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施工工艺规程.doc
46页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一.工程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二•编制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及有关 施工验收规范三•施工工艺要求1. 施工规定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1.2. 混凝土预制桩是在地面预先制作成形并通过锤击或静压的方法沉至设计标高而形成的桩混凝土预制桩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普通钢筋混凝土三角桩等等普通钢筋混 凝土预制方桩施工应用较多1.3. 预制桩一般适合淤泥和淤泥质土、黏性土、填土、粉土、黄土等地层, 不适合穿越较厚砂层、碎石层等地层,宜以硬塑黏性土、密实砂层、碎石 层及风化岩石等地层为桩端持力层2. 施工准备2.1 施工机具、设备、材料准备:2.1.1 主要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 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2.1.2 材料准备: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 有出厂合格证2)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 般宜用 E4303 牌号。
3)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2.1.3 主要设备:总称为桩工机械,由步履式桩架和悬挂式桩架2.2 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1)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 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2)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3)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 根确定贯入度并校 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4)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 底2.3 技术准备: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 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2)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 便于施打3. 施工工艺3.1 施工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 查验收——移桩机到下—— 桩位3.1.1 就位桩机 打桩机就位时,要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3.1.2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 般不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 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3.1.3 稳桩桩尖插人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 次,桩人土一定深度,再使 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 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桩在打入前,要在桩的机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 记录3.1.4 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能超过1.0m ;用柴油锤打桩时, 要使锤跳动正常打桩要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 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要先大后小,先长 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 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接桩(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要清 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要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要采取措施,减少焊 缝变形;焊缝要连续焊满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 1m 左右时进行上下桩节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o桩长3)接桩处入土前,要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3.1.6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中心线要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要立即回填密实3.1.7 检查验收每根桩达到贯人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 打至设计标高时;要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 平均贯人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 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要会同有关单位 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 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整理完毕提交甲方3.2 施工要点3.2.1.预制钢筋砼方桩的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掉角深度不应超过10mm,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面积不超过全部桩表面积的0.5%,并不得 过分集中砼土的收缩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15mm, 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 1/2桩顶与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 或掉角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及高程点定位放线,严格控制好偏差将 桩位图逐根编号,测放桩位,经建筑、监理单位复核后验收3.2.2 桩吊装用预埋吊孔,预制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起吊,堆放起吊 要求平稳,当桩身砼达到 100%设计强度后方可吊运到桩机边打桩,采用两 点吊。
3.2.3 严格控制好竖桩插桩接桩的允许偏差 4.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处理措施:4.1 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桩身急剧下沉) 原因分析4.1.1 遇到局部软土层或土洞4.1.2 接头断裂或桩身粉碎性破碎4.1.3 桩锤过重, 落距过大处理方法:(1)发生桩身急剧下沉的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沉桩, 查明原因2)如果是遇到软土层或土洞, 可继续沉桩, 桩长不够时可以接桩3)如果接头断裂或桩身粉碎性破碎, 应及时更换或进行补桩4)桩锤过重或落距过大时, 可选择合适的桩锤和落距, 继续沉桩 预防措施(1)补充地质钻探 , 增加钻孔数量 2)严格控制桩身质量选择合适 的桩锤和落距4.2 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桩身倾斜或位移)4.2.1 事故特征(1)沉桩时的桩身倾斜度超过 5 的允许偏差2)已经沉好合格的成桩, 在后来沉桩过程中产生位移4.2.2 产生原因(1) 施工场地不平有倾斜, 打桩机导杆也随着倾斜, 因而导致桩在沉入过程中产生倾斜2)稳桩时桩身不垂直, 桩帽、桩身和桩锤不在同一直线上3)预制桩桩顶不平, 桩尖不正4)桩距太小, 打桩时土体挤压邻桩而移位5)遇横向障碍物, 造成桩身倾斜和位移4.2.3 处理方法(1)对已沉桩, 应会同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单位的有关人 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如采取补桩、扩大桩承台或加大承台配筋 等措施。
2)未沉的桩, 则适当增大桩距, 或选用植桩法等减少土的挤 压对邻桩的影响3)改变沉桩顺序或方法加强沉桩的垂直度控制, 及时纠正 桩帽、桩锤和桩身的垂直度, 加厚桩垫, 保持桩顶平整4)及时纠正打桩机部件, 平整压实施工场地, 保持桩机的平 整与垂直5)当桩入土不深, 偏差不大时, 可采用木架顶正再慢慢沉入 的方法进行纠正6)如遇地下障碍物, 深度不大时可挖出障碍物, 回填土后再 打, 如障碍物很深, 则以补桩为宜4.2.3 预防措施(1)沉桩前必须平整压实施工场地, 沉桩时要检查和校验合格 后方可进场2)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控制沉桩过程中桩的垂直度, 严格检查 预制桩的质量3)在硬塑土层沉桩时, 需注意沉桩时挤土对邻桩的影响, 必要 时应增大桩距, 并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四.质量验收标准及方法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1)一般规定(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 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 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 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 中间验收3)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 必须符合表 1 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 15%(倾 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表1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盖有基础梁的桩(1) 垂直基础梁 的中心线(2) 沿基础梁的 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 / 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⑴最外边的桩⑵中间桩1 / 3桩径或边长1 / 2桩径或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咼与桩顶设计标咼的距离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4. 1.4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 标高高出 0.5m, 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 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 的桩,每根桩 必须有 1 组试件。
2)混凝土预制桩(1)桩在现场预制时,应对原材料、钢筋骨架(见表 2)、混凝土强度进行 检查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 2)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项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 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 10%的焊缝探伤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4)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d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2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项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主筋距桩顶距离土 5用钢尺量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5用钢尺量多节桩预埋铁件土3用钢尺量主筋保护层厚度土 5用钢尺量—般项目主筋间距土 5用钢尺量桩尖中心线10用钢尺量箍筋间距土20用钢尺量桩顶钢筋网片土10用钢尺量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土10用钢尺量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方可起吊,达到 100%才能运输2)桩在起吊及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要平稳并不得损坏3)桩的堆放要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要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同桩号的桩要堆放在一起,而桩尖要向一端4)多层垫木要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要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4 层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要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 位共同研究处理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要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 的位移和倾斜8)监管好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9)做好试桩或试验记录六.安全监理工作要点1)吊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