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法象理论浅谈药学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318360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药法象理论浅谈_药学论文 作者:袁堂宾,刘旺华,王从红,杨展礼,李津梁,翟慕东【摘要】 通过翻阅 历史 文献 ,探究法象理论的源头以及 发展 ,寻求探索药物功效的阐释方法,宏观把握药物法象理论的使用范围,补充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的不足,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中药理论;法象;取类比象  中药的药性理论较多,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是解释药性、指导临床的重要理论统观历代的本草著作,基本上都是以以上的理论为基础框架而成的法象理论是本草理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取类比象药物的法象理论是祖国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摸索,并反复应用于实践,对药物的 治疗 效果加以 总结 ,结合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推理,再通过观察分析,上升到理论的层次,继而用之实践确实有效,于是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即根据药物的产地、生长特点、颜色、用药部位、炮制等,来解释和推演药物的功效,从而指导临床的应用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以桐叶治疗难产,败鼓皮治疗鼓胀等都是法象理论的应用   1 法象概念浅释   法象是 中国 古代 哲学 术语,指的是 自然 界的现象最早可见于《周易·系辞上》:“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取法于天地万象而应用于传统医药,即是中医的法象思维,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特有的现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虽说是独立于传统药物的主流理论,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之外,但仍然是相互渗透的   2 历史沿革   《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医试题集,其中的假令论方义一道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内经所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皆以脏法五行,色通五脏  至于金石之类,草木之品,无非法象之相符也观《神农本草卷首》云:“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是丹砂色赤,法南方之火,故丹砂之功,可以专主乎心也如今之方论所载灵砂、桂心之属,皆能治心,亦色赤之类,如麦冬、远志之辈,亦治心之药,而色不赤,何也?”[1]这个问题比较明确提出了药物的法象理论,并且对药物的法象理论的实用范围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从这里也可以推知法象理论体系的形成至少在宋朝以前  2.1 理论渊源 从《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可以看出,法象理论可见的最早记录是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当时流传的本经与现在的版本不同,现在流传的本经版本中并无“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一语)。

      内经中的体现了很浓的取类比象思想,比如《素问·示从容论》就有“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之说又如“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等[2],可以说《内经》是法象理论的源头  2.2 早期的本草学专著 早期的本草学专著在论述药物的功效时,大部分的体例都是先论述药物的味性,继而是药物的主治、别名、用法、产地采集炮制法及七情畏恶等项目,基本上很少有什么理论上的发挥,记载的功效,都是实际的经验总结,比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等,虽然都是后人辑出来的,但基本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本草学情况  2.3 宋金元时期的本草学著作 宋金元时期,医学进入了一个争鸣的阶段,整个医学界有着一股开拓创新的风气,金元诸医家也逐渐突破前人认识范围,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医学理论学说,比如说金元四大家同样,药物学也有相应的 发展 ,归经学说就是在此期间兴起并逐渐成为中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些药物的功效用单纯药的性味等理论难以解释清楚,于是这个时期的医家又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补充药性理论的不足,而有效的解释某些药物功效的方法,于是药物的归经理论诞生了[3]。

      药物法象学说也是在这个时期的本草中露出头角的,比如李东垣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在栀子条中记载易老之言:“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肺中之火[4]又如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凡根之在土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而梢降大凡药根有上中下,人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在中焦用身;在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述类象形者也[5]都是药物法象理论的体现这个时期的药物法象理论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本草学著作中还是以性味、升降浮沉为主流理论,根据法象理论阐述的药物还比较少见,但是对药物功效的阐释同早期的本草相较则有了自己的发挥  2.4 明清时期 中医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的时期,各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本草学专著也是如此,医家对本草的认识和应用也发展到了极处这个时期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已经不足以阐释药物的功效,所以诸家对本草理论的发挥也较多,药性的阐释也就较为灵活,比如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药物的法象理论,如青蒿条说“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故入少阳、厥阴血分”,又如通草条“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而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等。

      并且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部药物法象理论的巅峰之作,即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他认为“诸家本草扬厉铺张,几于一药能治百病及遵用之,卒不能治一病者,注失之泛也又或极意求精,失于穿凿,故托高远难获实效,且其说与黄炎、仲景诸书往往刺谬”于是,本着诸药“见于目而尝于口,便可推例以知其性矣”的宗旨,与其门人张伯龙以问答的形式,由浅入深,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而不是凭空的推演,将诸药纳入药物法象理论,虽说有些地方论述得牵强附会,但瑕不掩瑜,可以说是药物法象理论的集大成者全书文笔顺畅,一气呵成,洋洋洒洒,通过七十五个问题,从药物的物理相感、产地、用药部位、生长环境、采收时间、色质等,用同种求异的方法阐述药性他认为药物治病的道理是以其气味阴阳之偏来调节人的经络脏腑、四肢百节气血阴阳之偏,使之归于平和,即“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这部书是唐氏晚期的作品,是唐氏一生临床经验的结晶,其学术思想在这部书中体现得较为完备,不仅仅是一部本草学著作,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宝典比如油滑之药皆可下行,大黄有雄烈之气故泻下之力大,巴豆非但油滑,且味辛性热,故较大黄泻下之用更为猛烈琥珀乃阳木之脂所化,其性黏,擦之使热则阳气外发,冷则阳返于内,与人之魂藏于肝血之中是一个道理,所以琥珀有安魂之功。

      磁石色黑入肾,能吸肺金之气归于肾中,从而可以 治疗 肾不纳气之咳喘茯苓乃松脂入地所化,下有茯苓则松颠之上必有茯苓芝以应之,故而茯苓可以化气上行,这样岳美中先生的一味茯苓饮治疗发秃就可以更清楚的理解[6]   总结 评价:药物的法象理论从起源到成熟,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已经成为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药的应用仍然是以主流理论为主,法象理论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情形,如果生搬硬套,导致该理论的泛滥应用,就可能会成为鲁迅口中所谓的“有意无意的骗子” 参考 文献 】  1 李顺保(校).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5-26.  2 陈晓.试论“取类比象”及其局限性.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1):10.  3 吉阳,宋秀珍.“归经”理论渊源初探.吉林中医药,1999,1(19):2-3.  4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话解.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144.  5 王好古.汤液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4.  6 岳美中.岳美中医学文集.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0,42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