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晋陈郡谢氏婚姻考略.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13153861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06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晋陈郡谢氏婚姻考略王连儒撰《中国史研究》,1995/04 , 67- 74页永嘉初年,在谢鲲避地豫章,出任王敦长史以前,陈郡阳 夏的谢氏家族,似乎并不被人所知因此,永嘉之乱后,谢鲲 率族人辟易江左,无论是与侨姓士族还是江南土着大姓相比, 都不堪为人称说目前,我们见之于史书的有关谢氏家族的材 料,自谢鲲、谢裒兄弟上溯,充其量也不过两代,这与那些脉 望源于两汉的世家大族相比,根基实在是单薄汉魏以来,士族政治的建立与巩固,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 的因素,一是靠士族成员在政治德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二是 靠士族阶层在婚姻伦常领域的彼此提携与利用永嘉以前,谢 氏在政治德业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故其与士族间的通 婚也便受到种种限制有关这一点,我们从《世说新语方正 篇》的一段记载中便可看得十分清楚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 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耽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恢 儿娶邓攸女于是谢尚求其小女婚恢乃云:‘ 羊,邓是世 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 ” 谢尚 为谢鲲之子,此次向诸葛氏求婚,是他为其伯父谢裒之子谢石 所为,故诸葛恢遂有“ 不能复与谢裒儿为婚” 的话诸葛氏为汉魏旧姓,东晋初年,能与琅邪氏以及颍川庾氏相抗衡者, 唯有诸葛氏一家而已。

      《世说新语排调篇》所记诸葛恢与王导 戏争族姓高低一事〔 1〕, 更可看出其以族望凌人的傲慢心 态士族社会的婚姻,是一种复杂的伦常政治现象,士族间伊 我相顾的联姻,不仅对皇权政治产生影响,而且尚主纳妃的特 例,又将皇族与士族连为一体由于伦常政治的相互渗透与影 响,国家政治的属性往往也因此变得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伦常色彩东晋以来的谢氏婚姻,经历了一 个由沉寂到隆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伦常与政治因素 对谢氏婚姻之发生与发展,均起着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因 此,研究谢氏婚姻的意义,并非仅是借此考察发现谢氏家族繁 衍传接的生理机制,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去研究发现与谢氏 婚姻有关的政治伦常现象一、谢尚向诸葛氏求婚的机缘及背景魏晋以来士族间的通婚,正如诸葛恢所说,确实存在有两 种情况:一是所谓的“ 世婚” ,即累世都有姻亲关系这种婚 姻既包含有伦常交好的因素,同时又不排除某种政治目的性 二是借助于婚姻“ 伊我相顾” 的彼此提携与利用所谓“ 斗筲 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贵” 〔2〕,虽然指的是一般士族与 皇族之间的婚姻关系,但在门阀制度隆盛的汉晋,同样也有其 普遍性谢尚求婚,虽遭诸葛恢拒绝,但晋穆帝永和元年五 月,诸葛恢卒后,其小女诸葛文熊最终归嫁谢氏。

      为此,王羲 之曾于所着《杂帖》中专门提及此事:“ 二族旧对,故欲援接 诸葛,若以家穷,自当供助婚事 〔3〕实际上,诸葛氏家 道中衰,也未必发展到婚嫁需人资助的地步,但诸葛恢卒后, 因家业中落,其子弟欲接强宗以壮门户的做法却是事实谢尚 究竟何时向诸葛氏提出联姻的要求,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诸 葛恢卒前大约二、三年间,谢氏最起码已经具备了向其求婚的 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就谢尚向诸葛恢求婚的机缘与背景作 一分析晋元帝渡江之初,谢氏在政治德业方面虽然没有取得突出 的成就,但谢鲲弃儒就玄的名士风操,却在东晋文人士大夫中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 两个方面得到证实一是谢鲲尝奉使至都,“ 明帝在东宫见 之,甚相亲重问曰:‘ 诸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 答 曰:‘ 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 之' ” 〔4〕时人拿谢鲲与庾亮相比, 这对于政治根基尚不 深固的谢鲲来说,无疑是一件受宠若惊的事情因此,谢鲲回 答明帝,也就尽量迴避政治而只谈风操谢鲲这样做,既符合 魏晋以来名士以风操特异沽名钓誉的心态,同时也在朝廷政治 中大大宣传和强化了自己的地位二是王导从弟,也就是晋元帝之姨弟王廙病逝后,明帝曾与大将军温峤书说:“ 痛谢鲲未 绝于口,世将(王廙字)复至于此。

      并盛年俊才,不遂其志, 痛切于心廙明古多通,鲲远识有志……” 〔5〕谢鲲卒于晋明帝太宁元年,从明帝对他的眷惜与褒奖看,至少太宁以前, 谢鲲在朝野已经享有较高的盛名谢鲲之子谢尚,十几岁时便 为东晋名流诸如温乔、王导等人所知,这说明谢鲲在建康与士 族名流有着广泛的接触谢鲲在政治德业以及士操方面所做出 的种种努力与尝试,不仅为东晋士族重新评估谢氏创造了一个 好的开端,同时也为其后人顺利步入政治创造了条件晋康帝建元元年,谢尚由黄门侍郎出任建威将军,历阳太 守此时,被称之为晋之“ 三良” 的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 世,政治的失衡,造成了许多有待填补的权力真空,这无疑为 谢氏在政治上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康帝死后,康献皇后临朝执 政,从而为谢氏政治的建制创造了条件康后为河南翟阳褚裒 的女儿,其母谢氏,是谢尚的姊妹,故康献皇后为谢尚之甥 康后临朝的穆帝永和至升平年间,谢尚在政治上屡次被提擢重 用康帝建元二年,庾冰死,朝廷为了扼制庾氏势力,忙将 荆,江二州分治,并任命谢尚为江州刺史此次任职,虽因庾 氏抵制而未果,但朝廷希望起用谢氏以求平衡士族政治的企 图,却是十分明显的东晋成、康以来,建康上游的荆、江二州一直是士族势力 争夺的焦点,其中琅邪王氏及颍川庾氏对这一地区的兴趣尤为 突出。

      谢氏与王、庾二族皆为姻亲,面对王、庾的权力之争, 政治上如何倾斜,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庾亮之子庾 和的岳父,谢尚是否直接参予过庾、王二族荆、江二州的争 夺,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建元二年庾氏拒绝谢尚出任江州刺史 的情况看,谢、庾二族在伦常政治领域的配合并不是太默契 谢尚从兄谢奕的女儿,嫁琅邪王羲之子王凝之,就其婚姻关系 来讲,谢尚与庾氏的关系显然比王氏更为切近然而,庾氏为 何反对谢尚出任江州,这种反对是否与谢尚政治倾向于王氏有 关,在此有必要予以探究谢尚娶同郡袁耽之妹苏峻乱时,袁耽任王导参军他曾 受王导之托游说苏峻之心腹路永,并使之归顺王导,故受到王 导的特别信赖苏峻之乱是东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事 与庾亮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苏峻乱后,庾亮为避众议,只 好申请外任以求自效袁耽在苏峻乱时,积极为王导效力,故 对朝廷形势以及庾、王之间的政治斗争相当了解袁耽政治上 的倾向性,导致了王导对他的特别恩宠成帝咸康初年,石季 龙游骑十余匹至历阳境,因袁耽夸大敌情,致使王导以宰辅之 重率兵亲讨朝廷因其失之轻妄而免除其职,但事隔不久,王 导又重新予以启用虽然我们不敢肯定谢尚之内兄的政治立场一定会影响到谢尚,但从庾氏反对谢尚出任江州刺史的情况 看,谢尚政治上应该说与王氏更加接近。

      诸葛恢之女归嫁谢氏的确切时间我们已无从知晓,但事实 是,诸葛恢于穆帝永和元年卒后的前后一段时间内,谢氏不仅 在婚姻伦常领域与士族阶层取得了广泛的沟通,先后与琅邪诸 葛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以及陈郡殷氏等建立起 姻亲关系,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受到朝廷的特别任用与庇护穆 帝永和四年,谢尚受命北伐寿春,结果为苻坚降将张遇所败, 由此,谢尚被收付廷尉治罪 时康献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 将军” 〔6〕,建议不要再通过廷尉追究责任谢尚死后,其 从弟谢奕,谢万均被委以重任,谢氏政治遂成为世人关注的焦 点 奕,万虚放” 〔7〕,虽然论才智二人皆出于谢鲲之 下,但朝廷对谢氏的提携,往往使得士族阶层对之刮目相看 谢尚等人在东晋伦常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诸葛文熊归 嫁谢氏的主要动因,归嫁本身所包含的伦常因素,已经远远为 政治因素所掩盖,而这一点也正可看出谢氏在东晋伦常政治中 出现的转机以及潜在的优势二、桓、谢矛盾及其所表现出的婚姻伦常因素晋康帝建元以后,颍川庾氏中的庾冰、庾翼相继去世,琅 邪王氏中的王允之也病卒,东晋以来所形成的王、庾抗衡的政 治局面暂告结束穆帝永和年间,形成了以中枢司马昱、殷浩 为一方,以上游方镇桓温为另一方的新的政治对峙。

      谢氏自谢 尚以来,包括谢奕、谢万、谢安以及奕子谢玄等,都曾在桓温 府中任职,无论在政治协作还是私家情谊上,均保持着一种良 好的关系简文帝病重时,桓温曾上书荐举谢安出受顾命 〔8〕,这种荐举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但起码有三点应该值得 我们注意:一是谢安在东晋政治中确实具有较高的威信;二是 在桓温看来,谢安政治的存在,对自己并不会构成太大的威 胁;三是桓温想借引荐谢安的机会引发出谢安对自己的反荐, 从而顺水推舟,达到入辅朝政的目的谢安是否反荐桓温,史 无明载,但简文帝临终前,的确拟立过一道召桓温入辅朝政的 诏书〔9〕,只不过这道诏书因侍中王坦之之故, 没有送达而 已桓、谢二族之矛盾,从谢尚助殷浩北伐,以及谢万因北伐 失利而被废为庶人等事件中便已看出穆帝永和四年,谢尚北 伐寿春失败,第二年再次秉承朝廷意旨协助殷浩北伐,并以此 与桓温借北伐之名胁迫朝廷让权的举止相对抗谢尚参予殷浩 北伐,如果抛开朝廷抑制桓温的政治目的不谈,在婚姻伦常方 面也可找到二人合作的依据谢尚之次女谢僧要,嫁陈郡殷 康殷康的父亲殷融,是殷浩的叔父,故殷浩为谢尚之婿殷康 之从弟殷浩娶陈郡袁耽之妹,袁耽有二妹,另一个就是谢尚 的妻子〔10〕。

      如此,谢尚与殷浩便有了双重的姻亲关系殷浩北伐,虽以失利被黜而告结束,但朝廷由此而失去的权 力,却通过对谢尚等人的重要任职而得以弥补除谢尚“ 都督 豫、扬、江西诸州军事,领豫州刺史,镇历阳” 〔11〕外,殷浩 废前所担任的扬州刺史,也由会稽内史王述接替王述字蓝 田,祖籍太原,其家族与谢氏有着两代相继的姻亲关系谢万 之妻王荃,是王述的女儿,而王述子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又 娶万兄谢安的女儿为妻王坦之曾经担任过桓温长史,桓温也 曾为儿子向王坦之的女儿求婚,但桓温此举却被王坦之父王述 以“ 兵,那可嫁女与之” 〔12〕为由而拒绝在桓温代晋这 一问题上,王述父子与谢氏有着共同的倾向性 初,桓温平 洛阳,议欲迁都,朝廷忧惧,将遣侍中止之述曰:‘ 温欲以 虚声威朝廷,非实事也但从之,自无所至' 事果不行又 议欲移洛阳锺虡,述曰:‘ 永嘉不竞,暂都江左,方当荡平区 宇,旋轸旧京若其不尔,宜改迁园陵不应先事锺虡' 温竟 无以夺之 〔13〕看来,王述对桓温苦心经营江左的目的 与用心是相当清楚的王述以率真坦荡享誉朝野,谢安曾赞之 为是“ 掇皮皆真” 〔14〕简文帝对王述表里如一的个性也 十分赞赏,尝与人说王述“ 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率 真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15〕王坦之秉承了其父率真 的个性,在反对桓温代晋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少有的坦诚与直 露简文帝崩前,曾遗诏桓温依周公故事入辅朝政,并声称 “ 小子辅可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16〕对此,王坦之异常气 愤,他持诏面见简文帝说:“ 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 专之!” 〔17〕简文帝无奈,只好令王坦之改诏另立简文帝崩后,“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慑内 外,人情噂沓,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 〔18〕政治上的志同道合以及婚姻伦常中的特殊关系,为谢 安、王坦之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桓温死后,桓氏虽仍有 桓豁,桓冲参予朝政,但谢安在桓氏任职方便做出了新的调 整桓冲由征西将军改为镇北将军,扬州刺史改任徐州刺史, 空出的扬州刺史之职,由谢安亲自领任有关此次任职,《晋 书》卷七四《桓彝传》附《桓冲传》说:“ 谢安以时望辅政, 为群情所归,冲惧逼,宁康三年乃解扬州,自求外任 与此 同时,琅邪王氏之王彪之被任命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 王彪之是王羲之的从弟,谢奕之婿王凝之的从叔,他是桓温代 晋的强有力的反对者在桓温欲以北伐失利为藉口逼迫殷浩让 权这一问题上,王彪之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他曾对简文帝 说:殷浩去职,并不能给朝廷带来安定,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 殷浩让权,而是在于桓温想借殷浩之事,发贰逆之心因此, 他劝殷浩以静制动,不要让桓温有机可乘豫州刺史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