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分析研究体育运动专业 开题报告.doc
20页题目 金华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国家体育总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的指示精神》,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中以青少年为重点而创建的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社会组织同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在我国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是使体育走向社会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组织,也要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自我生存发展然而,在我省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出现了开展和运作良莠不齐,有些条件优良的学校体育俱乐部难以为继等现象因此,笔者拟从对金华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几年来发展、运行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出发,认真研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成败得失,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今后能够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同时更好的促进金华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保证我省青少年体育事业获得持续、蓬勃的开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国外现状早在20世纪初,体育俱乐部就成为美国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体育俱乐部在美国学校的迅猛发展,也仅仅是近20年的事情,美国学校的体育俱乐部的种类很多。
由于学生把参加体育俱乐部作为校内和校外交往的一种手段,学校也更加重视校内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美国高校现在各类俱乐部12000到16000个,平均每10个学生就有一个体育俱乐部日本的体育俱乐部在经营方式上有会员制和教学制两种,会员制俱乐部多以健身活动为主要设置项目;教学制俱乐部则多以娱乐性体育活动为主要设置项目,日本的体育俱乐部多是公司下设的,委托有关单位派遣指导员前来指导活动的开展据1994年统计,德国有81 000多个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中大约有2 400万会员德国体育俱乐部的数目表明了其体育组织化的情况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近30年的事情60年代只有29 500个体育俱乐部和530万名会员;70年代增长到40 000个体育俱乐部,1 000万名会员;80年代又增长到53 000个体育俱乐部,1 700万名会员没有任何其它余暇活动组织能与体育俱乐部的迅猛发展和规模相比目前在欧洲的体育俱乐部中,除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外,其它国家的体育俱乐部会员数占全国总人口的20%以上,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的比例高达40%以上1.2国内现状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2000年开始创建到现在也有八年左右的时间,并且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
国家对此没有较统一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可借鉴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不能盲目的借鉴外国的经验和运行模式,只能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探索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如何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自我生存发展,并在完成最大限度地吸引青少年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学习技能、培养兴趣、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等这些首要任务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公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如何进行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今后的发展态势如何,这些都是当前急需探索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体育信息检索和系统查阅中国学术期刊有关青少年俱乐部的文章,2000~2004年间的探索性研究略多些,但对后四年俱乐部的持续性发展研究较少以往的研究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未来发展均提出很好的建议,但具体到各个省、各所学校俱乐部开展类型不同,学校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到目前止浙江省共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百余所,其中金华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理论上的不完善,势必导致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今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2.1可持续发展的界义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是社会进步内在的必然要求。
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特殊性来看,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与短期发展观相对应的,即在学校、社会、体制、思想意识、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寻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全民体育教育的一部分,要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2.2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我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很多,关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已经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2005年刘永峰在广东体育学院上发表的《对国家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探讨》,通过对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及结合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未来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应加强青少年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建设,使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加强宣传推广;拓宽青少年俱乐部的发展空间2006年蔡端伟在天津体育学院报上发表《基于价值导向的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从价值导向视角研究和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提出满足国家与社会赋予的价值使命,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满足相关利益者的价值期盼,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场发展的必备环境发展空间;满足学员及其家长的价值期盼和价值体验,是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础;满足俱乐部经营管理者的价值需求,是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内因条件;满足发起单位和投资人的价值期盼,是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条件。
结合国内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外部条件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存在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需求,尤其是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是关键内部因素则包括俱乐部的使命与特色、运行机制、师资培养等大部分学者强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外部条件,对于内部因素则不够重视本研究将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外部条件下,主要从内部因素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相互影响关系以及起作用的方式等另外关于浙江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章依据现有条件还未查到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1. 浙江省金华地区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主要的内容包括:(1)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申报过程;(2)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目前的会员或受益的青少年人数;(3)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情况;(4)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和运行情况;(5)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设的运动项目和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6)比较7个由中小学承办的俱乐部与3个社会承办的俱乐部的不同管理模式2.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运行情况比较好的和运行状况不佳的俱乐部进行分类,探讨各自的原因。
主要的促进因素与制约因素有:(1)社会背景因素(阳光体育、1小时学生体育锻炼工程、学生体质等);(2)学生家长支持因素;(3)学校的场地实施条件因素;(4)学生活动的效果因素;(5)学校师资力量;(6)学校领导、其他学科老师的支持因素;(7)俱乐部管理因素等四、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地区1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统计表样 本 名 称国家授予批次国家授予时间依 托 单 位归属地金华市体育馆青少年俱乐部22001年金华市体育馆市本级东阳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俱乐部32002年东阳市体育中心东阳兰溪诸葛中学青少年俱乐部42003年诸葛中学兰溪站前小学青少年俱乐部52004年金华站前小学婺城浙江师范大学青少年俱乐部5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市本级横店金牛青少年俱乐部62004年横店中心小学东阳东关小学青少年俱乐部72006年东关小学金东义乌秀湖小学青少年俱乐部72006年秀湖小学义乌永康实验中学青少年俱乐部82008年永康实验中学永康丹溪小学青少年俱乐部82008年丹溪小学开发区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家体育总局、浙江省有关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指导性文件;查阅有关体育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方面的文章、著作、教材等。
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的方式搜集相关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2.2问卷调查法对金华地区1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全面的调查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四种问卷:对俱乐部管理人员问卷,发放10余份;对7所学校俱乐部教师、教练、体育员问卷,发放40余份;对俱乐部会员及家长问卷,各700份(每学校100份)研究框架图2.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软件包和SPSS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4访谈研究法观察现象与问题形成 决定论文题目界定研究目的意义与对象文献探索(查阅、收集)建立研究框架全体样本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查、走访资料汇总分析对促进因素与制约因素的二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论与建议通过与金华市体育局群体处及金华地区10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等进行面谈,深入了解金华市青少年俱乐部的现状(运行模式、管理体制、挂靠单位领导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俱乐部运行因素的分析,获取第一手资料五、研究方案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2008年 5月――2008年 7月 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2008年 8月――2008年 9月 设计问卷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2008年12月――2009年3月 资料整理、分析2009年3月―― 成文七、预期目标通过进一步的查阅文献、结合调查、分析,从中获取学校体育俱乐部成败经验,得出影响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并提供理论依据八、经费预算与来源自筹经费5000元九、主要参考文献[1]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一2010年)规划》[z].体群字[2000]022号,附件1.[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验交流材料摘编)》.[3]陈玉林.《日本基层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研究》[R].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1999.[4]安儒亮.《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概况》[J].西安体育学报,2001,18(4).[5]迟泰棱等,《对我国体育俱乐部现状、发展对策及模式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5一1996),1998.[6]周进强等.《关于我国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9一2000),2000.[7]韩勇.《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状况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8]孟宪菊.《试析我国体育俱乐部市场战略取向》[J].山东体育科技,2002,3(9)[9] 汪伟信,崔峡,汤涛.《安徽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0] 付丽敏.《河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4)[11] 李志强.《长春市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态势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12] 白志红.《对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