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docx
6页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陆素娟 张建锋【摘要】班级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重要阵地,而班级文化则是整个班级成员集体思想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通常来说,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要注重对所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好的班级文化中茁壮成长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探讨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措施在城市学校里,班级文化建设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受地区环境、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的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越来越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加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一、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大同小异,缺乏特色许多教师很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但是教室环境的布置往往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比如,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室环境布置大都是:前面黑板上方张贴鲜艳的国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黑板右侧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教室的左右墙壁张贴名言警句或者名人画像;教室后那面墙用于出黑板报……稍微做得好一点的班级无非是在墙上贴了一些小花小草。
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第二,重制度文化建设,忽略精神文化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农村小学的班规、班训、班级公约等制度的制定往往缺乏民主性,没有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表决,一般都是班主任自行制定,然后张贴上墙这样制定出来的班级制度学生缺乏认同感,可操作性低,难以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第三,文化建设活动开展次数少,缺乏效果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开展次数和时间都比较少;二是很多农村小学开展活动的依据主要是上级部门的要求或学校的统一规定,并没有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个性开展符合本班特色的活动;三是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致使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兴趣,从而很难在活动中获得思想的感悟二、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要从营造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入手教室环境的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所侧重,低年级的教室应偏向于儿童趣味的体现,中年级的教室可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元素,高年级的教室应突出青春、朝气,追求较高的艺术气息。
第一,教室卫生,人人有责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室能让师生身心舒畅,而教室卫生清洁的打扫和保持不能单靠几个值日生,必须“分田到户”全员行动起来,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室环境的净化工程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第二,环境布置,熏陶情操教室环境布置主要有:教室墙面设计、黑板报设计、墙角文化设计①教室墙面设计:班主任要带领全体学生积极建设墙面文化,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发挥其教育作用如在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或者班级的奋斗目标,能起到鼓舞向上的作用;还可以在墙壁上设置“展示栏、评比栏”等,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间相互学习,起到榜样示范作用②黑板报设计:办好黑板报可以使整间教室更加美观,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知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中高年级的黑板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学生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可以增强集体意识③墙角文化设计:墙角文化设计主要有图书角、卫生角、生物角、语数英等学科小天地,这些角落的设计都是学生的知识源泉,班主任应尽可能挖掘其教育的价值第三,温馨提示,温暖人心农村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在家里缺乏父母的关爱,在校园内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所以除了要改善学习环境之外,还要多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例如:学生红领巾没戴好,帮他整理整理;头发乱了,帮其梳理梳理;天冷了,看看学生衣服是否保暖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建设中班级制度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班级制度不但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更能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促进作用第一,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制度在班集体成立之初,可以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等作为参考,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之后,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公约第二,共同遵守班级制度,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制度制定之后,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可以实行“值周班长、值周组长”等轮值方式,让班级管理更民主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大家共同管理班级第三,采用奖励制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经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其进行表扬与奖励,让学生在成功喜悦的体验中催化向“善”的动力,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建设班级精神文化,除了环境文化的熏陶、制度文化的约束之外,班级活动的开展也是形成精神文化的有效途径。
老师们要组织学生开展贴近其生活的集体活动,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从而让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第一,开展有声有色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阵地,老师们要尽量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队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洗礼,不良行为得到改善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愉悦身心班主任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元旦文艺汇演、校运会、绘画比赛、歌唱比赛等,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第三,大力宣扬个人荣誉每个人都渴望积极上进,榜样的力量就是引领上进的最好动力班主任可以开展评选“阅读之星”“好习惯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活动树立榜样,在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风气总之,虽然农村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相对城市学校来说比较滞后,但只要我们善于根据农村小学独有的地域优势,因地制宜,挖掘其班级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相信农村小学的学生也能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熏陶中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1]叶薇芳.班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8):56-60.[2]李幽然,李灿,张彦花.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45-48.[3]金利芳,刘美良.文化为核,化育心灵——谈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1(4):23-2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