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以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docx
7页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以“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 徐开妍摘 要: 当今流行的网络语言中出现了许多超常规搭配,其中大部分可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加以解释,近两年兴起的“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也是其中之一在语法上,“各种”被用以修饰非名词性结构;在语义上,“各种”具有[+种类多]和[+程度深]两种语义特征;在语用上,“各种”具有夸张的修辞效果,符合网络语言求新求简的特点,也更具娱乐性关键词: 流行语 各种 搭配 认知 概念整合一、引言在新兴的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对汉语语法的改变与创新,如“被离婚”“严重支持”“各种忙”等尽管这些用法都不符合传统的语法规范,但在具体语境中却能够被人理解并接受,这说明这些超常搭配符合人类的认知机制其中相当一部分网络流行语可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加以解释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Turner,1997)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人们在交谈和思考时不断建立起心理空间,然后在心理空间之间进行映射,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的空间人们就是系统运用这种概念整合网络来进行实时意义构建的本文以网络中最新流行的“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具体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过程。
我们所熟知的“各种”一般用来指某个集合内部的所有种类,也可表示存在多种不同的种类一般情况下,“各种”的语法规则同“种”,即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比如“各种水果”“各种原因”但是在网络上却新兴了许多“各种”的超常规搭配用法,如:(1)各种先进 看看世界各国如何监管过期食品 (人民网 2011年-05月-05日)(2)2012最后一个周末遭遇寒冷雨雪 杭城道路各种堵 (凤凰网 2012-12-30 )(3)语文、数学和英语“各种难” (光明网2013-06-09)以上是作为新闻标题的用例,在网友的一般发言及日常用语中,这种超常规搭配更是屡见不鲜如:(4)忙碌的一周,各种累,各种忙5)我喜欢这条狗,各种喜欢!我们分三个时间段在网友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各选取100例“各种”用例,其中常规用法与超常规用法的比例分别为41:59;34:66;33:67可见,“各种”的超常规用法已经大规模流行总体来看,在这些超常规搭配中,“各种”的用法已相当于一个副词,修饰的均为谓词性结构,但无论在语法、语义还是语用上,“各种”都不能被任何一个副词所完全代替本文拟从“各种”超常规搭配的句法形式、语义特征、语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此加以解释。
二、“各种”超常规搭配的句法形式在句法方面,“各种”出现了修饰形容词、动词、各类短语以及成语的搭配一)“各种”修饰形容词“各种”常用来修饰形容词,多与性质形容词搭配,单、双音节均可例如:各种忙 各种热 各种帅 各种懒 各种便宜 各种可爱 各种复杂 各种热闹通常,状态形容词不可受“很”等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却出现了被“各种”修饰的用例例如:各种冰凉 各种惨白 各种赤裸裸 各种懒洋洋 各种美滋滋 各种糊里糊涂(二)“各种”修饰动词像一般程度副词一样,“各种”多修饰心理动词例如:各种喜欢 各种感动 各种嫉妒 各种羡慕 各种害怕 各种鄙视有时,“各种”也可以修饰一般动词例如:各种有 各种吃 各种玩 各种恭喜 各种失眠 各种等待(三)“各种”修饰短语“各种”的常规用法一般只修饰定中短语,即中心语为名词性成分,但在现在流行的超常规用法中却可以修饰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以及主谓短语1.各种+状中短语“各种”修饰的状中短语,最常见的是形容词或动词的否定式,即“不+形”和“不+动”例如:“不+形”——各种不爽 各种不好 各种不舒服 各种不顺利“不+动”——各种不服 各种不懂 各种不解释 各种不知道“各种”还经常修饰能愿结构。
如:各种想去 各种能忍 各种不想起床 各种不要回家“各种”修饰的状中短语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是“被+动词/动词短语”如:各种被骂 各种被忽视 各种被打击 各种被我们嘲笑2.各种+主谓短语各种心情好 各种逻辑清晰 各种头脑不清 各种身体不适3.各种+述宾短语各种忘词 各种缺钱 各种堵车 各种装清高 各种求介绍4.各种+中补短语,多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式如:各种睡不着 各种起不来 各种记不住 各种放不下 各种受不了也有“各种”修饰其他补语的情况,但比较少见如:各种看错 各种笑喷 各种多起来 各种戳到心坎里(四) 有时,“各种”还用来修饰成语各种幸灾乐祸 各种寻欢作乐 各种赏心悦目 各种莫名其妙三、“各种”超常规搭配的语义特征及语用效果“各种”所修饰的名词一般都是一个可分集合名词,比如“各种水果”可以下分为“苹果、香蕉”等水果各种+名词”表达的语义或指某个范围内的所有种类,如“网页打不开的各种原因”;或用来强调成分种类繁多,如“他准备了各种水果”而“各种”的超常规用法有些仍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以上特征,有些则产生了变异一)“各种”所修饰的部分非名词性成分虽然不是可分集合名词,但仍可视为一个合集,并可进一步分类。
这时“各种”仍用来强调种类多例如:(6)牙疼,胳膊疼,肚子疼,腿疼,各种不舒服7)明天开始上班了,估计要各种忙了例(6)中各种不舒服的原因已经直接说明,因为牙、胳膊等不舒服,所以言者觉得“各种不舒服”例(7)“各种忙”尽管没有直接说清“各种”的构成部分,但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推测出来,比如“忙开会、忙做设计、忙应酬”等在这些用例当中,我们往往可以补充一个被省略的名词,这个名词为可分集合名词,如“各种不舒服的原因”“忙各种事情”由此可见,超常规搭配中“各种”的[+种类多]这一语义特征,也是从“各种+名词性结构”这一基本用法类推而来二)“各种”所修饰的非名词成分并非一个合集,无法进一步分类这时“各种”用来强调程度深例如:(8)星期一的早晨,各种困9)明天要回广东了,各种心情差,真的是到了外面才知道家里的好按常理,我们无法将“困”“心情差”等成分进一步分类但若按“各种”的基本语义直接类推的话,“各种困”则表示很多种类的“困”,甚至涵盖了所有的“困”而“困”是一个形容词,并非可分集合名词,其本身不包括其他类型,那么多种“困”便可理解为同一种感觉的叠加,这样自然就产生了[+程度深]这一语义所以从强调的程度高低来看,“各种”比一般的“很”“非常”要高,相当于“极其”“特别”等。
这类新兴的超常规搭配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得以接受并广为流传,是因为“各种”本身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比如“各种”在表达程度时可以达到夸张的修辞效果,诸如“各种喜欢”“各种羡慕”,言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无法描述、超出想象的感觉,这是用“非常喜欢”或“极其羡慕”所达不到的此外,“各种”还可以集[+程度深]和[+种类多]于一身,这就使得语言表达更简约、经济例如:(10)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和温暖,我其实很幸运,拥有很多各种感谢!此时,“各种感谢”可以理解为既包含了对很多朋友带来的种种友情和温暖的感谢,也表达出了自己感谢的真诚使用网络语言的多为青少年,普遍喜欢追求时尚、标新立异各种”显然比其他通用的程度副词别致、幽默,更能彰显个性、引人关注,也更容易产生群体认同感并得以流行四、“各种”语法变异的认知动因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可以使以上“各种”的超常搭配得以解释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Turner,1997)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和信息被投射到类属空间里,然后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而且层创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认知过程(田聪,2006)。
也就是说,某一语言概念的形成并不是各语言单位的简单累加,而是经过人类在认知心理层面跨空间整合而得到的以例(6)“各种不舒服”为例,“各种”这个词本义常用来表达种类多,这是输入空间Ⅰ不舒服”指人的状态,例中由牙、胳膊等各部位的疼痛所引起,即造成“不舒服”这种状态的原因多,这是输入空间Ⅱ类属空间选择两个输入空间的共享元素“数量多”形成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形成跨空间映射,即输入空间Ⅰ与输入空间Ⅱ中的元素共同投射到合成空间,从而形成了以前不存在的新组合结构关系“各种不舒服”(图1)各心理空间之间信息映射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运作的过程用来强调程度深的“各种”超常规用例便是在整合过程中启动人类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内容,对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进一步加工和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比如例(8)的“各种困”,“困”只是一种感觉,仅可以从程度上来衡量,无数量上的区分但人类的认知能力却可以将同一种感觉在量上的累加与这种感觉强烈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提炼出共享元素“数量多”,最终完成整合(图2)可见,这些“各种”的超常规用法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也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至于这种超常规搭配能否真正进入日常语言生活,能否被大众和学界所认可并接受,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可以预见的是,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仍将会有大量通过概念整合而产生的流行语涌入我们的生活这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生活,另一方面对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参考文献:[1]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田 聪.概念合成理论评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4]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付义琴.时间副词“在”的定位功能[J].汉语学报,2012,(1).[6]Fauconnier,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7]Fauconnier,G.&Turner,M.The WayWe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徐开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210044;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210097)-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