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0年安通学校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讲义6-3.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3666665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共 5 页41.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 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 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 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 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问:(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细节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这两个细节表现了南霁云什么性格特点? (3)在这段文字中哪些地方采用了侧面烘托? 答:(1)拔刀断指和射塔明志 (2)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以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来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举动 的壮烈;三是以五十年后“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来烘托南霁云事迹影响的深远 42.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 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问:(1)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2) “云未应”是什么原因? (3)描写南霁云对刻画张巡形象起什么作用? 答:(1)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2)想要诈降以伺机复仇 (3)起映衬作用 4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 ,谓嵩曰:“何 为久读此?” 嵩曰:“未熟也 ”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 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 无疑 问:(1)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与睢阳保卫战无关,是否多余?为什么?(2)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答:(1)并不多余,它使张巡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2)博闻强记,记忆力超群 (3)肖像、对话和细节描写 4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 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阴阳如平常 问:(1)这段话表现张巡怎样的性格特征?(2)对张巡的刻画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这段文字中侧面烘托表现在哪里? 答:(1)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2)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 (3)以“众泣不能仰视”来烘托张巡的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45.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 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问:(1)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2)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和“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第 2 页,共 5 页且硕茂、早实以蕃”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 (3)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称赞郭橐驼的? (4)这段文字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1)概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 (2)侧面、正面 (3)对比 (4)引出下文对种树之道的议论,以阐发文章的主旨 46.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 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2)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在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中,这个原理又体现为哪两个方面? (4)结合全文看,作者强调的是哪一方面? 答:(1)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总述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

      第二层至“其性得矣”民,说明郭橐驼种树 的具体经验其余为第三层,由此所得出的结论 (2)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其置也若弃 47.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8]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 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1)这段文字写了哪两种“他植者”?他们各自违反了郭橐驼种树经验的哪一方面? (2)作者详写了哪种他植者? (3)为什么要详写这种他植者? 答:(1)过于马虎的和过于殷勤的前都没有做到“其莳也若子” ,后者没有做到“其置也若弃” (2)过于殷勤的他植者 (3)为下文揭露“好烦其令”的长人者预作铺垫 48.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 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缀饔飧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 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试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郭橐驼的话,刻画了官吏下乡时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答:(1)中心意思在于揭露政令繁苛,给百姓造成的痛苦2)刻画了下乡小吏狐假虎威,装腔作势的形象特征 49.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 始出 问:(1)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和权贵怎样的嘴脸? (2)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答:(1)表现干谒者的奴颜婢膝,权贵的虚伪贪婪第 3 页,共 5 页(2)采用了细节描写(或人物的行动描写) 50.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 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问:(1)找出这段句子中属于描写的句子。

      (2)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1)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2)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权贵低头献媚的志节 (3)这段文字与前面所描写的干谒者的行为恰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官场的腐败,以及 作者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厌恶 51.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某,见某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 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问:(1)这段话赞扬了马伶怎么的从艺精神? (2)马伶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怎样的启发? (3) “见某犹之见分宜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1)赞扬了马伶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从艺精神 (2)一是启发我们要有马伶这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二是启发我们文 艺创作要取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 (3)借代 “昆山”是顾秉谦的籍贯,用来借代顾秉谦;“分宜”是严嵩的籍贯,用来借代严嵩 这句话意思是“见到了顾秉谦,就像见到了严嵩。

      ”作者巧妙地讽刺了当今相国顾秉谦与严嵩是同奸佞 52.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 语 问:(1)从这个开头来看,全文的主旨应该是什么? (2)这个开头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53. 阅读冰心《往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涵说, “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的 ”我不觉笑问, “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 “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问:(1)概括涵所描绘的大海的性格 (2)涵对大海性格的描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大海? 第六部分 分析题(30 分) 52.(1)赞美大海 (2)欲扬先抑 53.题答(1)温柔而沉静 (2)拟人 (3)为了以大海的美德来象征人的品德,号召我们做一个“海化”的青年 54.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 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 尤为小孩所喜。

      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 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第 4 页,共 5 页(1)这种被视贱的植物是什么? (2)这种植物的用途是什么? (3)描写这种植物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举两例说明 (4)作者引用日本《俳句大辞典》有什么作用? 答(1)紫云英 (2)用途有大锅饭:一是播种田内,作肥料;二是可食用;三是白色花者可治病 (3)采用比喻手法如说紫云英的花连接不断 ,一片锦绣时,作者用“华美的地毯”做比;又如紫 云英的花“状若蝴蝶,又如鸡雏” (4)其作用是把浙东地区的民俗风情放置到横向的文化比较层面,由野趣升华为雅趣 55.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 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意思的? (3)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4)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5)最后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1)南国之秋不如北国之秋。

      (2)对比法 (3)以南国之秋的色彩不浓、味道不永、来反衬北国之秋色彩浓,味道永 (4)排比、比喻 (5)表现了作者留恋和热爱北国之秋的感情 56.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隆隆地,他听得了叫他汗毛直竖的怪响了这不是雷鸣,也不是海啸,他猛一抬头,他看见无数青 面獠牙的夜叉,从海边的黑浪里涌出来,夜叉们一手是钢刀,一手是人的黑心炼成的金元宝,慌慌张张 在找觅牺牲品 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娆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 上,唱迷上的歌曲 (1)指出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分别说明其象征意义 (2)文中“人鱼“这一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向人们提出怎样的警示? 答(1)夜叉象征黑暗势力;人鱼象征着诱惑 (2)肖像描写和行为描写警示人们不要受诱惑(或不上当受骗) 57.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 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 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 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 就像认识我自己 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 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 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