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与模式.docx
5页新论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与模式张辑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6)[摘要]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信息的获取、处理、使用,这同时也是信息行为 的总体模式信息处理是信息行为内容和模式的中间阶段,对信息使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信 息的外化处理是信息内化处理在生命体外的拓展形态,具有群体和社会意义,可增强信息的 确定性、可靠性,并大大增加所处理信息的数量信息行为的分体模式有个体、群体、社会 (国家)三种人类社会(国家)信息行为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在信息外化处理中,发展形 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社会信息体,人类的信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信息体进行 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是社会信息体的两个主干,其质量状况决定着信息行为尤其是信息 使用的质量与效应,对整个社会的状况也具有深刻影响[关键词]信息行为内容 信息行为模式 信息的外化处理 社会信息体[分类号]Abstract: The basic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include the access, disposal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hat is the total mode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The information disposal is the stage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he exterior disposal of information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ner disposal of information, which can enhance the certainty and account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add the quantity of the disposed information.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is classified as three kinds, namely individual, community and society.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the human society h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at develop an independent social information body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exterior disposal of information. To a great extent, the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s conducted by the social information body. For the social information body which has two pilla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ts quality is essential to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especially information use. Also, the quality of social information body has much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Information behavior content, Information behavior mode, The exterior disposal of information, Social information body.信息行为是有信息能力的生命体对信息这一客体对象所采取的一切行为。
由于信息本质 上是一种虚在,且在现实中虚实兼具,要借助物质、能量等实在才能体现其自身并实现其价 值,所以信息行为比以物质、能量为客体对象的其他行为,有着明显不同的规律、特点探 讨并揭示其特有的规律、特点,意义重大但已有信息基础理论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很粗浅, 往往用一个“信源——信道——信宿”的模式及其理论阐释,就交待了其实,“信源—— 信道——信宿”只是一个通讯或曰信息传递(传播)模式,而信息传递(传播)只是信息行 为的一个具体内容仅用这样一个模式及其理论阐释来诠释全部信息行为,显然是不够的 全面深刻地探讨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模式及其规律性问题,是信息基础理论必须完成的重 要课题本文将对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与模式,做一番框架性探讨一、信息行为的构成信息行为的构成,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行为的一种框架性认识,以便于对信息行为的内 容和模式作进一步理论探讨可从行为主体单位和行为过程两个维度进行:(一)从信息行为主体单位的维度,可将信息行为划分为个体信息行为、群体信息行 为和社会信息行为三个基本层面这三个层面的信息行为虽相互联系且明显不同,但个体 信息行为是其主干或核心后两者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个体信息行为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延 伸和复合形态,并要通过个体信息行为方能实现其价值。
没有个体信息行为,群体和社会 信息行为将无法存在,无从谈起二)从信息行为过程的维度,可将全部信息行为概括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使用三个基本部分这三个基本部分,同时也是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和总体(基本)模式, 但在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其具体的展开与表现有所不同为表述方便,可将其称 为信息行为过程的“三步曲”或“三段论”二、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上述“三步曲”的理论展开信息获取”是信息行为的 开端或曰开始阶段;“信息处理”是信息行为的中间阶段,其具体内容最多也最复杂,并对 信息使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三步曲”中具有主干或主导地位当今社会的诸多专门信息 工作,基本上都是“信息处理”的某种具体的外化形态;“信息使用”是信息行为的结束阶 段,它承载着信息行为的目的,意味着信息价值的实现,且与信息行为主体需信息支撑的其 它行为融为一体也就是说,“信息使用”在现象上往往并不表现为某种单独可见的行为动 作,而是体现在生命体所有需信息支持,与信息有关的日常行为中如获取并确认“外边下 雨了”的信息后,出门就带把伞,而“带伞”、“打伞”,是以物质为对象的日常行为,但同 时也是对“下雨了”这一信息的使用行为。
信息行为基本内容的三步曲,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很复杂,相互之间往往有着难以分 割的密切联系,决不像理论上所概括得那么清晰、简单一)信息获取即有信息能力的生命体将信息所指对象或已存在的物态信息内化为本态信息的行为,分 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两种具体说来,就是生命体通过启动其信息能力(如看、听、嗅,阅 读、思悟、冥想、感应等等),或将信息所指对象感知、摄取为信息;或接收其他生命体发 出的在物理时空中已经存在的物态信息前者为直接获取,后者为间接获取(相对信息所指 对象而言)如看到外边下雨,从而获取“下雨了”这一信息,就是直接获取;而别人告诉 你“外边下雨了”,就是间接获取间接获取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递(通讯、传播)行为, 对信息发出者而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信息的使用但这种传递、传播意义上的使用,与 生命体将信息用于指导其行动(如因知道下雨而打伞)或作为精神营养吸收,不是同等意义 上的使用二)信息处理即生命体在获取信息后到使用信息前这段时间内对信息所施加的一切行为分内化处 理和外化处理内化处理是信息处理的根本所在;外化处理是内化处理的外在扩展形态和强 化手段,其意义在于物化、固化、强化内化处理的结果,从而使所确定的信息内容能在体外 的物理时空中具有更好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能在更广阔长久的时空中充分实现其价值,并大 大增加所处理信息的数量。
信息处理的指向是信息能被生命体有效使用,产生对生命体有利 的效应,避免或减弱可能产生的负效应1、信息的内化处理信息的内化处理指生命体在其体内对信息的处理广义的信息内化处理包括信息获取在 内,狭义的信息内化处理是指信息获取后到信息使用前,对信息进行的处理活动这里取狭 义信息的内化处理可能极为短暂,乃至瞬间完成,也可能复杂而漫长,甚至终其一生也不 能完成——这取决于诸多相关因素信息内化处理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分辨、确认、存储(记 忆)和加工、重组、再生两部分,非人类生命应该只有第一部分其中“确认”和“存储(记 忆)”是核心,对信息使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不确不用;不存储(记忆)就不能重复使用 这两部分之间基本上是线性关系,虽然具体的内化处理并不是每次都依次进行所有内容,但 “确认”和“存储(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内化处理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速度与效率, 但确定性与可靠性不如外化处理外化处理的特点则正好相反另外,信息的内化处理只对 生命个体有意义且只存在与个体生命中,没有群体意义和社会意义群体与社会层面的信息 行为,只能通过信息的外化处理才能实现2、信息的外化处理信息的外化处理是指生命体在其体外对信息所进行的处理,也就是将本态信息外化为物 态信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相应处理的行为。
信息外化处理是信息内化处理的外在形态,但表 现得更为清晰、确定、复杂信息外化处理的具体内容很多,可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 信息的形式化,将信息内容用物理形式(声音、动作等)或物质形式(痕迹、符号、文字、 雕塑等)表现于体外的时空中;二是信息的共享,即在群体中将信息传递、传播、交流前 者(形式化)是外化处理的起点与基础,无此,外化处理将无从谈起;后者(共享),是外 化处理的核心所在,无此,外化处理将没有意义人类与非人类的信息外化处理虽基本内容相同,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因生命形态和能力的 不同而不同非人类的动物在形式化上主要是物理化方式,很少有体外的物质化方式其物 理化形式一般也只能是声音、动作、波(声纳)等生命本能;其物质化形式也只能是其排泄 物等,顶多是身体在体外自然物上留下的痕迹,但这些物质是否真有信息意义尚不能确定 而其“共享”(传递、交流)的方式,也只是直接的主动发出和被动接收而已它们没有形 成一个外在的,具有物质实体性质的信息外化处理系统,也没有物质态的信息人类信息外化处理的方式方法,除了比非人类更加多种多样并更具确定性与可靠性外,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语言尤其是文字出现之后,形成了一个具有物质实体形态的社会性信息 外化处理系统。
为方便叙述,我将其命名为“社会信息体”社会信息体”是社会中专职从 事信息工作(以信息的外化处理为核心)的所有行业、领域的总称,其构成极其庞杂,包括 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出版印刷,图书、档案、文物管理,教育及其相应产业和技术 (如IT)等等换句话说,社会中只要某种工作与信息相关,有信息行为性质,就属于“社 会信息体”范畴社会信息体”的社会意义在于,使有社会价值的信息物态化并使这些物 态信息能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确定、连续地传播、传承,以维系人类社会信息(文化)意义上 的整体统一性与历史连续性自文字出现之后,人类的信息外化处理和社会性信息行为,除 直接的人际交流外,主要是通过这个庞大的“社会信息体”进行的社会信息体”的构成尽管及其庞杂,但对人类社会而言,则是信息外化处理的社会化 产物,必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问题以“社会信息体”为对象的理论研究,可以构成一个专门 的方向,对信息基础理论建设意义重大,但这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这里我仅从信息外化处 理和社会功能角度,将其概括为两个基本部分或称两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