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律与公正”的古今观念比较》阅读答案.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7691245
  • 上传时间:2023-1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律与公正”的古今观念比较》阅读答案 公正既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又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方式;公正既是伦理的,又是政治的,还是法律的古代人对"公正"与"正义"的痴迷,东西方相同古代人的智力尚未进展到精密区分的程度,在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公正"与"正义"通用 西方人对公正的学术表达,一般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公正是一种免于极端的中间状态,中国的翻译者也将亚里士多德的"公正"翻译为"中庸",这或许是古代中西相通的一种表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称,"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极穷会觊觎他人的财产,易犯小罪,极富则恣意妄为,易犯大罪唯有中产阶级才具有中庸的美德,是城邦最好的统治者相像的表述同样存在于《论语》之中,"过犹不及"是最精练的提法,相像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最佳的状态则是"中行"年少时,血气未定,壮年时,血气方刚,年老时,血气已衰因此,要做个君子,就必需在不同时期要"三戒":戒色、戒斗和戒得西方后世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归结为两个基本范畴:安排正义与矫正正义安排正义是讲一个人的所得应当与他的身份、财宝、地位和才能成正比的关系几个人合伙做生意,投钱多的人得到的回报就越高。

      安排正义是贵族政治下的正义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矫正正义是讲原本公平的人由于他种缘由而不再公平,比如杀人与被杀,打人与被打,那么就需要矫正,将不当多得一方的所得矫正给不当所失的另外一方矫正正义是平民政治下的正义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后世的法学家连续了这样的思路,当哈特把"法治"理解为"相怜悯况相同对待,不怜悯况不同对待"的时候,他对正义的看法也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前者类似于矫正正义,后者类似于安排正义优士丁尼在《法学阶梯》中开宗明义地说,法学就是关于正义的学说,正义就是赐予每个人他的应得法律的基本原理有三:为人诚恳,不损害别人,赐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康德则把优士丁尼的三原则衍生为法律权利与义务的三个公式,第一,"正直的生活",换言之,人是一个目的,而不是他人达成目的的手段这是"我"的生活准则其次,"不侵害任何人",这是社会交往的一般原则,涉及"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属于公法的范畴第三,"把各人自己的东西归还给他自己",这是指我自己与他人一起加入到生活的生活,涉及"我"与"特定他人"的关系,属于私法的范畴这样,"我特定他人不特定外在世界"的三维关系假如和谐全都了,就可以达成正义的法律秩序。

      选自徐爱国的《"法律与公正"的古今观念比较》,有删节)1. 下列关于"公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公正与人们多个生活领域相关,它既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又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方式B. 古代东西方人们对"公正"与"正义"痴迷,他们眼中的"公正"与"正义"可以通用,是由于当时他们在智力上尚未进展到精密区分的程度C. 极端的中间状态是古代中西方文化在"公正"上都在追求的,所以中国的翻译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公正"翻译为"中庸",是有道理的D. 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唯有中产阶级才具有中庸的美德,是城邦最好的统治者"和《论语》中所说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都可理解为是对"公正是一种免于极端的中间状态"这一观点的表达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矫正正义与安排正义都关注了"公平"这一话题,虽分属于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两个范畴,但都体现了公平原则B. "相怜悯况相同对待,不怜悯况不同对待"是哈特对"法治"的理解,前者类似亚里士多德的"矫正正义",后者犹如"安排正义"C. 优士丁尼熟悉到法律与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他强调法学应当关注赐予每个人他的应得这一观点D. 康德提出的法律权利与义务的三个公式建立在优士丁尼的三原则基础之上,二者都思索了个人、他人、外在世界这种三维关系。

      3.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提出想成为君子必需在不同时期要自我调整,做到"戒色、戒斗和戒得",这是由于在他们看来"中行"才是君子应当有的最佳状态B. 依据"安排正义"与"矫正正义"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现行的安排形式中的"按劳安排"和"效率优先"原则都类似于"安排正义"C. 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依据康德的三个公式,我们假如构建了"我特定他人不特定外在世界"的三维关系就能够达成正义的法律秩序D. 在康德看来,在权利义务上法律应当既要熟悉到人是一个目的而不是别人达成目的的手段,也要关注公法领域和私法领域参考答案】1. C 2. A 3. C【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力量,答题时要认真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留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 项,原文意是追求"免于极端的中间状态",而不是极端追求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力量,答题时要认真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留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安排正义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力量,侧重依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留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微小差别题中C 项,"构建了我特定他人不特定外在世界的三维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中为"三维关系的和谐全都",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