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安徽省农机校九年级化学考前综合试题及答案(一)-5页.pdf
5页1 2013 年安徽省农机校九年级化学综合试题(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 、S 32、Cl 35.5、K 39、Ca 40、一、选择题 (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干冰升华C、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D、通过蒸馏制取纯净水2、在农村,有发高烧病人,需冷却治疗现没有冰块,下列可以制成“ 土冰块 ” 的物质是()A、食盐B、花生油C、化肥碳酸铵D、白醋3、下图是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 A、B、C 三种不同的原子) 则 X 的化学式为()A、A2B、A2C2C、A2B D、AC44、关于氢原子(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 2 个氢原子结合成1 个氢分子B、氢原子和氢离子(H+)可以相互转化C、氢原子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D、氢原子已很小,不能再分5、右图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oC 时,三者溶解度大小为ABC B、t2oC 时,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A=BC C、由高温降至t2oC 时, B 物质析出较多晶体D、升高温度,三者溶液都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6、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A) 只有和(B)只有和(C)只有和(D) 都正确7、关于用水制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水和氢和氧都是可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 ,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8、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A) 二氧化硫 (SO2) (B)二氧化碳 (CO2) (C)二氧化氮 (NO2) (D) 总悬浮颗粒物(TSP) 9、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用天然气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10、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
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总悬浮颗粒52 良二氧化硫7 二氧化氮24 2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二、填空题(本题有3 小题,共 26 分)11、 (4 分)右图是某化学资料中描述铝知识的一部分据资料回答:( 1)试推断铝可能的一种用途_; (2 分)( 2)铝能与浓盐酸、_、_等发生反应12、 (12 分)食品吸潮和吸氧会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一小包干燥剂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部分食品干燥剂分析,发现常见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生石灰为主的干燥剂(简称A 类,下同);另一种是以硅胶为主要成份的干燥剂(简称B 类,下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A 类干燥剂的小纸袋打开露于潮湿的空气中,发现纸袋发热,这种变化是化学能转化成_能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他们查资料得知,B 类干燥剂中硅胶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SiO2读作 _,属于 _(填 “ 单质 ” 、“ 氧化物 ” 、“ 酸” 、“ 碱” 或“ 盐” ) ,其中 Si 的化合价为 _。
3)小组查阅资料还发现一种新型的食品干燥剂:泡沫铁粉(铁粉包裹在泡沫塑料中)当它露置潮湿的空气中, 很快变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nH2O) 与 A 类干燥剂比较,泡沫铁粉除了使食品保持干燥外,还有另一个作用是:_ 13、 (10 分)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 就会立即 “ 湮灭 ” 为其他物质 据最新报导,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已成功地制造出约5 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_,图中代表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_表示 _; _表示 _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 湮灭 ” 是化学变化吗?_,理由是 _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 18 分)14、去年冬天,我市发生多起因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而引起CO 中毒伤亡事故回答下列问题:( 1)CO 使人中毒的原因是:CO 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阻止空气中的_进入人体 2)你认为,在烧木炭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的是:_。
3)CO 虽有毒,但它在冶金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如它在高温条件下将Fe2O3冶炼成Fe,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5、从化学事实中归纳(或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是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1)以下为某同学归纳的规律,你认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指出,并举一反例(有化学方程式表示)说明A、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反应后铁一般表现+2 价B、凡是有单质参加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答: _ 主要性质:熔点为660.4oC,沸点为2467oC密度为2.698g/cm3(20oC). 银 白色金属,由于表面形成氧化层而保护其不与空气和水起反应延展性强,导电、导热性好 溶于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3 ( 2)下表某同学探究氧气制取的部分实验报告反应物反应条件30 秒内放出气泡(“+”越多表示气泡越多)5%的 H2O2溶液常温+ 5%的 H2O2溶液40oC + 5%的 H2O2溶液常温、 MnO2(催化剂)+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报告,归纳出化学反应条件与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规律并填在横线上规律: 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 _ 16、一定量的某化合物A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耗去氧气14.4 克,生成13.2 克二氧化碳和7.2 克水蒸汽。
由此可知参加燃烧的化合物A 的质量为 _克 通过计算推断化合物A 是由 _几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最简整数比依次是_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 分,共 16 分)17、根据右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 A 装置中的弹簧夹a 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 A 装置是否漏气?(填“ 漏气 ” 、“ 不漏气 ” 或“ 无法确定 ”)_ 判断理由: _ _ 2)关闭图 B 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B 装置是否漏气?(填“ 漏气 ” 、 “ 不漏气 ” 或“ 无法确定 ”) _ 判断理由: _ 18、如下图所示实验,A 为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装置硬质玻璃管中装有1.60 克红色粉末 B,A、B 均属纯净物有关实验内容如下:实验内容现象测定结果使 A 持续地通过实验装置、中红色粉末逐渐全部变黑中产生的黑色粉末的质量为 1.12 克当 A 和 B 在加热下反应时中干燥管里的无水CuSO4无变化实验完毕时,先移去并熄灭酒精灯,冷至室温后,再停止通A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沉淀 1.00 克(1)若将所得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可生成H2 0.04 克,同时生成一种盐RSO4,则 R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反应后,装置内的液体除沉淀物外,还有的物质是 _ 4 ) 装 置 处 由 尖 咀 管 排 出 的 气 体 , 要 点 火 引 燃 的 原 因 是 _ _ 4 五、计算题(12 分)19、 学校探究小组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杂质为 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三个烧杯中都加入1lg 样品及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三个烧杯加入质量不同的CaCl2粉末;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 +2NaCl)将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w g 的白色同体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烧杯烧杯加入 CaCl2的质量 /g 5.55 12 15 W/g 5 10 10 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 )为 _2)将烧杯 IlI 的滤液蒸干, 得到 _g 固体,该固体由 _和_(只填化学式 )组成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3 年安徽省农机校九年级化学综合试题答案(一)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5 答案C C D D B D A B A B 二、 11、制导线(合金、铝锅等)(2 分) ( 2)氧气( O2) 、氢氧化钠溶液(每空1 分)12、 (1)热 CaO+HO2=Ca(OH)2(方程式2分,其余 1 分) (2)二氧化硅氧化物+4(每空 1 分)(3)除去食品袋内的氧气,使食品不易变质13、答: ( 1),+1,1 个反电子; -1 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 个反质子 (或 1 个反质子 )(2)不是,化学变化是反应物中原子的重新组合,“ 湮灭 ” 不是。
三、 14、 (1)氧气( O2) (1 分) (2)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2分)(3)3CO+Fe2O3高温 2Fe+3CO2(2 分)15、 (1)B 不合理( 1分) 2H2+O2点燃 2H2O(2 分)(2)加快(改变)化学反应速率(1 分)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 分)16、6 三9: 2:4 四、 17、(1)不漏气 (1 分)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2)无法确定 (1 分)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水滴入烧瓶18、 (1)56(2)Fe2O3+3CO高 温=2Fe+3CO2(3) (4)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其污染空气五、 19、 (1)23:6:24(2 分 ) (2)16(2 分 ),NaCl(1 分) CaCl2(1 分)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烧杯III 中的 Na2CO3反应完全,故用烧杯III 的数据计算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 +2NaCl 2 分106 100 x 10g 1 分x=10.6g 1 分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96.41 分答:略2 分10610010 xg10.6100%11gg。












