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财大闫星宇(3).pdf
8页产业经济学1 什么是规制?规制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规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影响干预和限制的综合表述规制的依据是什么?1 自然垄断(成本的劣加性) :如果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函数是劣加的,就是说全行业产量由单个厂商生产成本最低,那么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2 信息不对称3 破坏性竞争4 合理再分配:第1 种情形是企业的垄断定价未受限制而造成的收入再分配,第2 种情形是企业内部实行交叉补贴的结果,这是造成企业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之间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原因论述规制理论的发展?1 公共利益理论:规制隐含了这样的前提,市场是脆弱的,如果放任自流, 就会导致不公正或者低效率,而政府规制是对社会的公正和效率的需求,所做出的无代价的,有效地,仁慈的反映公共利益理论也被称为NPT 即阐明规制是回应公众需求对市场失灵的反映,或对不公正行为进行纠正的需要,属于规范分析2 规制俘获理论俘获理论假定:相关利益者都是纯粹经济人,都是收入最大化的追求者,相关利益者都有理性的预期,规制无成本,认为规制机构实际上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个特殊利益集团规制的供给是应行业的规制需求而出现, (立法者被行业俘获) ,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制机构受行业控制(规制者被行业俘获)3 规制经济理论:(1)斯蒂格勒途径: 假设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一个利益集团可以说服政府使用强制权为其谋利认为规制的供给迎合利益集团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规制只是一个途径,利益集团可以让政府将财富从其他社会成员转移到该集团提高其收益(2)斯蒂格勒 /佩尔斯曼模型假设规制立法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决定规制形式的首要因素是其对社会成员间的财富转移方式,立法者行为受到希望继续留任的动机驱使,希望通过立法获得最大的政治支持,利益集团用政治上的支持换取立法上的倾斜,认为规制很可能倾向于组织更好的利益集团,并使之从立法中换取更大的利益(3)贝克尔模型: 考虑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 假设政治家,政治党派,选民等传递集团的压力,规制用来增加有影响力的集团的利益,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利益集团的人数和使用的资源数量如果规制带来的边际净损失增加,则规制活动减少4 新规制经济学建立委托代理模型,其中委托人是国家或规制机构,代理人是被规制企业规制问题的实质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控制问题2 美国反托拉斯法包括哪6 项内容?卡特尔协议和纵向限制行为价格歧视和搭售安排垄断企业合并反托拉斯法的适用例外反托拉斯法的域外适用其中垄断企业滥用优势地位的行为有哪些?1 提高价格,合法的垄断企业可以自由定价,以反竞争的方法取得和维持垄断力的企业,提高价格非法2 掠夺性定价3 价格歧视根据《克莱顿法》第2 条禁止企业从事反竞争效果的价格歧视4 拒绝交易,拒绝交易本身不违反《谢尔曼法》第2条,但企业拒绝交易的权力只适用于不存在形成或者维持垄断地位的情况,垄断企业的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搭售安排如何裁定?审理搭配销售案件的主要依据是 《谢尔曼法》 第一条和《克莱顿法》第三条,前者关于服务,后者关于商品早期, 采取本身违法原则,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 1984年的杰斐逊。
帕里什案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采取本身违法原则进行了微调,考虑了搭配销售的福利效应,在 2001 年,微软的浏览器与视窗系统搭配销售的案件的裁决中,华盛顿巡回上诉法庭基于搭配销售的效率效应,采取合理推定的原则裁定搭配销售目前本身违法原则仍然是裁定搭配销售的基本原则,合理推定原则是适用于平台软件市场3 投入产出平衡关系有哪4 个?(1)部门总投入与部门总产出之间的平衡关系:总产出=总投入(2)产品平衡方程: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总产出(3)价值平衡方程:中间投入 +最终投入 =总投入(4)最初投入与最终使用间的平衡:所有最初投入=所有最终使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则: (1)部门划分( 2)价格问题投入产出表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必然涉及到计价问题价格分为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表有两种编制方法分别为直接编表法和间接推导法,直接编表法也称为直接分解法严格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纯部门要求在基层单位进行纯部门分解,所谓间接推导法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使用表和供给表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假设条件,间接推导出投入产出表。
4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是什么?1 产业关联基准,选择关联强度较大,能对其前后向产业起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考虑影响力系数和敏感度系数2 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以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弹性等于需求量的变化量除以收入的变化量3 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从供应的角度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将那些最具备生产率提高潜力即技术进步速度最快,产业产品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4 边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力基准边密环境基准的着眼点是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要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社会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成本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选择过密环境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有可能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理论?1 配第—克拉克定理配第定理:制造业的收入比农业高,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制造业高,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克拉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依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原因在于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2 库兹涅茨法则农业部门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都是不断下降,工业部门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趋于上升,但二者的上升速度不同,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也上升,但上升速度与工业部门有所不同3 霍夫曼定律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霍夫曼定律:随着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简述产业结构调整理论?1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整个经济是由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的农业部门组成,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速经济的发展基本假设: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0 或者接近于0 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取决于农业的人均产出水平城市工业中利润储蓄倾向高于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积累效应:工业生产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工资,因而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而且工业利润巨大,储蓄倾向又高,吸纳劳动力能力进一步提高,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不断降低,直至农业和工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相等,这时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分为六个阶段1 传统社会阶段 2 起飞前提阶段 3 起飞阶段 4 成熟挺进阶段 5 高额民众消费阶段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带动经济增长,主导部门的序列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认为每个阶段都存在主导的产业部门,经济阶段的演进就是以主导产业的交替更迭为特征的5 简述国际竞争力理论?简述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钻石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