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童话《小白船》中体现的儿童想象力与感受力.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8226177
  • 上传时间:2017-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9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童话《小白船》中体现的儿童想论童话《小白船》中体现的儿童想象力与感受力专业班级:汉语101 学号:201001903028 姓名:罗铁真摘要:清凌凌的小溪脆生生的地唱着歌谣,小红花扭动软软的腰肢为小溪伴舞,绿萍也旋转着炫耀起自己沾满露珠的纱衣,水面上的浮萍也害羞的轻轻摆动;就连水中的鱼儿也按捺不住,从水底轻巧跃起,荡起一波又一波的水鳞... ...这条小溪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活泼美好对了,还有小溪右岸停着的那条小白船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小白船》以天真美好的笔法写下了两个小朋友被狂风吹远之后又凭着自信、乐观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获得帮助、回到家的故事本文将结合童话《小白船》的创作背景以及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创作理念阐述《小白船》中是如何体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并阐明儿童想象力、感受力的重要性,进而从中探讨当时中国儿童想象力、感受力的状态以及现状关键词:《小白船》 、叶圣陶、儿童、想象力、感受力正文:一、作者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圣陶 “教育小说”的基调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从1921年冬至1922 年夏,他一共写了23篇童话,于1923年结集出版,书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话的篇名《稻草人》 二、 《小白船》简介《小白船》是叶圣陶创作的第一篇童话,主要情节是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来到一条美丽的小溪边坐上了小白船游玩看着周围可爱的景色,两个小孩高兴地唱起了《鱼儿歌》 歌还没有唱完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把两个小朋友吹到了离家很远的一片旷野两个孩子上了岸,遇到了一只小白兔,又遇到了小白兔的主人两个小朋友请求小白兔的主人送他们回家,那人却要问两个小朋友三个问题,两个小朋友以自己内心的“爱、善、纯”打动了那人,最终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回家的路很多人都记得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份,却很少有人知道1921年还是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的起点正是在1921年,在这块黑暗的土地上,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割据,从“翰林总统”徐世昌、下野的大元帅孙中山,到学者李大钊、蛰居在小胡同的“北漂”毛泽东,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国家的出路和未来,而叶圣陶先生却在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以一篇这样美好纯真的作品在一众读者的心中种下了“纯善” 、 “博爱”的种子。

      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想象力的作用就是他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感受力:迅速的理解一事物并运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迅速加以情感渲染的能力三、分析小白船中体现的儿童想象力以及是如何表现的从《小白船》的一开篇,作者叶圣陶以清新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那可爱的小溪、微笑的小红花、如同睡莲的绿萍、绣花针一般的小鱼儿,呆呆的青蛙... ...在作者笔下,这条小溪仿佛流淌出了鲜活的气息到这里,一幅美好天真的卷轴缓缓的在读者面前展开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 ”这说明叶圣陶是十分重视想象力的,而在开头前两段也展现出了想象力的美好,可以从中解读出敏锐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就如同小溪的景致一样美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皆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小男孩与小女孩坐上了小白船,小女孩提议一同唱起《鱼儿歌》 ,于是他们唱起歌来: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唱好听的歌,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采好看的花,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有快乐的一切,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一首充满童真的《鱼儿歌》乍一看是对鱼儿的热情相邀,但细细品味便可发现歌词中的深深含义歌词中唱到“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 “网”可以看作是对想象力和感受力的外在局限,而被缚在网内的鱼儿就是儿童本该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钩儿”是将鱼儿钓起的渔具,狠狠钩住鱼儿的嘴部给鱼儿带来疼痛,这说明儿童的想象力、感受力就如同水中的鱼儿一般,若是将想象力与感受力强行剔除,儿童就将像离开了水的鱼儿一般,失去了快乐的源泉,痛苦不堪从那人和两个孩童的三问三答之中可以也可以看出作者叶圣陶在对于想象力与感受力有着独特的解读现在我们来逐个分析问答:那个人说:“第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他们要唱 给爱他们的人听 ”女孩儿抢先回答 ——小女孩以孩童的感受力感受到鸟儿歌声中的欢乐,进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加以解读,认为小鸟儿之所以唱歌是因为鸟儿知道两个小朋友对自己满心喜爱,所以才为他们放声歌唱从中不难看出,儿童敏锐的想象力与感受力给他们的世界带来了许多的美好与爱,这将影响到他们探视世界的眼光与角度。

      那人点点头说:“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儿回答说:“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而叶圣陶先生却借小男孩之口提出了“香就是善” 、 “花是善的标志”的观点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水”与“香”联系水是顺着山川的走势滋润万物,而香则是依托空气飘摇传馨在成人的世界里都认为“上善若水” ,而在孩童的世界里却没有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小男孩之所以如此笃定的说出自己的回答,是因为他们没有受着所谓“常识” 、 “定律”的束缚,仅仅是透过自己的感受力去感受,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个人拍手说:“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 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 ”女孩儿举起右手,好像在 课堂上回答老师似的:“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 ”——毫无疑问,小白船当然是纯真的象征而小白船为什么得以成为纯真的呃象征呢?原文写到:“ 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和桨,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子,又窄又长胖子是不配乘 这条船的胖子一跨上船,船身一歪,就掉进水里去了老人也不配乘这条船老人脸 色黝黑, 额角上布满了皱纹,坐在小船上,被美丽的白色一衬托,老人会羞得没 处躲藏了。

      这条小船只配给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乘 ”儿童的纯真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他们日后的生活经验加上一笔笔或浓或淡的色彩,而小白船正是象征着孩童没有一丝杂色的内心,可以由想象力勾勒出任何一种线条,可以由感受力影印出任何一幅图画胖子和老人之所以不配乘这条船,是因为他们或是承载了生活的重压,或是沾染上了现实的暗色,这都是孩童纯真的心灵所无法承受之重、之暗小朋友的心灵都应充满着轻快跳跃的想象力以及颜色鲜亮的感受力而《小白船》的结尾也是十分深刻的:“男孩儿说:‘没有这场大风,就没有此刻的快乐 ’女孩儿说:‘要是咱们不能回答他的问题,此刻 还有快乐吗?’” 作者由此进一步点明:美好的想象力与敏锐的感受力是儿童找到心灵归属的依托,被剥夺了想象力与感受力的孩童是无法回归到快乐的心灵家园的回顾整个故事主线:两个小朋友乘着小白船,欢快的游玩、歌唱 ——刮起大风,将小白船远远吹离 ——两个小朋友停住小白船,登上一片旷野,吃着柿子 ——遇上小白兔,小白兔的主人找来,小男孩向那个人问路 ——那个人提出送他们回家,条件是要回答出他的三个问题 ——两个孩子回答出问题,在那个人的陪护下坐着小白船驶向家的方向实际上两个小朋友的经历正好对应孩童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了与生俱来 ——迷茫流失 ——停滞空泛 ——努力寻求 ——后天培养 ——找到归属这五个阶段。

      而这恰好表达出儿童的想象力与感受力不仅仅源自先天,更需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进入那美好的“神仙的世界” 小白兔的主人一直充当着两个天真乐观的小朋友的背景,但也十分值得深究他虽然高大可怕,但却有着一颗柔软、慈悲的内心,这颗内心让他养着可爱的小白兔、挂心两个小朋友的安危、理解并尊重小朋友的思维并护送两个小朋友回家本文认为, “那个人”的形象实际上是叶圣陶先生为时下中国儿童的父母设立的榜样虽被乱世生生的逼出了狰狞的面目,但仍然会竭力为儿女们庇佑着一方小小的纯美天地5结合叶圣陶的创作理念、生平入手进一步分析(现实主义童话)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 着眼于儿童 重视儿童情趣这篇《小白船》是叶圣陶先生的早期作品,当时的他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着眼于儿童的情趣而又因为童话被叶圣陶看做是“儿童小说” ,所以现实主义色彩赋予他的童话幻想以更多写实的内容,在童话的幻想世界里,一切形象都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同时注重追求纯净幽美的抒情风格着意突出因奇异幻化而产生的浓郁的抒情色彩,注重意境、诗情和哲理的交融《小白船》的成篇时年,正值兵荒马乱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多数儿童处于怎样的一个精神状态:面对饥馑、担惊受怕、艰难过早地摆在他们眼前,本该拥有的童真与烂漫的菱角早已被生活硬生生的磨平,想象力与感受力同他们像是一对可望不可求、相爱相杀的怨偶,想象力丰富,就多一分危险;感受力敏锐,就增一分痛楚。

      所以说《小白船》实际上是一篇感性与现实想融合的作品,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与敏锐的感受力去抒写现实人生,在那样的乱世中重振童年时光的美好,高举“爱、善、纯”的大旗,述说着想象力与感受力是多么的美好我们不妨将此解读为不论世界如何之现实,想象力与感受力也都不可或缺并将永不褪色结语:童话《小白船》中美好的一切令人心驰神往,仿佛只要去想去感受了就能够得到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儿童的想象力与感受力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计算机能力居世界儿童排名第一,而想象力与感受力却是位于倒数第一,情况危急那颗被束缚的童心,那想象力与感受的的源头,期待着释放与春游而这引发中国童话作家新一轮的深思新时期的童话创作更着重于追求强化童话的审美意识、冲破自然法则的约束、充分发挥童话的幻想作用,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观念变化,使孩子们从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