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体会.docx
4页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简称上感,是中医“感冒”“伤风感冒”“时行感冒”,论述之范畴,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西医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疗效不确切,而且西药有一定副作用,笔者2009年至2001年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88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8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05,女83例,年龄4-5岁50例,6-8岁80例,11-14岁58例,均符合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儿科学》2008年第4月第7版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除采用西医一般治疗外,重点应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1)风热感冒[症状]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目赤,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白或黄,口干欲饮,咽红或肿,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解表宣肺,方药选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桑叶10克,大青叶10克,荆芥10克,桔梗5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3克[加减]兼见咳嗽重,加菊花5克,杏仁5克,前胡10克,兼见咳痰黄稠加瓜蒌皮10克,黛蛤散(包)10克,渐贝母10克,兼见咽部红肿,加土牛膝根10克,山豆根10克,兼见壮热便秘加生大黄3克,玄明粉10克,枳实5克,兼见热重惊惕,睡卧不宁加蝉蜕5克,钩藤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2)风寒感冒[症状]精神不爽,畏寒蜷卧,喜儇母怀,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咳痰清稀,喉痒不渴,咽红不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解表宣肺,方药选用荆防葱豉汤加减,荆芥10克,防风10克,紫苏叶10克,白芷10克,杏仁10克,羌治6克,淡豆豉10克,葱白3根[加减]兼见咳嗽声重,加白前10克,百部10克,兼见痰多清稀加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兼见哎吐加丁香3克,兼见脘腹胀满,大便稀泄加苍术10克,焦山楂10克,兼见不思饮食加炒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3)伤暑感冒[症状]高热无汗,头痛身困,胸闷泛恶,不思进食,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腻,色白或黄,脉数。
[治则]解表宣肺,清暑化湿,方药选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0克,藿香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淡豆豉10克,佩兰10克,薄荷(后下)6克,贯众12克,六一散(包)10克[加减]兼见热甚,心烦口渴加黄连3克,竹叶10克,芦根15克,兼见舌苔腻,纳呆胸闷加枳壳10克,厚朴10克,白豆蔻10克,兼见腹泻加马鞭草10克,车前子(包)10克,焦山楂10克3.按上述辨证分型服药3——7天后判定标准,治愈:发热流涕,恶风寒,鼻塞喷嚏流涕,声重,或咽痛咳嗽及临床各型症状消失,好转,发热,咽痛咳嗽等症减轻,无效:与治疗前症状体征无改善4.疗效,本组患儿治疗时间为3——7天,185例治愈,2例发展为肺炎,转入上级医院治愈5.讨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儿童多见,发病率高,不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有时还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一定的传染性,应积极防治在临床治疗中体会到,运用中医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法灵活,即可病因治疗,又可对症治疗,而且与西药的常规治疗不相矛盾,缩短了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控制了在人群中的传染与流行,还可以减少西药副反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2008年4月第7版.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