性脑炎等162024/7/24 临床意义•HSV-1感染:口咽部疱疹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皮肤感染(如疱疹性湿疹) 散发性脑炎•HSV-2感染:生殖器疱疹 子宫颈癌Science. 2007 Sep 14;317(5844):1522-7.172024/7/24 临床意义•原发感染:HSV1、2,儿童多发•潜伏感染和复发:HSV1、2•先天性感染:HSV2•肿瘤(HSV2):子宫颈癌Big C, et al., Clin Med Res, 2009. 142-6.182024/7/24 Virus Latency192024/7/24 •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HSV-1))          骶神经节(骶神经节(HSV-2))•以潜伏状态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以潜伏状态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下,潜伏的病毒激活增殖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下,潜伏的病毒激活增殖•病毒沿神经纤维索下行至感觉神经末梢,至附近表皮病毒沿神经纤维索下行至感觉神经末梢,至附近表皮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唇鼻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成群的小疱疹唇鼻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成群的小疱疹潜伏与再发感染:潜伏与再发感染:        202024/7/24 先天性及新生儿感染先天性及新生儿感染怀孕时期,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病毒被激活,怀孕时期,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病毒被激活,                    经胎盘感染胎儿,流产、先天性疾病等经胎盘感染胎儿,流产、先天性疾病等分娩时,分娩时,   孕妇生殖器有疱疹病损,病毒传给新生孕妇生殖器有疱疹病损,病毒传给新生                   儿,引起新生儿疱疹感染儿,引起新生儿疱疹感染212024/7/24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HSV-2 子宫颈癌HSV-1①患过生殖道疱疹的妇女,发病率高患过生殖道疱疹的妇女,发病率高②子宫颈癌脱落细胞中可检测到子宫颈癌脱落细胞中可检测到 HSV-2抗原抗原③HSV-2可引起细胞转化,细胞注射于地鼠可诱生肿瘤可引起细胞转化,细胞注射于地鼠可诱生肿瘤④宫颈癌细胞中有宫颈癌细胞中有HSV-2的基因及特异性的基因及特异性mRNA 根据222024/7/24 •原发感染后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        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    NK细胞可杀死细胞可杀死HSV感染细胞感染细胞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细胞和各种淋巴分子细胞和各种淋巴分子     (如干扰素等)在抗(如干扰素等)在抗HSV感染中也有重要意义感染中也有重要意义免疫性免疫性232024/7/24 微生物检查微生物检查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采取病人口腔、宫颈、阴道分泌液等采取病人口腔、宫颈、阴道分泌液等   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1~~2天天   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        用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用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快速诊断快速诊断 取疱疹病损的基底部材料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鉴定取疱疹病损的基底部材料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鉴定   用原位杂交和用原位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标本中病毒等方法检测标本中病毒DNA242024/7/24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预防预防     目前无特异的方法,目前无特异的方法,     避免同患者接触可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同患者接触可减少感染机会     孕妇产道感染,孕妇产道感染,                     剖腹产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最好方法剖腹产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最好方法     有关疫苗:有关疫苗:          HSV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                                      宜用于人体宜用于人体        亚单位疫苗在研发中亚单位疫苗在研发中        252024/7/24 治疗治疗 抗病毒药物,碘苷、阿糖胞苷等抗病毒药物,碘苷、阿糖胞苷等     无环鸟苷(无环鸟苷(ACV)对疱疹病毒有较好的效果)对疱疹病毒有较好的效果       国内用抗国内用抗HSV 包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制成包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滴眼液,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

      效262024/7/24 (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分类: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只有一种血清型 •传播:呼吸道或接触•潜伏:脊髓后根神经节272024/7/24 水痘水痘-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Variulla-Zoster Virus人是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初次感染引起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水痘,感染后可终身不再感染,感染后可终身不再感染但不能清除潜伏体内的病毒但不能清除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中老年人,多见于中老年人282024/7/24 生物学特性 •疱疹病毒科典型形态特征•与HSV抗原部分交叉•人二倍体细胞和人原代培养细胞是分离VZV最敏感的宿主细胞 VZV电镜形态292024/7/24 n基本性状与基本性状与HSV相似相似n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n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感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感n在人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在人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        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可在细胞内形成可在细胞内形成                    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302024/7/24 312024/7/24 临床意义•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主要靶细胞。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疱内容物•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局部淋巴结增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随血流散布全身322024/7/24 临床意义•水痘:1.原发感染,见于儿童2.全身皮肤粘膜疱疹,伴发热3.预后良好3~9岁,冬春季流行两周潜伏期分布呈向心性,躯干比面部四肢多•带状疱疹:1.复发感染,成人免疫力低下 2.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中的VZV被激活 3.疱疹成簇,沿神经分布,串联成带状332024/7/24 病毒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潜伏期周潜伏期皮皮肤肤广广泛泛发发生生原发感染原发感染---水痘水痘 Chicken Pox 丘疹丘疹水疱疹水疱疹脓疱疹脓疱疹342024/7/24 儿童时期患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觉根神经节或脑感觉神经节中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水疱疹,形似带状继发感染继发感染---带状疱疹带状疱疹   Shingles352024/7/24 362024/7/24 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免疫球蛋白可用于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可用于人工被动免疫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必要时可做感染细胞涂片染色查包涵体必要时可做感染细胞涂片染色查包涵体                   或免疫荧光等测抗原或免疫荧光等测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372024/7/24 (三)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 )•分类:β疱疹病毒亚科巨细胞病毒属。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外周血单核细胞、造血细胞 382024/7/24 生物学特性 •疱疹病毒科典型形态特征•基因组容量在人疱疹病毒中最大•体外只在人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较慢,细胞肿胀、变圆、形成巨大细胞等 392024/7/24 Cytomegalovirus  CMV巨细胞巨细胞病毒病毒1、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结构也与HSV相似相似2、使感染的细胞肿大,形成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使感染的细胞肿大,形成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3、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只能感染人、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只能感染人4、病毒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生长、病毒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生长      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2-6周才出现病变周才出现病变5、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呈、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猫头鹰眼”状状生物学特点生物学特点  402024/7/24 核核内内嗜嗜酸酸性性包包涵涵体体,, 呈呈“猫猫头头鹰鹰眼眼”状状412024/7/24 致病性致病性在人群中感染广泛,通常呈隐性感染在人群中感染广泛,通常呈隐性感染       80-90%的正常成年人抗体呈阳性的正常成年人抗体呈阳性感染后,虽然抗体阳性,但多数可长期带毒形感染后,虽然抗体阳性,但多数可长期带毒形       成潜伏感染成潜伏感染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等处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等处并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乳汁、精液或宫颈并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乳汁、精液或宫颈              分泌液等排出分泌液等排出    422024/7/24 病毒有多种传播途径,包括病毒有多种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播:口腔、输血、性关系、接触等水平传播:口腔、输血、性关系、接触等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等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等引起多种感染,常见有引起多种感染,常见有先天性感染先天性感染  孕妇孕妇CMV感染,感染,0.5-2.5% 胎内感染胎内感染  引起:畸形及肝脏、神经系统损伤等先天性疾病引起:畸形及肝脏、神经系统损伤等先天性疾病432024/7/24 围产期感染围产期感染  孕妇孕妇CMV感染,经产道感染(感染,经产道感染(25%))                 哺乳感染(哺乳感染(13-18%))接触感染接触感染    通过亲密接触感染,包括接吻、性交等通过亲密接触感染,包括接吻、性交等输血感染输血感染    输入输入CMV阳性血,可感染(阳性血,可感染(38%))        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442024/7/24 免疫功能低下时的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的感染(移植移植)    艾滋病、白血病、器官移植病人艾滋病、白血病、器官移植病人    机体内潜伏的机体内潜伏的CMV被激活,引起肺炎、被激活,引起肺炎、                                 肝炎、脑膜炎、视网膜炎等肝炎、脑膜炎、视网膜炎等       病毒还可引起病毒还可引起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可能与宫颈癌、结肠癌等有关可能与宫颈癌、结肠癌等有关452024/7/24 免疫性免疫性            感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感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但不能有效地防御但不能有效地防御CMV感染感染            很重要,特别是细胞毒很重要,特别是细胞毒T细胞和细胞和             NK细胞细胞,对限制病毒的感染重要对限制病毒的感染重要            (细胞免疫低下者均易感染病毒)(细胞免疫低下者均易感染病毒)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462024/7/24 细胞学检查:尿等标本离心沉淀,染色检查巨大细胞学检查:尿等标本离心沉淀,染色检查巨大                        细胞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细胞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病人尿、唾液、生殖道分泌物等病人尿、唾液、生殖道分泌物等            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纤维母细胞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纤维母细胞抗原检测:抗原检测:  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临床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临床            标本标本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学检查:检测lgM抗体和抗体和lgG抗体,抗体,            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472024/7/24 丙氧鸟苷与磷甲酸钠,有一定效果丙氧鸟苷与磷甲酸钠,有一定效果两种减毒活疫苗对移植病人的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两种减毒活疫苗对移植病人的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但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含含CMV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治疗与预防治疗与预防482024/7/24 (四)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分类:嗜淋巴病毒属。

      根据核抗原基因分成A、B型•传播途径:唾液传播,空气和血液传播 492024/7/24 •Epstein和和Barr于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从非洲儿童年首次成功地从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培养中发现,故名淋巴瘤细胞培养中发现,故名•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主要侵犯主要侵犯B细胞细胞,不能用培养疱疹病毒的方法,不能用培养疱疹病毒的方法培养,而能在培养,而能在B细胞中生长细胞中生长•在在B细胞内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细胞内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 增殖性感染增殖性感染 非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EB病毒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主要特性主要特性502024/7/24 生物学特性 •疱疹病毒科典型形态特征•体外只感染人类和灵长类动物B淋巴细胞传代达到永生EBV感染,异型淋巴细胞增多512024/7/24 不同感染状态时表达的抗原不同,特异性抗原包括不同感染状态时表达的抗原不同,特异性抗原包括抗原系统抗原系统1、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潜伏感染B细胞出现的膜抗原,有二种LMP-1:诱导B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LMP-2:有和细胞酪氨酸激酶相互作用功能EBV核抗原核抗原(EB nuclear antigen EBNA)所有EBV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共有6种(EBNA-1~ EBNA-6 )其中EBNA2与诱导B细胞转化有关潜伏膜蛋白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 LMP)522024/7/24 EBV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 MA) 2. 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EBV早期抗原(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病毒增殖早期出现的非结构蛋白,是病毒活跃增殖,感染细胞进入溶解周期的标志EBV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病毒增殖后期合成的结构蛋白病毒的衣壳,与核心DNA组成核衣壳EBV的中和抗原(gp320/220), 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EBV晚期抗原(晚期抗原(Late antigen   LA))532024/7/24 增殖性感染增殖性感染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在细胞内增殖,在细胞内增殖,                      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                                  此时感染细胞发生溶解死亡此时感染细胞发生溶解死亡病毒的感染形式病毒的感染形式EBV是一种嗜是一种嗜B细胞的人疱疹病毒细胞的人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主要侵犯B细胞细胞现发现一些上皮细胞也有现发现一些上皮细胞也有EBV受体,病毒也可感染受体,病毒也可感染病毒在病毒在B细胞中可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细胞中可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542024/7/24 非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感染细胞后,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此时细感染细胞后,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此时细                 胞只合成胞只合成EBNA和潜伏膜蛋白和潜伏膜蛋白LMP,而不是,而不是                    病毒颗粒病毒颗粒     感染的感染的B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生长和增殖,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生长和增殖,B细胞获细胞获                 得此能力过程称得此能力过程称“转化转化”或或“永生化永生化”     潜伏感染中的潜伏感染中的EBV基因可被激活而转为增殖性感染基因可被激活而转为增殖性感染恶性转化恶性转化       转化的转化的B细胞受到某些条件的促发,细胞受到某些条件的促发,                                        可发生染色体易位并致癌变可发生染色体易位并致癌变552024/7/24 临床意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鼻咽癌 /伯基特淋巴瘤•其他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缺陷患者B细胞淋巴瘤、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及同种异体移植者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

      •a clinical syndrome that is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Luzuriaga K, NEJM 2010: 1993-2000562024/7/24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我国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以上•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                                            然后感染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感染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病毒可长期潜伏•引起疾病包括引起疾病包括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鼻咽癌鼻咽癌                               淋巴增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致病性致病性572024/7/2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颈淋巴结肿大 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 种类:对EBV抗原反应的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细胞毒T细胞 作用:可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 对限制EBV感染和促进疾病恢复起作用582024/7/24 EB病毒感染病毒感染B细胞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92024/7/24 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见于见于6~~7岁儿童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人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可检出人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可检出EBV的的                                               DNA和和EBNA      血清中血清中EBV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认为可能是由于病毒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引起认为可能是由于病毒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引起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602024/7/24 EpidemiologyDistribution of Burkitt's lymphoma612024/7/24 1、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2、发生于、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岁以上中老年人3、、EBV与鼻咽癌与鼻咽癌 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病情好转后,抗体的滴度也随之下降 但EBV感染极普遍,发生鼻咽癌仅少数,故其致癌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鼻咽癌鼻咽癌622024/7/24 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EB病毒后易发病毒后易发HIV患者:弥漫性多克隆淋巴瘤;患者:弥漫性多克隆淋巴瘤;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淋巴增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632024/7/24 •EBV分离培养困难分离培养困难•可用可用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基因组•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 病人血清抗体与绵羊病人血清抗体与绵羊RBC发生非特异性凝发生非特异性凝集集 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642024/7/24 •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 gp320和和 HBsAg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 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细 胞增多症的发病率胞增多症的发病率防治原则防治原则652024/7/24 (五) 人疱疹病毒6、7、8型6型:玫瑰疹病毒属。

      分为变异A组和B组受体为CD4儿童感染普遍,表现为玫瑰疹 活化脐带血淋巴细胞或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7型:类似6型8型:波济肉瘤组织中发现几乎可在所有形式KS组织中检出HHV-8 DNA662024/7/24 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实质上包括三大类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实质上包括三大类先天性感染先天性感染潜伏感染潜伏感染致癌致癌672024/7/24 黄病毒与出血热病毒黄病毒与出血热病毒682024/7/24         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是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是一大群一大群通过吸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的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的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科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西尼罗病毒692024/7/24 概 述黄病毒(flavivirus)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吸血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传播我国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702024/7/24 黄病毒的共同特征•小球状,直径40~70nm;单正链RNA,核衣壳20面立体对称,有包膜,有血凝素刺突抵抗力弱•宿主范围广细胞质内增殖•节肢动物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发病特点:季节性、地区性、发热、脑炎、出血•人畜共患,致病性强,潜伏期短,发病急712024/7/24 黄病毒的生活周期722024/7/24 黄病毒的分类Microbiologia Color Atla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Kayser Thieme 2005732024/7/24 (日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typeB encephalitis virus742024/7/24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球形、单正链球形、单正链RNA病毒–含有三种结构蛋白含有三种结构蛋白•C 蛋白:衣壳蛋白蛋白:衣壳蛋白•M蛋白:膜蛋白,位于包膜内面蛋白:膜蛋白,位于包膜内面•E 蛋白:包膜外层蛋白:包膜外层 HA•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能在动物、鸡胚、细胞中增殖,易感动物为能在动物、鸡胚、细胞中增殖,易感动物为乳小鼠乳小鼠•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很少变异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很少变异•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敏感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敏感752024/7/24 流行病学762024/7/24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带毒家畜(猪、牛)、家禽主要传染源是带毒家畜(猪、牛)、家禽            蚊蚊→动物(猪)动物(猪)→蚊的传播环节蚊的传播环节•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幼猪幼猪•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     三带喙库蚊、伊蚊等三带喙库蚊、伊蚊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通常流行区以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772024/7/24 流行特征分布亚洲。

      中国是高发区严格季节性,集中7、8、9月内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高度散发,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 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782024/7/24 流行环节流行环节在动物,一般只引起病毒在动物,一般只引起病毒血症,并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症,并不出现明显症状不仅是传播媒介,而不仅是传播媒介,而且可大量保存病毒且可大量保存病毒若在这个循环中若在这个循环中蚊虫叮咬了人类,蚊虫叮咬了人类,则在人类中出现则在人类中出现临床症状临床症状792024/7/24 蚊-动物-蚊循环蚊-动物-蚊循环蚊感染蚊感染病毒病毒病毒在蚊唾液腺病毒在蚊唾液腺和肠内增殖和肠内增殖蚊叮咬蚊叮咬家畜家禽家畜家禽动物引起动物引起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更多蚊叮咬更多蚊叮咬后感染后感染802024/7/24 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病毒存在于蚊和家畜体内,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流行期间猪感染率100% •传播媒介是蚊,在中国是三带喙库蚊•病毒在蚊体和卵传代越冬–蚊子是乙型脑炎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三带喙库蚊812024/7/24 带毒蚊虫叮咬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内增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内增殖少量入血少量入血肝、脾单核巨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噬细胞内增殖二次病毒血症二次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顿挫感染顿挫感染致病过程致病过程822024/7/24 临床表现•轻型:38~39℃,神志清晰,一周恢复。

      •中型:40℃左右,有意识障碍,有抽搐,病程约10天•重型: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有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暴发型: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幸存者严重后遗症832024/7/24 临床分期•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初期:1~3天体温升高,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极期:4~10天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最严重症状,重要死因脑膜刺激征:较大儿童及成人•恢复期:极期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逐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部分患者6个月后仍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多见842024/7/24 免疫性免疫性•免疫主要依靠体液中和抗体、完整的血脑屏障和免疫主要依靠体液中和抗体、完整的血脑屏障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感染后感染后5~7天即出现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天即出现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852024/7/24 实验室一般检查(1)血常规 wbc10~30×109/L (2)脑脊液检查 ①澄清或微混,②wbc↑, ③ Pro↑, ④糖正常或偏高,氯正常。

       ⑤后期时IgG可升高 (3)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862024/7/24 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病初血清或脑脊液分离,阳性率较低尸检或以延髓穿刺脑组织,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传代鉴定,作回顾性诊断•免疫学检测:酶免疫技术检测脑脊液IgM、IgG; 免疫荧光、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872024/7/24 •灭蚊防蚊灭蚊防蚊    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    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人群免疫人群免疫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对象主要为流行区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岁以下的儿童    •幼猪免疫幼猪免疫----乙脑疫苗乙脑疫苗防治原则防治原则882024/7/24 Dengue Virus登革病毒登革病毒• 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 该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该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 我国于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892024/7/24 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直径约直径约30nm,球形,单正链,球形,单正链RNA,有包膜,有包膜根据包膜上抗原性不同,根据包膜上抗原性不同,            分为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四个血清型可在蚊体内或蚊细胞培养中增殖,乳鼠对其也敏感可在蚊体内或蚊细胞培养中增殖,乳鼠对其也敏感902024/7/24 流行特征•地方性:伊蚊孳生条件及人口密度•季节性: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突然性:突然发生,传播迅速•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伊蚊——病毒在蚊体内复制,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912024/7/24 致病性致病性带毒伊蚊叮咬带毒伊蚊叮咬网状内皮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增殖增殖病毒血症病毒血症出血出血/休克型休克型普通型普通型922024/7/2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 ( DF )    发热发热 骨、关节疼痛骨、关节疼痛 皮疹皮疹 出血出血 全身中毒样症状全身中毒样症状•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DHF )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皮肤、胃肠道等)大量出血,出血常有两个以上器官(皮肤、胃肠道等)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量大于100ml•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 dengue shock syndrome ( DSS )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 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932024/7/24 生活周期与致病机制942024/7/24       1、、 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能促进病毒对细胞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能促进病毒对细胞的             感染并在细胞中增殖感染并在细胞中增殖       2、感染病毒细胞受细胞免疫的作用引起损伤,、感染病毒细胞受细胞免疫的作用引起损伤,             造成出血和休克等症状造成出血和休克等症状致病机制致病机制依赖抗体的促进病毒感染作用或免疫促进作用依赖抗体的促进病毒感染作用或免疫促进作用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抗原与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病毒抗原与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物,引起ⅢⅢ超敏反应超敏反应952024/7/24 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急性期患者血清急性期患者血清    动物接种:白纹伊蚊胸内接种、小白鼠脑内动物接种:白纹伊蚊胸内接种、小白鼠脑内    细胞培养:白纹伊蚊细胞株细胞培养: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猴肾细胞株)、猴肾细胞株   感染一周后开始出现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等) 感染一周后开始出现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等)    双份血清,效价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倍以上者可以确诊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962024/7/24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血清、血浆标本;肝脏、淋巴结标本。

      低温运送尽快接种•分离培养与鉴定细胞培养:Vero、LLC-MK2、BHK21细胞动物接种:小白鼠,脑内腹腔联合接种蚊虫接种:用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972024/7/24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目前还无有效的疫苗目前还无有效的疫苗982024/7/24 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 Virus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形态结构与乙型脑炎病毒类似形态结构与乙型脑炎病毒类似蜱蜱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人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人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引起森林脑炎引起森林脑炎病后免疫力持久病后免疫力持久微生物诊断与乙型脑炎病毒类似微生物诊断与乙型脑炎病毒类似预防以灭蜱防蜱为重点预防以灭蜱防蜱为重点,死疫苗有效死疫苗有效992024/7/24 森林脑炎病毒•蜱传播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最初发现于俄国东部,中欧和德国亦有病例报告,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曾流行1002024/7/24 生物学特性•球形,直径20~30nm,单正链RNA•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动物感染范围较广,以小鼠最为敏感•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地鼠肾细胞中生长毒力差异,但抗原性稳定1012024/7/24 临床意义•森林脑炎病毒是森林脑炎的病原体。

      •蜱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多数隐性感染,少数10~14d潜伏期后,出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昏迷症状•病死率约20%~30%•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1022024/7/24 微生物学检查•检测方法与乙脑病毒相似•病毒分离:死亡病例确诊•免疫学方法: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杂交,RT-PCR1032024/7/24 出血热病毒出血热病毒1042024/7/24 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不是疾病名称,是一组疾病或综合征的统称•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损害出血,低血压和休克为特征 1052024/7/24         出血热病毒出血热病毒是指一类由节肢动物或啮是指一类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出血和发热为主要临齿类动物传播,引起出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毒床症状的病毒在我国已发现的有在我国已发现的有       布尼亚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汉坦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黄病毒科黄病毒科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1062024/7/24 汉坦病毒或肾病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或肾病综合症出血热病毒Hantavirus or HFRS1978年首先由李镐汪年首先由李镐汪从韩国汉滩河附近捕获的从韩国汉滩河附近捕获的黑线姬鼠黑线姬鼠中分离出中分离出主要引起主要引起肾综合症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               (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1072024/7/24 Hantavirus 1082024/7/24 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HFRS病毒引起•鼠类等传播•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1092024/7/24 流行病学1102024/7/24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我国是我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本世纪本世纪30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80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10万,病死率万,病死率为为3 3~~5%5%,有的地区高达,有的地区高达10%10%•分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地区性和季节性1112024/7/24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中等大小圆形颗粒,有包膜,上有刺突中等大小圆形颗粒,有包膜,上有刺突        核酸为单负链核酸为单负链RNA,分分 3个片段个片段                         L :编码病毒:编码病毒RNA多聚酶多聚酶                         M:编码包膜糖蛋白(:编码包膜糖蛋白(G1、、G2))                         S  :编码核壳体蛋白:编码核壳体蛋白        刺突(血凝素)能凝集鹅红细胞刺突(血凝素)能凝集鹅红细胞形态结构形态结构1122024/7/24 弱:对脂溶剂敏感、对酸敏感、弱:对脂溶剂敏感、对酸敏感、60℃℃ 1小时灭活小时灭活抵抗力抵抗力培养特点培养特点能够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病变不明显能够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病变不明显电镜下见于感染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电镜下见于感染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各种鼠类对其易感(黑线姬鼠等)各种鼠类对其易感(黑线姬鼠等)1132024/7/24 致病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传染源:啮齿类动物Deer MouseCotton RatRice RatWhite Footed Mouse1142024/7/24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动物排泄物、分泌物传播途径:动物排泄物、分泌物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感染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与鼠类的分布和活动有关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与鼠类的分布和活动有关传染源:鼠等啮齿类动物(储存宿主)传染源:鼠等啮齿类动物(储存宿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螨也可以作为传播媒介与储存宿主螨也可以作为传播媒介与储存宿主1152024/7/24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病后免疫力较持久病后免疫力较持久高热、头痛、全身出血、肾脏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高热、头痛、全身出血、肾脏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早期:早期: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三红:面、颈、上胸部三红:面、颈、上胸部病程分为五期病程分为五期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162024/7/24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1172024/7/24 微生物学检验•分离培养:Vero-E6、荧光、ELISA•免疫学:ELISA•分子生物学:RT-PCR1182024/7/24 2、地鼠肾细胞培养的灭活疫苗效果好、地鼠肾细胞培养的灭活疫苗效果好        两种(家鼠型病毒、姬鼠型病毒)两种(家鼠型病毒、姬鼠型病毒)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灭鼠、防鼠,注意个人防护、灭鼠、防鼠,注意个人防护1192024/7/24 1、中等球形颗粒,与汉坦病毒相似、中等球形颗粒,与汉坦病毒相似2、传染源: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啮齿动物与家畜)、传染源: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啮齿动物与家畜)3、传播媒介及储存宿主:亚洲璃眼、传播媒介及储存宿主:亚洲璃眼蜱蜱3、发病有季节性人体被带毒硬蜱叮咬而感染、发病有季节性人体被带毒硬蜱叮咬而感染4、已研制成灭活疫苗、已研制成灭活疫苗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刚果出血热病毒1202024/7/24 Ebola Virus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1976年扎伊尔年扎伊尔Ebola河附近爆发流行河附近爆发流行病毒特性病毒特性: 丝状丝状, 也可为分枝状、也可为分枝状、U形或环状形或环状直径直径80nm,长短不一,长短不一,单负链单负链RNA,有包膜有包膜致病性致病性:   传染源传染源: 猴,病人猴,病人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接触(血液、排泄物等),呼吸道接触(血液、排泄物等),呼吸道    所致疾病:高热、疼痛、全身广泛性出血,多器官所致疾病:高热、疼痛、全身广泛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死亡率极高功能障碍、休克,死亡率极高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无特异性防治措施无特异性防治措施1212024/7/24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出血热病毒出血热病毒病毒病毒viruses  媒介媒介intermediary 疾病疾病disease汉坦病毒汉坦病毒Hantavirus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rodent 肾综合症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新疆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蜱蜱tick新疆出血热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蚊蚊mosquito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1222024/7/24 52~55nm,球形,无包膜,球形,无包膜 双链环状双链环状DNA型别多,大型别多,大100多种多种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1232024/7/24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所致疾病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感染先天感染(产道感染)先天感染(产道感染)性接触感染性接触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不引起病毒血症临床表现多样性临床表现多样性16 、、18型等与宫颈上皮内瘤与宫颈癌有关型等与宫颈上皮内瘤与宫颈癌有关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道湿疣、喉乳头瘤生殖道湿疣、喉乳头瘤1242024/7/24 1252024/7/24 寻常疣寻常疣1262024/7/24 疣:无有效的预防方法疣: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治疗用冷冻、电灼、激光等方法治疗用冷冻、电灼、激光等方法宫颈癌:用于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已上市宫颈癌:用于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已上市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272024/7/24 Rabies Virus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归类于弹状病毒科归类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属为一种嗜神经病毒为一种嗜神经病毒主要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传播主要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传播人被动物咬伤而感染发病人被动物咬伤而感染发病1282024/7/24 外形似弹状,外形似弹状,75×180nm大小大小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核衣壳:单负链核衣壳:单负链RNA、核蛋白、多聚酶、基质蛋白、核蛋白、多聚酶、基质蛋白                螺旋对称螺旋对称包包   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                                  感染中枢神经细胞感染中枢神经细胞(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     形成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称形成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内基小体”,有诊断价值,有诊断价值一般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1292024/7/24 1302024/7/24 Negri’s body1312024/7/24 抵抗力•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

      •易被强酸、强碱、脂溶剂灭活•在冷冻干燥的情况下可存活数年1322024/7/24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狂犬等带毒动物传染源:狂犬等带毒动物       所致疾病:狂犬病(恐水病)所致疾病:狂犬病(恐水病)      为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世界广泛分布为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世界广泛分布      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也有短至数天长至数年个月,也有短至数天长至数年      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                              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肉发生痉挛                               最后麻痹,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最后麻痹,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死亡率为死亡率为100%       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咬伤,经伤口进入体内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咬伤,经伤口进入体内                     亦可因破损皮肤粘膜接触含毒物质感染亦可因破损皮肤粘膜接触含毒物质感染1332024/7/24 1342024/7/24 病毒的体内过程病毒的体内过程病毒在肌纤维细病毒在肌纤维细胞中增殖胞中增殖由神经末梢沿神经由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神经损伤并引起神经损伤沿神经扩散至唾沿神经扩散至唾液腺和泪腺、角液腺和泪腺、角膜等其他组织膜等其他组织1352024/7/24 1362024/7/24 2-10 天,患者出现下例非特异症状:天,患者出现下例非特异症状:                 不适不适    厌食厌食   头痛头痛     畏光畏光                 恶心恶心    呕吐呕吐   喉痛喉痛     发热发热前驱期前驱期整个病程分三期、死亡率为整个病程分三期、死亡率为 > 99%       病人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病人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神经过敏、忧惧、幻觉神经过敏、忧惧、幻觉大部分病人表现出恐水大部分病人表现出恐水吞咽动作促进咽部肌肉疼痛性痉挛吞咽动作促进咽部肌肉疼痛性痉挛急性神经期急性神经期1372024/7/24 通常发作后通常发作后2~7天天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麻痹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麻痹超过超过99% 的出现症状病人和动物以死亡终结的出现症状病人和动物以死亡终结昏迷和死亡期昏迷和死亡期1382024/7/24  病毒抗原(病毒抗原(IF)) 病毒病毒RNA ((PCR法)法)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狂犬:狂犬:     内基小体,病毒抗原内基小体,病毒抗原病人:病人:内基内基小体小体1392024/7/24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控制犬类,隔离观察咬人动物控制犬类,隔离观察咬人动物处理伤口处理伤口  及时及时清洗和处理伤口清洗和处理伤口                         20%皂水皂水——70%酒精酒精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及时在伤口内滴入并在其周围注射及时在伤口内滴入并在其周围注射                  高效价狂犬病高效价狂犬病抗血清抗血清自动免疫自动免疫  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狂犬疫苗                   咬伤者及因职业与动物密切接触者咬伤者及因职业与动物密切接触者1402024/7/24 痘病毒和细小病毒痘病毒和细小病毒1412024/7/24 痘病毒痘病毒Poxvirus•最大最复杂最大最复杂•砖形或者卵圆形砖形或者卵圆形•基因组形式:基因组形式:dsDNA•分类:天花病毒、软疣病毒、猴痘病毒分类:天花病毒、软疣病毒、猴痘病毒1422024/7/24 古老的瘟疫,持久的活力古老的瘟疫,持久的活力•3000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的脸上就有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的脸上就有““痘痘痕痕””出现。

      出现•18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1亿亿5千万人以上千万人以上•现今,人们依然惧怕天花病毒被用作生物现今,人们依然惧怕天花病毒被用作生物武器,它被称为武器,它被称为““穷人的核弹穷人的核弹””1432024/7/24 传染性软疣1442024/7/24 人类细小病毒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属于细小病毒科属于细小病毒科18-26nm 球型颗粒,无包膜球型颗粒,无包膜核酸为单正链核酸为单正链DNA可引起儿童传染性红斑可引起儿童传染性红斑及一些其他疾病及一些其他疾病1452024/7/24 1462024/7/24 本质:本质:传染性蛋白因子传染性蛋白因子,主要成分是一种,主要成分是一种             蛋白酶抗性蛋白(蛋白酶抗性蛋白(PrP)),无核酸无核酸是医学上至今尚未彻底弄清的一种蛋白质传染因子是医学上至今尚未彻底弄清的一种蛋白质传染因子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        非寻常病毒、慢病毒、瘙痒病伴随小纤维等非寻常病毒、慢病毒、瘙痒病伴随小纤维等                 prion((朊粒朊粒))1472024/7/24 定定   义义•朊粒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朊毒朊粒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朊毒体,是一种蛋白质传染因子。

      其中最主要体,是一种蛋白质传染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蛋白酶抗性蛋白(的是蛋白酶抗性蛋白(proteinase resistant protein,,PrP)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为特征的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为特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1482024/7/24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细胞朊粒蛋白(细胞朊粒蛋白(PrPC):):–神经元普遍显著表达的糖蛋白,可能在调节和神经元普遍显著表达的糖蛋白,可能在调节和维持神经元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无致病性维持神经元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无致病性–结构:结构:4个个α-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羊搔痒病朊粒蛋白羊搔痒病朊粒蛋白((PrPSC ):):–由无毒的由无毒的PrPC转变而来,有毒性和对蛋白酶的抗转变而来,有毒性和对蛋白酶的抗性,有致病性和传染性性,有致病性和传染性–结构:结构:2个个α-螺旋结构和螺旋结构和4个个β-折叠1492024/7/24 PrPC与羊瘙痒病与羊瘙痒病PrPSC的三维结构的三维结构β折叠折叠PrPC(正常)(正常)PrPSC(致病)(致病)变构变构PrPC正常细胞朊蛋白正常细胞朊蛋白PrPSC羊瘙痒病朊羊瘙痒病朊蛋白1502024/7/24 •可滤过性,增殖非常缓慢;可滤过性,增殖非常缓慢;•与已知病毒特征明显不同与已知病毒特征明显不同•不具有病毒结构,未检出核酸;不具有病毒结构,未检出核酸;•对福尔马林、蛋白酶、加热、电离辐射、紫外线抵抗力强对福尔马林、蛋白酶、加热、电离辐射、紫外线抵抗力强•从感染动物脑组织分离和纯化的朊粒为蛋白酶从感染动物脑组织分离和纯化的朊粒为蛋白酶K抗性蛋白组抗性蛋白组成的多聚体,属疏水性糖蛋白成的多聚体,属疏水性糖蛋白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1512024/7/24 致病性•PrPC发生结构改变,最终使发生结构改变,最终使PrPSC 大量复制大量复制增殖、聚集、并沉积于脑组织中,引起神增殖、聚集、并沉积于脑组织中,引起神经细胞空泡变性等病变而造成海绵状病。

      经细胞空泡变性等病变而造成海绵状病1522024/7/24 • 震颤病或库鲁(震颤病或库鲁(Kuru)病)病• 克克-雅病(雅病(CJD))• 克克-雅病变种(雅病变种(Variant CJD))• Gerstmann-Straussler(格斯特曼)综合征(格斯特曼)综合征•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羊瘙痒病羊瘙痒病• 牛海绵脑病(疯牛病)牛海绵脑病(疯牛病)• 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 大耳鹿慢性消耗病大耳鹿慢性消耗病所致疾病所致疾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1532024/7/24 潜伏期长,潜伏期长,引起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临床相应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临床相应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 大脑皮质神经元退化,大脑皮质神经元退化, 空泡变性,形成淀粉样斑块,星状细胞增生,空泡变性,形成淀粉样斑块,星状细胞增生, 大脑灰质(皮质)变薄,白质相对增加,大脑灰质(皮质)变薄,白质相对增加, 成为海绵样脑病或白质脑病成为海绵样脑病或白质脑病共同临床特征共同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病理学特点1542024/7/24 1552024/7/24 诊断诊断用特异性抗体作免疫印迹或免疫组化法用特异性抗体作免疫印迹或免疫组化法                                  来检测此蛋白酶抗性蛋白来检测此蛋白酶抗性蛋白防治防治无特殊预防方法无特殊预防方法       防止献血或器官移植及外科手术感染防止献血或器官移植及外科手术感染       超高温、高浓度消毒剂处理污染物品超高温、高浓度消毒剂处理污染物品        不食用感染动物、隔离感染动物和人不食用感染动物、隔离感染动物和人无有效治疗方法无有效治疗方法1562024/7/24 KURU病•曾经仅见于巴布亚曾经仅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有食新几内亚东部高地有食用已故亲人脏器习俗的土著部落。

      用已故亲人脏器习俗的土著部落•主要病理改变: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主要病理改变: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神经纤维的空泡样改变胞增生的神经纤维的空泡样改变1572024/7/24 1582024/7/2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