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docx
14页附件 2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23-2023 年〕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组织实施好工业强基工程, 夯实工业根底,提升工业进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特制订本指南一、背景工业根底主要包括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根底材料、先进根底工艺和产业技术根底〔简称“四基”〕,直接打算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表达, 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底和支撑条件经过多年进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根底体系但是,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 件〕、关键根底材料严峻依靠进口,产品质量和牢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根底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根底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效劳等力气薄弱工 业根底力气不强,严峻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进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将来 5-10 年,提升工业根底力气,夯实工业进展根底迫在眉睫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 2025》的核心任务,打算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简洁性的系统工程,必需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动打算,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 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 务求抓出实效。
二、总体要求〔一〕根本原则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突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需结合、协同创”,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创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打算,建设一批产业技术根底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进展,着力构建市场化的“四基”进展推动机制, 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根底——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产业链瓶颈,从问题动身,分析和争论工业“四基”的薄弱环节,针对共性领域 和突出问题分类施策——坚持重点突破依托重点工程、重大工程和骨干企业,区分轻重缓急,点线面结合,有序推动,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 迫切、根底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根底产品和技术——坚持产需结合瞄准整机和系统的进展趋势,加强需求 侧鼓舞,推动根底与整机企业系统严密结合,推动根底进展与产 业应用良性互动——坚持协同创统筹各类创资源,促进整机系统企业、2根底配套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的有 效融合,产品开发全过程对接、全流程参与,探究科技与产业协调、成果和应用互动的模式。
〔二〕主要目标经过 5-10 年的努力,局部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根底材料到达国际领先,产业技术根底体系较为完备,“四基” 进展根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形成整机牵引与根底支撑协调 进展的产业格局,夯实制造强国建设根底到 2023 年,工业根底力气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与工业进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根底体系40%的核心根底零部件〔元 器件〕、关键根底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先进根底工艺推广应用率 到达 50%,产业技术根底体系初步建立,根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具体目标是:——质量水平显著提高根底零部件〔元器件〕、根底材料的牢靠性、全都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整体水平明 显提高——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推动 80 种左右标志性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70 种左右标志性关键根底材料、20 项左右标志性先进根底工艺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信息通信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领域的“四基” 问题领先解决——支撑力气明显增加建设 40 个左右高水平的试验检测类效劳平台,20 个左右信息效劳类效劳平台,效劳重点行业创进展3——产业构造优化升级培育 100 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10 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形成 10 个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 300 亿的根底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任务〔一〕推动重点领域突破进展专栏 1 十大领域四基“一揽子”突破行动〔一〕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嵌入式 CPU、支持 DDR4、3D NAND flash 的存储器、智能终端核心芯片、量子器件、FPGA 及动态重构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突破 8 英寸/12 英寸集成电路硅片,显示材料、光刻胶、光掩膜材料、高端靶材、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等关键根底材料突破集成电路 16/14nm FinFET 制造工艺、CPU 专用工艺、存储器围绕《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进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统筹规划,利用各类资源,分领域分阶段分渠道解决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的“四基”进展亟需发挥工业强基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创治理,梳理装备和系统需求, 分析产业现状,遴选 170 种左右标志性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根底材料和先进根底工艺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突破依据小规模、专业化、精细化的原则组织生产专用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根底材料,重点解决终端用户的迫切需求依据大批量、标准化、模块化的原则组织生产通用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根底材料,推广先进根底工艺,重点提升产品牢靠性和稳定性。
组织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集中成体系解决十大重点领域标志性根底产品和技术,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引导材料、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工艺和技术研发机构等有机结合,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解决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进展瓶颈4超周密工艺等先进根底工艺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根底软件〔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高档智能型、开放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主轴、丝杠、导轨、大型周密高速数控机床轴承、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及轴承、智能活塞压力计、高速高性能机器人伺服把握器和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传感器、变频智能电动执行器等核心根底零部件开发具有系列原创技术的钛合金、高强合金钢、滚珠丝杠用钢、高温合金、高强铝合金等关键根底材料推广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周密及超周密加工〔切削、磨削、研磨、抛光〕工艺等先进根底工艺〔三〕航空航天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显示组件、惯件、大功率电力器件、航空传感器、智能蒙皮微机电系统、紧固件和轴承、SoC/SiP 器件、微机电系统等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开发高强高韧轻质构造材料、高温构造材料、构造功能一体化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PBO 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Rusar 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耐凹凸温存高耐候性氟硅橡胶材料、耐 650℃以上高温钛合金材料、拉伸强度超过1400MPa 的高强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导热镁合金材料、飞机蒙皮和机翼用铝合金材料、高温合金单晶母合金、标准件用高温合金等关键根底材料。
推广热加工工艺与周密高效快速成形技术、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工艺、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金属粉末制备工艺等先进根底工艺〔四〕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齿轮、密封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电控系统、深水作业和机械手等核心根底零部件开发高性能海工钢、特种焊接材料、双相不锈钢、高性能耐蚀铜合金、低温材料、降低船体摩擦阻力涂料等关键根底材料推广高牢靠、高精度激光焊接工艺等先进根底工艺〔五〕轨道交通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车轴、车轮、轴承、齿轮传动系统、列车制动系统、轨道交通用超级电容、功率半导体器件、车钩缓冲装置、空气弹簧、抗侧滚扭杆等核心根底零部件开发高强度大尺寸中空铝合金型材、绝缘材料、高性能齿轮渗碳钢、型高分子材料等关键根底材料推广金属型压力铸造技术、无模化铸造成型技术、双频感应热处理技术等先进根底工艺〔六〕节能与能源汽车“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电控喷油系统、动力总成电子把握、驱 动电机、电机电子把握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堆、机电耦合装置、自动变速器等核心根底零 部件开发轻量化车身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动力电池电极和基体、电机用硅钢和永磁材料、特种橡胶、高强度钢、低摩擦材料、高端弹簧钢、超高强汽车板等关键根底材料。
推广轻量化 材料成形制造工艺、汽车件近净成形制造工艺等先进根底工艺〔七〕电力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大型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高温变送器、核级变送器、变频智能电动执行器、冷却剂主泵、煤粉泵、固体泵、堆内构件,大型核电汽轮机焊接〔整锻〕转子、2023 毫米等级末级长叶片、德士古汽化炉专用热电偶、自补偿式智能固态软起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大型半速汽轮发电机转子、可变速水泵水轮机转轮、大型水轮机转轮模压叶片、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等核心根底零部件突破重型燃机关键高温材料、叶轮用高强韧不锈钢等关键根底材料推广重型燃机高温合金熔模铸造及定向和单晶铸造工艺、超大型铸锻件制造工艺及焊接和热处理工艺、典型高温零部件构造设计与制造工艺、高压开关灭弧室核心部件3D 打印一次成型等先进根底工艺〔八〕农业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导航与智能化把握作业装置等核心根底零部件〔九〕材料“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一代功能复合化建筑用钢、高品质模具钢、圆珠 笔头用高端材料、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聚氨酯树脂、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单体、 生物基材料、功能纺织材料、高性能分别膜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特种陶瓷和人工晶体、稀土功能材料、3D 打印用材料、可再生组织的生物医用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特高压用绝缘材 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和石墨烯材料。
5〔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 8MHU 以上大热容量 X 射线管、型X 射线光子探测器、超声诊断单晶探头、2023 阵元以上面阵探头、微型高频超声探头〔血管或内窥镜检测〕,MRI 用 64 通道以上多通道谱仪、CT 探测器、PET 探测器〔基于硅光电倍增管〕、超周密级医疗机械轴承等核心根底零部件开发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植入电极、3T 以上高场强超导磁体、临床检验质控用标准物质等关键根底材料突破抗体药物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重组蛋白药物型治疗性疫苗和细胞免疫治 疗嵌合体抗原受体CAR-T 细胞技术等制剂,推广具有生物活性的3D 打印人工血管工艺以上包括核心根底零部件〔元器件〕80 种左右、关键根底材料 70 种左右、先进根底工艺20 项左右〔二〕开展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应用是提升根底产品质量和牢靠性,促进 “四基”进展的关键以需求为牵引,针对重点根底产品、工艺提出包括关键技术 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 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的“一条龙”应用打算,促进整机〔系统〕和根底技术互动进展,协同研制计量标准,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模式,推动产 业链协作。
鼓舞整机和系统开发初期制定根底需求打算,吸取根底企业参与;鼓舞根底企业围绕整机和系统需求,不断开发和完善产品和技术鼓舞整机和系统企业不断提高根底产品质量、培育品牌,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先进根底工艺的普及率,提升生产技术和治理水平,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效劳化转型专栏 2 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打算〔一〕传感器“一条龙”应用打算立足光敏、磁敏、气敏、力敏四类主要传感器制造工艺提升,与主机用户协同,开发针对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全系列配套传感器及系统;构建模拟现场的试验环境;建设适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