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会昌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

7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4938724
  • 上传时间:2023-03-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78.14K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会昌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决策部署,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把主攻工业作为加快会昌振兴发展的主动力,以招大引强、集群发展、技术创新、协同制造为抓手力促现有规上企业做强做优,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提升、优化环境为抓手力促引进企业达产达标,以创业孵化、集约整合、增资扩产、人才培育为抓手力促小微企业进入规上队伍,充分调动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积极作用,产业基础重新构筑,聚焦氟盐化工首位产业持续发力,扎实发展食品药品轻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型建材三个传统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氟盐化工首位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形成“一园两基地”工业园区平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超额完成了“三年翻番”任务和“三年再翻番”年度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县正处于实施“工业倍增升级”和实现新型工业化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加快实现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助推乡村振兴,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据《中国制造 2025》、《江西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赣州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和《会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编制相关规划、制定专项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工业发展成就充分体现在:产业结构重构,首位产业重构,园区平台重构,项目招商重构,创新能力重构综合反映出:会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氟盐化工首位产业进入裂变爆发发展阶段,“十四五”前期是我县工业量变到质变也即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一)工业综合实力稳步壮大,圆满完成“三年翻番”任务和“三年再翻番”年度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县坚决实施主攻工业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工业总量逐步扩大,发展效益稳步提升。

      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41.32亿元,年均增长10.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9.08亿元,年均增长8.04%;工业总产值达到107.26亿元,年均增长17.98%;营业收入达到103.61亿元,年均增长17.7%;工业利润达到10.01亿元,较2015年增长1.79倍全县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家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左右,工业化率由30.8提高到36.9,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氟盐化工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生态产业2016年以来,九二氟盐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了氟盐产业链完整的基础原材料项目,并有力带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基地已迈上从最上游的萤石、岩盐出发,通过氢氟酸、烧碱、液氯、甲烷氯化物项目的传导,生产耗氢、耗氯、耗碱盐化工和环保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锂电新材料、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中间体)的氟盐化工全产业链发展之路产业基地从2015年建成区600亩到2020年达到5300亩,入驻由企业5家发展24家,工业项目由6个发展到40个,其中投产项目由4个发展到17个,年产值由11.2亿元发展到47.96亿元,年平均增速33.76%,预计“十四五”期间将保持40%以上增速,氟盐化工首位产业已进入裂变发展时期,有望在“十四五”内实现年产值超百亿、税收超5亿目标。

      三)项目引擎作用不断增强,引进落地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均创历史新高五年来,实施主攻工业项目78个,总投资253.15亿元,其中列入赣州市级调度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192.5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9.03亿元,已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37个,达产达标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税收45亿元2016年以来,项目开工、竣工数、投资额及预期效益均创历史新高,五年投资规模超过改革开放以来35年总和,主要有九二盐业公司离子膜烧碱一期项目、石磊氟材料公司六氟磷酸锂项目、石磊氟化工公司氢氟酸项目和甲烷氯化物项目、磊鑫新能源公司两个光伏发电项目、鼎润科技公司硅氧烷项目、九二盐业公司多功能食用盐项目、五丰米粉二期项目、华达昌公司鲜湿米粉项目、芙蓉堂药业公司中成药制剂项目、红狮水泥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项目、中氟化学含氟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真空玻璃项目、汇凯化工公司氟化氢项目、三福化工小苏打项目、石磊氟材料公司六氟磷酸锂项目、石磊新能源公司电解液项目、沿晟环保公司漂粉精项目、南氟化工公司制冷剂项目,等等更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将“十四五”初加快建设、竣工投产,重点有泰戈公司液晶屏基础新材料项目、茂源药业公司水杨酸系列产品项目、九二盐业公司热电联产项目、九二盐业公司离子膜烧碱二期、九二盐业公司双氧水项目、石磊新能源公司六氟磷酸锂二期项目、汇凯化工公司氟化氢二期项目、莱威新材料新型减水剂和速凝剂、凯鑫化工公司硫铁矿制酸项目、昌丰新材料环保增塑剂项目、鸥跃聚丙烯酸酯项目等,竣工投产项目将再创新高。

      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了“一园两基地”工业发展平台五年来,经过退城进园和扩区调区,全面完成燕子窝工业园区退城进园任务,2016年省政府批复会昌县工业园区包含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和九州台商创业基地大投入推进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成区由2015年的150公顷,到2020年底达到600公顷,扩大4倍;园区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环卫、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到位产业基础不断充实,落地投产企业逐年增多,一园两基地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培育壮大产业发展载体,大力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到 2020 年,全县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5.76亿元,较 2015年增长0.63倍,工业园区增加值达到28.89亿元,增长0.73倍,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76%五)创新发展能力日益提升,绿色循环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县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创新成果和新产品产业化步伐,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到 2020年,全县企业创新平台达到6家,江西名牌产品(工业)达到14个工业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达到87件,增长1.45倍,获授权发明专利达到38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53亿元,新产品产值达到11.92亿元。

      一批达到先进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石磊六氟磷酸锂、中氟聚四氟乙烯、真空玻璃、赛纬电解液等投放市场高端人才引进成果丰硕,双千人才获得突破,企业内研发人才及博士、硕士、本科生员工逐年增加我县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13%,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5%,实现结构性节能45万吨标准煤氟盐化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等资源型行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相关企业循环经济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86%六)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我县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到2020 年,全县20户以上聚居区全面覆盖4G通信讯号和无线宽带,5G基站建设强力启动,已覆盖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和4A以上景区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工程,推动企业向分工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创新化发展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智慧工厂,提升重点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入围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到3家,培育形成一批“互联网+”制造的先进典型应用项目,实现车间智能化改造、产供销服务综合业务网络平台、“互联网+制造+服务”等转型升级二、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产业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延续到2030年,实施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州要争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新使命和新要求为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战略环境当前,我县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关键阶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特别是出现了首位产业裂变爆发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提速、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生态经济崭露头角、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等积极变化,随着全省强攻工业战略决策和全市主攻工业决策部署的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新活力,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催生新动力,工业提档升级具备深厚的发展基础,主攻工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全面凝聚,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主要的支持政策有:1.《中国制造 2025》;2.《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3.《中共赣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决定》;4.江西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赣州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5.全国氟化工“十四五”发展规划、江西省石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赣州市石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6.《会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二)面临挑战异常严峻“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国际经济严峻形势,二是国内经济开启双循环模式,三是我国石化产业的重构逆全球化思潮和国际贸易争端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将长期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覆盖广、创伤大,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速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新旧增长动力逐步转换我县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增长后劲不足、内生动力不强、市场活力不够等问题突出,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逐步显现,首位产业全产业链依然脆弱,主攻工业合力尚需强化,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增长更多依赖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压力不断增大。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依然偏低,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依然不强,园区配套建设不到位,工业发展要素不匹配,工业用地供求矛盾依然突出,融资供给与工业发展不匹配,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传统优势逐步减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更艰巨、挑战更严峻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根本主线,以推动赣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升级”战略,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