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中班幼儿节奏感的策略研究.doc
5页培养中班幼儿节奏感的策略研究【摘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对他的智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根据中班幼儿的音乐发展特点,以音乐节奏为切入口,在了解中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对节奏感知的有效性,通过对节奏的基础训练从而提高幼儿音乐能力关键词】中班幼儿 ;节奏感 ;策略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它是“音乐的骨髓”“音乐的生命”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提升幼儿音乐素养的基础.中班幼儿经过了小班一年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能跟着老师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据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并且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但是他们的这些动作都还需要教师的提醒,对节奏的感知还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身的音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和培养而这个阶段的幼儿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是培养其节奏感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更应注重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逐渐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节奏感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用耳倾听,感知节奏1.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受节奏节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引导幼儿去感知它,寻找它?作为教师要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且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从听觉入手,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如:小闹种,一动会笑的不倒翁,打开盒盖会叫的蛐蛐,风、雨、雷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等,放在音乐活动角,让幼儿通过听,感知它们不同的声音、节奏.其次,引导幼儿模仿这些生活中的自然节奏如:“嘀嘀——”汽车喇叭声、“咔嚓咔嚓”的火车行进声、“滴答滴答"的流水声等请家长带孩子到马路上散步、玩耍时,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帮助他们分辨出其中的节奏,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充分感觉到生活四周处处有节奏,并对学习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倾听音乐,感受节奏在感受了生活中自然的节奏基础上,要进一步去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首先就要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那如何让幼儿有倾听音乐的意识,并喜欢倾听音乐呢?(1)选择幼儿熟悉的音乐作为节奏入门的奠基石 熟悉的音乐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经常有选择性的播放这些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猜一猜是歌名,如《铃儿响叮当》,有的幼儿马上会点头等做一些身体动作,有的幼儿则偏偏起舞,正因为是他们熟悉的,他们才愿意去感受,去表达,这为提高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和引导的机会2)利用教师的肢体语言作为感受节奏的助推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日常活动中播放一些歌曲时,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有时候还不会使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就要通过自身的语言和动作给幼儿这个印象比如,当听到一首抒情的曲子,教师感叹到:“好优美的曲子!”当听到一首节奏较快的歌曲时,教师又说“这首歌听上去非常的有力"帮助幼儿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节奏特点,并帮助幼儿理解并积累这些音乐的表现节奏的专业术语3)运用多种感官作为听辨节奏的风向标.如:听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走步、拍手、点头;随击鼓声的快慢,让幼儿慢走、快走或跑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对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感知节奏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二、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幼儿对节奏的感知最主要体现在动作上,相反在培养和训练节奏感也主要是通过动作来实施那如何让幼儿听着音乐动起来呢?一般的做法是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所谓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是幼儿在唱歌和进行舞蹈活动时,用身体部位的运动来体现节奏,反映音乐的性质,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其动作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
1.激发“动一动”兴趣幼儿出生后刚接触音乐,是有“动”的意思,一些孩子一听音乐都会不由自主的动起身体,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社会规矩约束的增多,有的幼儿反而听到音乐后不再有“反应”,教师就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听到音乐后动起来在日常教学中,不管是听到什么音乐,哪怕是教师敲打的一些铃鼓声,都可以引导幼儿动一动,充分激发他们“动”的意识,对于一些能跟着音乐节奏动的小朋友,要重点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小朋友向她学习节奏感非常强的孩子,是很好的小老师,可以鼓励其他的幼儿模仿,一定的模仿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2.从单一动作向全身整体动作过渡动起来,该怎么动?动什么地方?这是让幼儿听音乐做相应身体动作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动,大部分动作主要是以拍手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和引导他们发现听着音乐不仅能拍手,而且还能拍肩,跺脚,扭屁股等等,发现了有这些动作后,他们变得更加大胆了,经常能创编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动作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后,就引导幼儿协调身体,配合手脚一起做这些动作,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动作还很不协调,本来很有节奏的单一动作,配上身体的其他动作也变得非常的没有节奏,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幼儿的动作协调,也有节奏了.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用自己的动作表达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在音乐活动中时,让他们用动作表达对节奏的理解在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或者拍子上,如小鸡,小鸭可以引导他们模仿动物的声音,然后在引导他们做出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可以扭动身体学小鸭动作;在欣赏歌曲《娃娃》这个活动,我让幼儿先倾听音乐,第一遍感受完以后,我在随着音乐节奏而做出一些动作,然后让他们再跟着音乐节奏做我刚才做的动作,让幼儿用动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们的节奏感明显提高.3.在音乐节奏游戏中协调动作培养幼儿的速度感是节奏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节奏的动作、速度必须合拍一致,才能明显地表现出音乐的速度.如:用走跑的动作表现节奏,开始,弹奏用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 |),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走步,走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完全一致,然后再弹奏八分音符为半拍的乐曲(×× ××|××××||),幼儿来不及走步,就很自然地跟着音乐小跑起来训练几次后,只要教师弹的节奏一变,幼儿马上就会变换步伐在此基础上,立即引导幼儿用别的动作来表现上述节奏,如启发幼儿思考:我们生活中,哪能些活动动作的快慢与我们刚才听音乐走步和跑步的快慢一样?幼儿立即联想起游戏中的跳绳与走步一样,拍球与跑步一样……再请幼儿随相同的音乐做跳绳、拍球等动作,使他们进一步感知并掌握节奏。
再如游戏《小动物走路》中,将音乐节奏和动物走路形象结合,让幼儿戴着鸭子、兔子、熊猫等头饰,随音乐模仿它们走路的姿势,如果音乐的节奏表现了鸭子走路的动作,则戴鸭子头饰的小朋友出来走路或跳舞,若音乐的节奏现现了兔子走路的动作,扮兔子的小朋友出来,其余以此类推,以次培养幼儿对节奏速度的感知在区域活动时间播放不同节奏的乐曲,节奏明快的《小海军》《进行曲》、节奏较慢的《摇篮曲》《小夜曲》等,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的快慢,用优美、抒情的动作表现乐曲缓慢、悠扬的节奏;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欢快的节奏三、结合兴趣,表演节奏音乐表演活动包括很多,有舞蹈、韵律动作等等,其中最能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就是韵律动作,因为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节奏”教师在开展这类活动时,不应该追求形式上的花样,让幼儿创编出很多与众不同的动作,而是应该从一个动作或两个动作出发,着重帮助幼儿配合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如《唐老鸭减肥记》这个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注重视让幼儿创编出许多减肥的动作,忽略了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表演过程中虽然有音乐,但是幼儿在表演动作的时候却根本无视于音乐的存在,都只顾做自己的动作,这样就失去了音乐活动的意义,它没有音乐,也没有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用个别动作,着重带领幼儿练习听着音乐做动作,重点练习让孩子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关系,这样大部分幼儿的动作都能跟上音乐的节奏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乐器演奏,练习节奏中班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但是由于中班幼儿没有演奏乐器的经验,因此在进行乐器演奏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预备活动,如:1.节奏练习和诗歌朗诵的结合.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在学习朗诵诗歌时,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其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诗歌设计一些有特点的,富有变化的节奏句式,并加上拍手、拍腿、拍脚等伴奏方式,使诗歌具有音乐性ﻫ 2.节奏练习同歌曲教学的结合在学习歌曲时,我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按歌曲节奏拍击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肩、手、腿等)或用乐器伴奏,这样,使整个节奏练习变得轻松、愉快,富有童趣.此外,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开始先让幼儿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铣锤敲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
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也可自由创编节奏四、结合歌词,创编节奏自编即创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各种节奏地同时,还非常注重幼儿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歌曲《老母鸡》中,可以启发幼儿创编歌曲最后一句念白的节奏,即创编母鸡叫声的节奏,并要求模仿它的叫声,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参加,创编了许多不同的节奏:× - | × × | × — || 咯— | 咯 咯 | 哒-|| ﻫ × × × | × × × | × × × × | × × × ||ﻫ 咯咯 哒 | 咯咯 哒 | 咯咯 咯咯 | 咯咯 哒ﻫ × - - × × × × | × — - × × × × || 哒- — 咯咯 | 哒— —咯咯 咯咯||ﻫ × × × × | × × × ||ﻫ 咯哒 咯哒 | 咯咯 哒 || 培养幼儿节奏感,虽然是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但同时还要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音乐素质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曾说:“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理解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使幼儿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郭毅恒.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铺垫环节策略探讨[J],大观,20162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3.吴文娟.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提升幼儿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