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狼性教育孩子的危害性]狼性教育有何危害.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96290817
  • 上传时间:2022-05-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3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狼性教育孩子的危害性]狼性教育有何危害 大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体制转变中迅速崛起,各行各业都在百舸争流竞新斗巧中蓬勃发展一贯散懒慢性子的国人,毫无准备面对着不适应的竞争环境,慌乱中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为生计奔忙的八零后九零后,他们在竞争中吃尽了残酷艰辛的苦头,他们在奋斗中滋生出了一种狼性精神的征服欲,当他们有了后代,就想把这种观念潜移默化树立为后代的立身之本 作家姜戎先生在二零零四年出版发行了《狼图腾》的小说,书中章篇生动地描写了狼的生活规律与它的狡猾、智慧、顽强、不屈的生存本能这种狼性雄猛、掠夺、强悍、贪婪、厮杀的品性,恰恰迎合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观念在这个残酷痛苦无情的淘汰时代,他们都默契地敬仰崇拜寄托共鸣起了狼精神,这就是这本书成为畅销书的真正原因,这本书立刻在社会中产生出了有争议的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狼性教育,它与传统的儒学仁义道德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新闻舆论不时报道着狼爸爸狼妈妈的教育新理念,什么孩子跌倒让他自己爬起来;什么让孩子在呛水中学会游泳;什么伸手接孩子从高处跳下来时故意不接;什么大冬天用冷水给孩子洗澡等等,就是从小对孩子进行冷酷无情的挫折教育,让他们从小感受人类自私残忍的阴暗面,给孩子的血液里灌输着复仇的激素,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也是教育孩子去用拳头解决。

      让孩子从小明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处世哲学,把孩子教育成不讲道义只说成败,在骨子里充斥着强势、贪婪、自私、冷酷、强悍、掠夺、厮杀、野蛮的现代文明狼性这种狼教育的强势掠夺意识,已经在社会和学校里显露了出来,社会上频繁发生未成年人伤害亲人的犯罪案件,学校也经常发生群殴同学的事件如果这种狼性精神蔓延至下几代人,那它的危害性就难以控制了 笔者认为,这种狼精神并不是争天抗俗的进取精神,而是人性丧心病狂缺少理智的走火入魔,用狼性教育出的后代定然是自私自利不孝之子也有人误认为西方国家发展靠的是掠夺与侵略,我不认同这种错误片面的观点西方国家发展迅猛靠的是科学技术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曾经跃居世界前列,从明代中期以后因闭关锁国,不善于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科技的僵死观念,才由先进转变为落后挨打的局面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涌现出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这个时期他们利用物理学理论中的力学、声学、热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和光学,应用于机器机械制造,使中国的发展与欧洲拉开了差距特别是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就在西欧国家轰轰烈烈进行工业大革命时,中国清王朝正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了。

      所以说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发展快慢关键靠知识与技术,只有用科学知识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靠从小培养具有狼精神的下一代去发展 狼性的强势教育就是从小给孩子灌输我要抢肉吃的观念,这种我要抢肉吃的品格,就是过头地贪婪与物欲《菜根谭》有文曰:羁绊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意为:终日被物欲所困扰之人,总觉生命很悲哀;留恋于纯真本性之人,总能发觉生命之可爱明白了物欲困扰的悲哀,世俗的情怀立刻消除;明白留恋本性的快乐,圣洁的境界自然会到来狼性之本性就是争抢于掠夺,这种本性与善良与谦让的品质背道而驰,即使狼性精神之人并不缺少知识,定然他缺少高尚的品德,缺少高尚品德之人,就会缺失一生事业之根基,纵然有高楼大厦也难有久长所以人之敦品励行,必须从小做起,乐善好施是人品之宽大仁厚春秋贤人石碏留于后世一句名言:爱子教之以义方意为爱惜子女要教以良好高尚的品德宋司马光前辈也说过教子有方的名言: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意为光知道溺爱子女,而不给他们讲道理明事理,适得其反而是害了他们一生孟母三迁就是孟母害怕孟子从小沾染上环境中的不良品行,汉人赵岐赞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江河学大海之兼容并蓄,最终能汇流入海由此可见,人之良好品行的修养,只有兼容并蓄才能达到高尚的境界,追求学问与道德同出一辙,就是持之以恒永无止境古人说: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世人因被虚荣心与名利心所困扰,因此张口就是生活压力大人生如苦海心不平性情则易生急躁,急躁则易生杂念,杂念则易生妒火,妒火则易生害人之谋,欲海则生薄情寡义之术气不和心态易贪婪成性,终使自己沉入苦海;只有拥有淡泊纯洁的心态,就会使苦海变为乐园 鄙人认为,狼性教育不可取,善良品行立身根 赞(散文编辑:江南风)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