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探讨.docx
5页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泾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探讨 退耕还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现实生活以及长远利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2年来,泾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投资万元工程覆盖全县11个乡镇,惠及2184户农户7645人同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泾县提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将退耕还林和后续产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林草植被的重点工程;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林业产业的社会工程;作为促进农村增收的惠民工程来抓,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效益,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为生态状况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1 科学引导,合理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效益突出但由于少数退耕户多年来以种植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实施退耕还林后,部分退耕户对退耕后产业发展未作长期思考,产业和家庭经济发展滞后。
尽管国家在退耕还林中采取的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极大地减缓了这一冲突,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思考退耕还林区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为此,从XX年开始,结合国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要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适时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作为今后退耕还林工作的中心任务;二是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鼓励退耕户大力开展荒坡、荒地、荒滩绿化;三是结合泾县产业发展特点,大力营造青檀、油茶、竹林基地;四是加快现有林培育,选择立联盟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以建立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为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步骤 科学设计,强化服务 在全面调查摸底、综合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订泾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方案,以国家完善补助政策、配套安排巩固成果专项资金为契机,以“增收富民、兴林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优化树种、更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采取林药、林茶、林桑、林粮间作,矮杆农作物套种等方式,促进退耕农户加强抚育管护,提高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增收。
并带动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后续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产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良好运作机制,实现巩固成果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 本着生态优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每年初组织技术力量广泛开展前期调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落实后续产业项目营造林小班,重点向退耕户倾斜对各地计划实施的营造林小班,实地调查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整地造林措施,科学合理安排林种和树种,确立造林模式 2.严格质量,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为确保营造林质量,在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林业技术规定,实行小班技术人员联系人制度,春季组织技术骨干跟踪检查指导,对营造林每一环节进行检查验收,注重把好“整地、栽植、苗木、管护”四关[3]采用多次检查验收方法,每年组织林业站技术人员进行2次检查验收第1次在春季造林前后,检查重点是造林面积和造林质量;第2次是在每年的9月,重点对造林成活率、抚育率进行检查,确保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并结合林业生产季节,不定期进行抽查验收,确保营造林成效 2.加强工程管理,巩固建设成效 一是强化补植补造根据县级自查和阶段性验收结果,指导农户结合补植补造调整或配置经济价值高的树种,确保退耕还林促进农户增收。
二要落实管护责任通过签订合同、检查验收、兑现政策和确权发证等工作,落实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将补助政策与退耕还林管护成效挂钩,促进退耕农户加强管护,确保营造林质量 全面实施竹业提升工程 开展竹业丰产增效行动 结合泾县竹林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态势,积极开展竹林丰产增效行动,加快发展特色竹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对现有竹林的集约经营,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竹林,以特色竹林丰产经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培育竹林丰产经营示范户 3.开展能人行动计划,培养竹产业发展人才 每年组织竹业重点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林业站技术人员和林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到竹产业发达的浙江安吉学习先进管理技术、产品加工技术和竹林培育技术;由县竹业协会牵头,聘请竹林培育和竹加工方面专家开展专项授课、培训 围绕项目建设,强化科技推广力度 以科技兴林支撑发展 一是组织林业专家编写青檀培育技术标准、油茶栽培管理制度、竹林丰产增效技术标准和实施措施,编印技术资料下发至村、组、户;二是选育、引进推广最适宜泾县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良品种,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大幅提高产品产量;三是强化技术推广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注重加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等丰产高效技术与经营管理模式的集成和推广运用,不断提高产业基地的经营水平和效益[4-5];四是进一步加强林产品加工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建立项目科技示范点 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在全县建立21个科技示范点,示范点面积在以上,分为不同区域和经营类型示范点的立地条件和经验模式在当地必须有代表性,针对科技推广的难点、技术突破点以及林农的需要,制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积极吸收先进成果和技术经验,通过技术整合、创新,实现森林质量的提升 4.建立林业科技人员与示范户结对联系制度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技术人员面向广大林农的科技优势,每名林业技术人员联系1~2户示范户,建立技术干部科技工作台帐,每年提交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把每名技术干部年度技术开展和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以此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技术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泾县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6]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