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9105658
  • 上传时间:2019-05-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61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2016年高考渐行渐近,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握高考作文命题动向,迅速审题立意,谋篇行文,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分作文,是每一个考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2015年以来,单独命题省市逐渐被全国卷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说,2015年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模式,也就为2016年的作文命题提供了方向应对高考作文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如此有的放矢,方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回报   一、命题为驱动   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至2010年,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形式为新材料作文,但是审题的结果却类似于具有两个要素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譬如2006年的“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2010年的“深阅读与浅阅读”,写作中我们需要把握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辩证地审视两个要素,才能符合题意并写出文章的深度这类命题写作难度系数很大,考生极易偏离主题第二阶段为2011年至2014年,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虽然还是新材料作文,但是审题的结果却只有一个要素,譬如2011年的“诚信”,2014年的“保护动物”,难度系数有所下降,显然,命题者的意图不是在审题上为考生制造麻烦,而是考查考生的文章建构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2015年就全国卷而言,命题有了局部的变化,譬如全国2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在“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写出“大李”“老王”“小刘”谁“更具风采”;全国1卷作文题,“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我们发现,之前的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大多是在要求部分禁止考生做什么,而2015年的作文题却在材料之后对考生进行了导引性的指令,要求考生必须做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估计,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会沿袭2015年的命题形式,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考查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基础上,增加了任务指令,不允许你任选角度,一定要按照命题指令抓核心、重要的角度,按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还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像我们以往作文那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围绕观点阐释就行了为此,考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基本文体的写作格式是相当必要的   按照贵州省作文评卷惯例,只要是材料作文,均要求考生进行“引材”。

      为此,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流程上有细微区别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精炼引材→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对象比较→选定对象→事例论证→得出结论显然,新材料作文只要提取主题词后,更容易进行功利化的套用;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更趋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议论文模式进行写作,既不易于宿构,又不易于炫示文采当然,我认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也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无需过于机械因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极易让文字趋于平淡,开篇就露丑,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中有多个对象,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对象进行写作即可,切勿面面俱到,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这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严格说来,可以判为不符题意   二、主题定做人   每年临近高考,很多学校就开始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猜题,但结果往往是白忙活但是2011年我出版的一本名为《高考作文万能主题导写》的书,却一下子猜中了当年的8道高考作文题究其原因,不是我有多高明,而是我在书中罗列了120个做人的主题词,譬如诚信、善良、创新、超越、好奇、平凡等,我把所有的做人主题词都收集了,不管命题者怎么命题,几乎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为此,去猜具体的作文命题,不如多关注做人主题词及与之相关的素材然后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进行强化训练,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全国2卷作文题主题   2015年:大李的角度,“做一个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人,更具风采”;老王的角度,“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更具风采”;小刘的角度,“做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更具风采”   2014年:动物园管理者的角度,“做一个保护动物的人”;喂食者的角度,“做一个反对溺爱、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人”,“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2013年,“做一个懂得尊重,理解,包容同学的人”   2012年,“做一个勇于甩掉包袱的人”   事实上,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的价值取向是相当功利而明白的,那就是为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因而“做人”一定是考试作文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就是说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一个……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主题的万能公式,就是“做一个……的人”。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   三、审题选对象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有很多方法,找关键词,找中心句,提炼文段主旨,找对象等但是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方法是选对象审题分两步走:第一步,经过比较做出选择;第二步,写出选择的原因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权衡、思考的过程,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可以用素材论据同步论证观点,凸显主题   先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晓明高中毕业,暑假来临爸爸给他提建议说,你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去旅游可以去一下爸爸曾经工作过的甘肃,或者妈妈曾经工作过的扬州第二,你一直想支教,你自己想办法联系一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去支教一个月第三,回到乡下去,陪你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照顾他们的生活不过那里没有网络,你可以带几本书过去看看   如果你是晓明,你会选择哪一种?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果你是晓明,你会选择哪一种?”这类选择性阐述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容易,立意也不难。

      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暑期生活方案写作但要注意到,三种暑假生活方案中包含的不尽相同的内涵第一种,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命体验,促进自身的成长、成熟;如涉及甘肃或扬州,有追寻父辈足迹的味道第二种,支教,表现社会责任感,关心贫困地区,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可写乡野之美、沟通之能第三种,陪爷爷奶奶,履行赡养责任,是一种家庭责任的主题也可写返璞归真,平淡最美命题者提供了三个选项对象,但是考生只能选择一个质量高且好写的对象进行写作   再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材料为三则新闻,要求选一个刊登在“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的《暖闻》上,并且要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换句话说,这道题的任务是,通过思考、权衡与选择,论述三则新闻里三个人物的做法,哪个最有温度和人情味,或者,哪个更值得登报宣扬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的一个核心法则就是一定要从整体理解材料,而不能将材料分割开来进而断章取义比如这道题,第一则新闻,“油条哥”的事迹,一言以蔽之“良心”与“诚信”,不唯利是图,为顾客的健康着想;第二则新闻,老父亲为了见儿子一面,排队两小时挂号,总结起来莫过于爱自己的孩子;第三则新闻,“宽容”他人尤其是正处成长中的孩子的无心的过错而不是用冰冷的规则和法律追究责任很显然,这三个人物的事迹都有人情味所谓“更合适”,不过是来自于考生自身的考量与选择,我以为立足于好写和能写好是选择的立足点,无需科学地辨别,也无须过多地纠结   四、结构套模式   鉴于应试作文的秒评阅卷模式,清晰明了的结构是获得高分的法宝。

      而在应试过程中,也只有做到心中有结构,才能临阵不慌写高考作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思路的清晰就像修房子,把主体结构搭建好后,往里面填充砖块就轻松多了如果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更何况,天下文章的结构本身也是相对固定的,不必在此花太多时间文章的主体结构一般简化为“三”   记叙性文字无非是讲故事,最佳的故事结构就是一波三折譬如“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等就是第一次,失败,一折;第二次,失败,又一折;第三次,成功,最后一折形成这种模式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一折,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因为总让读者期待下去,会失去阅读兴趣的为此,记叙文也可以采用“三三”式的黄金结构进行谋篇布局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北京的符号/北京考生   春花的灿烂芬芳,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每当看到这些景物,我都会黯然神伤,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四合院是最美丽的,它是北京的符号,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回响在四合院中。

        ……   十岁的我,耳边是琅琅书声,回响在四合院   ……   十五岁的我,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回响在四合院中   ……   四合院是茶,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也爱新建筑,我爱北京,爱北京的符号   文章在概括地介绍了自己对北京的感受之后,选择了三个时段加以叙述,展现了北京的变化,表达了爱新建筑也爱四合院的思想感情五岁、十岁、十五岁三个领起句,以排比的形式出现,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自然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芳香永存/广东考生   芬香永存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考生在开篇娴熟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浓重地渲染纪念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起为了突出纪念母亲这个中心,考生精心选择了三个“改变”进行布局谋篇:“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深沉的情感化作特殊的纪念方式在朴实的叙述与真挚的抒情中,一个懂事、自强、独立的形象便兀立在读者眼前!最后总结全文,言辞真切,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又巧妙点明题目   议论性文字的主体结构主要体现在论证层面,常用的有并列式(含正反对照式)、层递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