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标准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程.doc
11页广东省标准《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程》(重点内容)1 总则1.1 本规程规定了配变电装置、低压配电线路、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电气防火检 测的一般要求和检测要求1.2 本规程适用于下列建筑内电压等级为 20kV 及以下电气设施的防火检测:1 厂房;2 仓库;3 民用建筑;4 可燃材料堆场;5 城市交通隧道1.3 本规程不适用于矿井地下、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及 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防火检测1.4 电气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 应提供合格证和检验 (测)证书1.5 实行生产许可或强制认证的产品还应提供生产许可证或强制认证标志1.6 电气防火检测应在正常电气设备和线路经过 1h 以上时间的有载正常运行, 进入正常热稳定状态后进行;测量绝缘电阻前应将被测电气设备电源切断并对地短路放电电气防火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的 规定5低压配电线路5.1 电线和电缆5.1.1 一般要求电线、电缆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5.1.2 检测要求1电线相与相以及相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 Qo导体绝缘层不应有机械损伤痕迹、变色、脆裂、炭化现象。
2电线、电缆通过易受机械损伤、过热、腐蚀等危害的地段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 施3终端和中间接头的接头连接应牢固可靠,绝缘良好4测量电缆负荷电流,电缆线芯和绝缘表面温度5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应符合表 5的规定表5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电缆类型缆芯长期允许温度(C)表面允许温升(K)带铠装不带铠装聚氯乙烯702025交联聚乙烯电缆904035橡胶绝缘电缆652025检测数量:按总数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 20%,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得少于 2处检测方法:观察判断;使用仪器测量电线电缆的电流值、温度、测试绝缘电阻值,并记 录现场数据、信息5.2 线路敷设5.2.1 一般要求配电线路的选型和敷设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5.2.2 检测要求1配电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吊顶内时,应采取穿金属导管、采用封闭式金属 等防火保护措施2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且连接点和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3护套绝缘电线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时, 应采用刚性阻燃塑料导管、 塑料槽板或金属导管保护4金属桥架必须可靠接地,但金属外壳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线5 装饰工程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动力设备和照明装置的配电线路,穿越可燃、难燃装饰材料时,除配电线路应 穿保护管外,尚应采用非燃材料做隔热阻燃保护;2) 配电线路设置在可燃装饰夹层时,应穿金属导管保护,若受装饰构造条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属管时,必须采用金属软管,其长度不宜大于 2m,导线不得裸露。
6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应小于 1.0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 ;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7 在下列地点,电缆应采用金属(塑料)管、罩进行机械保护:1) 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或墙壁处;2) 从沟道引至电杆、 设备、 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 在地面高度 2.0m 以 下的一段;3) 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8 电缆沟内应无杂物,无积水、渗水现象;盖板齐全,且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电缆 隧道内应无杂物,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完好无缺9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或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 管口应密封10 电缆沟道、 竖井的电缆应排列整齐, 固定敷设在支架上, 不得交错放置在沟道底面;垂直敷设于沟道、竖井、桥架上的电缆应固定良好,防止重力拉伤电缆绝缘11 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12 电力电缆不应和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可燃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13 同一回路的所有相线和中性线应敷设在同一金属槽盒内或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检测数量:应按防火分区进行抽检,每个防火分区抽检率不低于 30%。
检测方法:观察判断;使用仪器测量探测火花放电现象,并记录现场数据、信息5.3 导体连接5.3.1 一般要求导线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5.3.2 检测要求1 导线与导线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盒(箱)配件齐全,固定牢固;在多尘和 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式盒(箱);2) 绝缘导线接头,应包扎绝缘,其绝缘水平不应低于导线本身的绝缘强度;3) 临时移动电气线路的接头包扎绝缘后,应采用机械保护措施,不得被可燃物覆盖2 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截面在 10mm2 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2) 截面在 2.5mm2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 应先将芯线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 备、器具的端子连接;3) 截面大于 2.5mm 的多股铜芯线 ,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将芯线端部拧 紧搪锡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或器具的端子连接;4) 设备和器具的端子上,压接的电线不得多于两根;5) 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根部绝缘应良好,对裸露线芯应采用绝缘带严密包缠3 电缆终端和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电缆终端头和接头绝缘良好;2) 电缆终端头的绝缘套管应完整清洁;绝缘胶应无塌陷无软化现象;电缆终端头 应无漏油;铅包及封铅应无龟裂现象。
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3) 电缆终端引线及其接线端子的接触应良好,无过热现象;4) 接地线应无松动断股现象;5) 检测电缆及电缆终端的外表最高允许温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电缆终端和接头 的温度场分布正常,无局部过热现象;6) 检测电缆终端和接头,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7)电缆头引线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 0.5M Qo4 探测导线接头、导线与设备或器具接线端子处的打火放电现象 检测数量:按总数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 20%,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得少于 2 处检测方法: 观察判断; 使用仪器探测火花放电现象以及测试绝缘电阻值, 并记录现场数 据、信息5.4 防火与阻燃5.4.1 一般要求电缆线路的防火与阻燃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 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 施施工5.4.2 检测要求1 导线管、单根电缆或电缆束、母线(槽)、电缆桥架(线槽)或封闭式电缆线槽等的贯穿孔口和建筑缝隙的防火封堵(隔堵)材料表面应无明显的缺口、 裂缝和脱落现象,防火封堵组件安装牢固,不得脱落2 有防火保护要求的电缆金属槽盒防火涂料应涂刷均匀,涂层无龟裂、脱落现象3 电缆穿越防火分区、竖井、墙壁、楼板的孔洞处和电缆束周边的环行间隙,应采用 用不低于建筑构件原有耐火极限的不然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
4 当配电系统的管道、电缆盒(槽)、母线、绝缘母线槽穿过有防火要求的建筑构件 (如地板、 墙壁、屋顶、天花板、 隔墙)留下的孔洞, 应按建筑构件原有防火等级进行封堵5 配电线路的塑料线槽必须具有阻燃性能6 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应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7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 2.0m〜3.0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8 查看电缆是否按照相关规范的防火要求选型检测数量:按总数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 20%,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得少于检测方法:观察判断6 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6.1 照明装置6.1.1 一般要求1 照明灯具(含镇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当灯具的高温 部位靠近除不燃性( A 级)以外的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如用玻璃丝、石膏板、石棉 板等加以隔热防护) 、散热(如在灯具上增加散热空隙或加强顶棚内通风降温,与可燃物保 持一定距离)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难燃性( B1 级)等 级2 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不应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3 卤钨灯和额定功率不小于 100W 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其引入线 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做隔热保护。
4 照明灯具及其附件应无异常高温和火花放电现象5 可燃材料仓库内宜使用低温照明灯具, 并应对灯具的发热部件采取隔热等防火措施, 不应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6.1.2 检测要求1 照明灯具上所装的灯泡,不应超过灯具的额定功率2 灯具各部件应无松动、脱落和损坏3 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灯具不应小于 0.3m;2) 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 0.5m;3) 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光灯泡表面不应小于 0.5m;4) 当容量为100W〜500W 的灯具不应小于 0.5m;5) 当容量为501W〜2000W 的灯具不应小于 0.7m ;6) 当容量为 2001W 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 1.2m 当距离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4 行灯变压器和所有移动式灯具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PE 线)应牢固可靠5 荧光灯电感镇流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给定 wt 值,如没有标注 wt 值时, 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内有衬纸) 95C和(内无衬纸)85C ;电子镇流器外壳的最高允 许温度不应超过 ct值,如没有标注ct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 50 C6 检测带电体对地(外壳)火花放电现象。
检测数量:按总数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 20%,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得少于 2 处检测方法: 观察判断;使用仪器探测火花放电现象、测量温度值以及用尺量距离, 并记录现场数据、信息6.2 插座、开关6.2.1 一般要求 插座、开关的连接和安装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6.2.2 检测要求1 插座、开关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 必须选择不同结构, 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 配套的插头,应按交流、 直流或不同电压 等级区别使用;2) 地面插座应采用相应外壳防护等级的产品,保护盖板固定牢靠,密封严实;3) 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接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4) 插座、开关靠近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5) 安装在 B1 级以下(含 B1 级)装修材料内的插座、开关,必须采用防火封堵 密封件或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 A 级材料隔绝;6) 导线与插座、开关连接处应牢固可靠,螺丝压紧无松动,面板完好无损;7) 插头与插座的额定电压与电流值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8) 插头与插套接触良好,无松动现象。
接地触头无劣化,能保证正常接地;9) 插头插销或插座插套没有熔焊痕迹; 插销或插套周围的绝缘材料没有烧焦炭化 的迹象;插销或插套没有妨碍插拔的受热变形等损坏现象;插销孔光滑无损2 移动式插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多功能移动插座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电缆或护套软线,其软缆或软线的截面积应 与插座额定值相匹配绝缘无磨损,导线无外露现象其长度不宜超过 2m;2) 不应放置在可燃物上或被可燃物覆盖;3) 不应串接使用;4) 不应超负荷使用 检测数量:按总数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 20%,且每个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